第 24 章(1 / 1)

末世之门前雪 咩咩将 2000 汉字|1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城里怎么怎么的好,城里的小姑娘那身材一个个的水灵灵的。村里的丫头一个个都傻姑娘,哪有城里姑娘知道情趣啊。

  张明是去年年底才回家的,回来的时候都饿的皮包骨头了。说打死也不再去外地,还和别人说城里饿了好几个人,怎么抢粮食之类。可等天气回暖了,他又立刻打了电话给城里的朋友,说是物价什么都下降了,而且工厂也陆续恢复了生产。当初的那些心惊和胆颤似乎跟过眼云烟似地,张明和几个人一商量,第二天就走了。

  到了五月初村里剩下的人已经很少了,能留下来的不是老弱病残就是真正怕了的,当然也有一些人看得透,就比如李岩他们几个。

  李岩倒是接到了eva的电话,陆续的还有几个老员工打过来,那意思话里话外的都是问公司什么时候开始。李岩倒是挺客气的,这些人去年那恶劣的态度,不接电话的那还算态度好的了。

  有的直接都能和你上纲上线的,什么饭都没得吃了上个鸟班啊,什么你他妈不过是个老板又不是天王老子,老子凭什么大冷天的给你卖命!

  这些话李岩都记得呢,李岩这人其实挺小心眼的,不过咱是绅士,绅士不提倡和人吵架。李岩有礼的接了电话,表示自己已经把在A市的公司结束了,现在是有重新开公司的打算,不过需要找一些稳定的员工,毕竟现在的天气忽冷忽热的,谁也说不上来。

  电话那头闷了一会儿就直接挂了电话,本来嘛李岩是老板,这年头见过黑心的老板那有嚣张的员工啊?既然你牛,那你就牛到底。

  eva几次欲言又止,她跟着李岩的时间最长,可在李岩最需要人的时候她选择了退缩,这事怨不得别人。可是她那边真的很麻烦,最后她还是开了口:“老板,能先借点钱给我吗?”经过去年年底的一次冰天雪地的,倒闭关门的公司都能排到太平洋去了,能保留下来的都是一些大型集团、公司什么的,底子厚禁得起熬。而目前这形式想找工作比解放前还难呢,eva虽然学历高能力强,可中国那么多人口,比你有能力的多了去了。

  “好,多少?”李岩看着吃饭吃着正香的李明,微微弯起嘴角,算是她以前帮忙照顾明明的情分吧。

  那边想了很久,起码有三分钟才再次开口:“五万。”

  “好,后天我打给你。”说完李岩就把电话给挂了,然后用毛巾给李明擦了擦满手的油。

  倒是有个不要脸的,李岩记得这个人,这人叫吴刚是公司销售员。这人脸皮厚啊,李岩把话都说白了,人家照样能没脸没皮的给人添脚趾头,一口一个李总我就是想跟着您干,我吴刚看人可准了,就李总您这样的,肯定得是这乱世枭雄巴拉巴拉的说了一堆。

  李岩嘴角一阵的抽动,把电话直接开了免提,本来大伙儿正吃着饭呢,冷不丁的被这么一恶心,得,今天省粮食了。

  “丫的,这人哪星球的啊,李岩,你这可不成,咱奴隶奴隶同胞什么的就算了。你那公司怎么连这犄角旮旯的星球生物都给弄地球上来了,将来弄个变异什么的,你这不是祸害地球嘛。你这情节太恶劣了,太恶劣了。”周淼同志严厉的批评了李岩的恶劣行径,给予了警告处分。

  李明炸鸡腿啃的很香,馄饨也很想吃,于是就乖乖的等李明手里的骨头丢下来,李明丢一个它吃一个,吃完了就它抬头看着李明。

  李明小盆友在吃到第四个炸鸡腿的时候就不乐意了,委屈的把鸡腿塞李岩手里。“哥,馄饨好坏,我都吃不下去了,它还让我给它吃鸡肉!!”在李明小盆友心里,狗狗只啃骨头不吃肉的,于是李明小盆友使劲的吃肉,可是他真的吃不下去了,小肚肚都圆鼓鼓的了呢!

  等李明把委屈说了之后,李岩实在是哭笑不得。“明明,馄饨也吃肉啊。”

  “啊?”李明小盆友很震惊,原来狗狗不光啃骨头还吃肉啊!!他今天又学到了一件事,晚上要把这件事写在日记本里。

  网上这段时间渐渐热闹起来,很多人都在讲述去年的冬天是怎么怎么的,难熬啦劫难啊都过去了,有人饿死啦有人冻死啦,有的人受不了直接就自杀生亡了……

  各地大型超市又开始运转了,虽然开的不多,可至少有了生命气息。国家又拨粮了,电视里的那些高层们纷纷表示,中国的储备粮食足够全国人民吃10年。让大家不用担心,并且国家会在各地设立专门的粮站,绝对不会让粮食涨价事件再次发生,让大家不用担心。

  余天看了之后心里沉甸甸的,如果他们这里没办法种粮食,没有粮食的农民没钱没权的,怎么迎接第二个类似这样的寒冬?余天每天都在看空间,网友们提出的建议很多,可大部分的都是无法实现的,不光麻烦而且成功率不高。终于有一天他看到了一个网民的留言,土地无法解冻的事情在别的地方也出现了,那人提出了用温室效应,也就是用大棚。

  搭大棚?这个提议不错,搭了大棚就能保证大棚内部的温度上升,泥土的温度自然也就升温了。余天把这个方法告诉了大家,李岩想了想觉得可行。

  张阿狗听了李岩他们的建议一开始不同意,这大棚都是用来种菜的,能用来种粮食?可现在大家度眼巴巴的看着那些土地呢,现在再不种东西就真晚了。

  张阿狗在家闷了一礼拜说自己再考虑考虑,有些人坐不住了直接跑去外面自个儿买了大棚塑料什么的,自个儿掏钱买总成了吧。其实张阿狗也不是不同意这事,可如果失败了这责任太大,他说到底就是一个小小村长,担不起啊!

  既然有人自己买了那就不是他的责任问题了,张阿狗装模作样的去第一个买塑料棚的那户人家说了一顿,唉声叹气的道:“你这娃子就是冲动啊,这么一大笔钱也不考虑考虑。”

  既然有人买了后面买的人也多了起来,李岩和周淼也去镇上买了三亩地用的塑料棚,别说现在镇上的东西卖的确实便宜了不少。不过和原来相比,肯定依然还是没法相比的,首先这馒头就二块半一个,这冬天之前也就一块五毛钱呢。

  大棚谁也没用过,幸亏村里还有几个大学生留守了,主要是学校也怕担责任,去年冬天一早就放假了。现在虽然气温回升了不少,可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