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0 章(1 / 1)

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 2000 汉字|1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日外交开始生某些变化。大会以后国民政府行政院于12月16日改组蒋介石接替汪精卫任行政院长张群出任外交部长。从此至1937年12月25日张群任外交部长职1张群:《我与日本七十年》台北中日关系研究会1983年版第42页。一年两个月又十天。

张群此时担任外交部长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利用他与日本的渊源“希望透过各种公私的关系来缓和中日间的紧张局势使政府能有力量先把国内的问题料理清楚这也是先安内后攘外的政策”1。就任的第三天张群就外交方针表谈话指出:“中日两国处于今日之情势若不谋国交之彻底调整不独为两国本身之不利即东亚和平亦将受其影响。故本人受任以来即具有充分决心主张由外交途径调整中日关系。”“所谓调整以地言不限一隅以事言不限一事以时言非为目前之苟安而为双方万世子孙谋永久之共同生存。”张群表示:“深望双方负责当局就大处远处着想各用最大之努力树立善意的谅解祛除敌意的祸根尤须相互明了其立场与困难迅经由正当途径开诚协议。”1本着这一方针张群一改前任汪精卫“不与日本直接交涉”的外交政策主动与日方谈判以求中日关系的全面调整。在任期间张群先后与日本三任驻华大使有吉明、有田八郎、川越茂进行谈判采取强硬态度竭力与日方周旋。

中日外交谈判先涉及的一是华北问题二是如何看待“广田三原则”

问题。1935年12月2o日张群与有吉进行第一次会谈。张群表示“愿以最大努力经由外交途径采用正常办法商谈中日间整个关系之调整”。同时提醒对方特别注意“在进行商讨解决中日双方问题时日方在华北一切行动务须停止”。有吉提出要国民政府授权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就地解决中日问题之全权”张群当即拒绝。关于“广田三原则”有吉表示蒋介石已于上月2o日表示无条件的赞同2问张群意见如何。张群答道:“蒋委员长之言赞成系赞成三原则之商讨;无对案者系因三原则无具体意见无从提出对案绝非无条件的赞成三原则乃希望贵方提出更具体之意见以便商讨之意。”此后张群又特命外交部言人表声明否认所谓蒋介石无条件赞成三原则的说法。

1936年2月7日日本召回有吉明改派有田八郎为驻华大使。从3月16至19日张群与有田在南京举行4次会谈。16日第一次会谈历时三小时。张群主张从东北问题谈起有田谓尚非其时。张群又称至少须先消灭妨碍冀察内蒙行政完整的状态。这次会谈没有结果。17日的第二次会谈有田提出“广田三原则”张群表示不赞同以广田三原则作为调整中日关系的基础并声明整个的立场和见解。18日的会谈有田说明了日本的立场和见解。19日举行最后一次会谈后表共同声明谓双方见解未能全部一致。张群与有田4次会谈虽无结果但气氛改善了许多。中日间的紧张情势也较前有所缓和。据张群的外交报告称:“经此四次谈话之后形式上虽无结果可言而有田对于我方实际情形确有进一步的了解。所以当他回国就任外相之后在议会演说外交方针已一改从前的口吻对广田三原则亦有不拘泥形式之说对华北地方问题所持态度也和以前不同。”1有田在华任期不足一个1《张群先生话往事》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2年版第26页。

1《张群先生话往事》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2年版第75—76页。

2蒋介石在会见有吉时说:予对三原则全然同意无何等对案甚望及早商讨具体实施办法。又称:但广田三原则与华北关系密切如华北生事故三原则中之一、二两项自皆无由商谈及实行。转引自吴相湘:《第二次中日战争史》台北综合周刊社出版第224页。

1《中国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张群委员外交报告》(1936年7月1o日)《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月3月24日广田内阁组成有田任外相。随后日本任命其驻天津总领事川越茂为驻华大使6月下旬川越来华。

在有田离华、川越尚未到任期间日本加强在华北的驻军日军在天津人数由2ooo多人骤增至8ooo多人。北平已处于日军威胁之下。国民政府外交部几经交涉均无结果。之后生成都事件和北海事件。在此背景下张群与川越于9月15日举行第一次会谈至12月3日共会谈8次。第一次会谈开始张群主张先谈蓉案(成都事件)不与调整问题混为一谈。但川越认为蓉案不难解决若仅解决蓉案仍不能缓和日方空气须先解决若干政治问题始可商谈蓉案。日方遂提出如下要求:允许日本在长江驻兵;修改教科书删除排日思想;华北五省自治;中日经济交流。张群予以拒绝。然而日本并不罢休9月23日在第三次会谈中川越又强硬地提出极苛刻的7项要求:(1)取缔排日问题;(2)华北问题;(3)共同防共问题;(4)减低入口税问题;(5)上海至福冈间通航问题;(6)聘用日籍顾问问题;(7)取缔朝鲜人问题。张群在与蒋介石商议后断然拒绝日本的无理要求并逐项予以批驳。此后张群与川越竭力周旋谈判几濒破裂。11月绥远战事生谈判停止。

张群与日方谈判坚持强硬态度改变了以往妥协、退让的对日政策这在国民党政府对外交往中是罕见的。张群为抵制日本侵略所作的外交努力应予肯定。

西安事变生后张群被攻击为亲日派。1937年2月25日张群向蒋介石提出辞呈。3月3日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决定王宠惠继任外交部长张群改任中政会秘书长兼外交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

抗战开始后张群于8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秘书长。12月日军进攻南京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进行调停张群以中国代表的身份参加谈判。国民政府迁往重庆后行政院于1938年1月进行改组张群任行政院副院长。同月四川省主席刘湘去世国民政府准备以张群为四川省主席因四川军阀反对未果。1939年1月国防最高委员会成立张群任秘书长。194o年11月接任四川省主席兼成都行辕主任直至抗战胜利为民国时期任四川省主席时间最长者。

1945年8月国共两党在重庆举行谈判。张群与王世杰、张治中、邵力子作为国民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