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在狭缝中求生存
铁木真说:“我们出兵伐金前必须做好周边的安戍防务,内要稳定,外无隐患,这样,我们大军才能入主中原,平定天下。!。!超。速!更。新”
塔塔统说:“我主英明。我主圣裁。”于是,铁木真于公元1205年平定乃蛮后驻军于金山之阳。王汗被杀时屈出律刚逃进力吉里寨,铁木真便以追击逃敌为藉口进行了一场抄掠西夏的战争。那次没深入西夏腹地,只掠夺了一批人口和骆驼就收兵回营。这是一次以追击逃敌为藉口的抄掠性的战斗,只对西夏略作试探进攻。这已对西夏是一个很大的震动,它导致了西夏的一次宫廷政变,宫廷政变的派系斗争明朗化,这次试探性进攻也就加深了西丰统治集团内部的派系之争。派系主要分为两派:联金抗蒙和联蒙抗金。铁木真初征西夏,夏恒宗李纯佑还没顾得出兵反击,铁木真的大军已掠战而走,那时,李纯佑将兴庆城改名中兴府。李纯佑只是标榜自己中兴再起的志向,其实他心里很虚。这件事为夺权派遗以口实。公元1207年正月,镇夷郡王李安全与罗太后合谋废李纯佑,自立为帝称夏襄宗。三月,李纯佑在三十岁之际气病而死。李安全称帝后大赦国内,想联金抗蒙,打击不可一世的铁木真。这样,铁木真也确感到严重的威胁。铁木真招集文臣武将认为金国、蒙古、西夏三足鼎立,西夏东邻金,北界蒙古,夏金合力,对铁木真大为不利。铁木真以他与大金国有世代血海深仇,出兵伐金是势在必行。大臣决议已定,想伐金必须先打西夏,把西夏制服,不能让西夏有任何还手机会。铁木真是个审时度势的军事家,他认为要想伐金就要拆去大金国的犄角,拆散夏金联盟,进而断金朝右臂。于是,铁木真欲加之罪地说李安全不向蒙古称臣纳贡,在公元1207年秋天发动对西夏的第二次进攻。在与西夏的交界处,河套以北,狼山隘的北口附近,西夏人修建了一座斡罗孩城。斡罗孩城产意思在党项语中为长城中的通道。这是西夏戍守边疆的重镇,铁木真集中兵力攻击它,象蚂蚁啃骨头一样,是一场攻坚战。蒙古骑兵擅长运动战不善攻坚战,他们驰骋于大草原,即使有攻坚也只不过是环车为营的小阵势,再不然就是攻打某个山头,从未进行过大军攻城的战役。铁木真要攻下这个要塞,这是沙场大练兵。他也想借这样的机会练练兵,总结一些战术,总结一些攻坚经验。这样,为他攻打大金国作好心理和军事技能的准备。斡罗孩城依山而筑,山险要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城峻易守难攻,任何战马都难以逾越。来来回回象拉锯一样攻了十几个回合才攻破斡罗孩城。经过一年的练兵备战,直到公元1209年秋天,铁木真又发动了第三次进攻西夏的战争。前两次西夏没有什么强烈反应,这一次李安全感到自己被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攻打,有种奇耻大辱之感,他派世侄李承祯率军抵抗。李承祯拒绝坚守边城,主张开关迎战,拒铁木真于国门之外。李承祯率五万大军开出斡罗孩城,在一片开阔地带遭遇蒙古铁骑军。这是铁木真求之不得的战场,大军们可以纵横驰骋,纵马舞刀。李承祯的部队没有严格的军训,五万大军已不是当年抵抗几十万北宋大军的精兵劲旅。五万大军好象乌合之众一样,刚开战不久就阵脚大乱,李承祯见大事不好,忙带中军营逃进斡罗孩城。副统帅高逸不忍弃众便舍命相抗,结果被铁木真的铁蹄大军踩成肉泥。铁木真乘胜追击,包围了斡罗孩。李承祯慌慌如惊弓之鸟弃城逃走,只留下一位太傅协助斡罗孩守将作战。铁木真命令大军猛攻,没几天那位守将开城献关。太傅带领一批人马和铁木真肉搏血战,力竭被俘。突破斡罗孩城,铁木真大军如入无人之境,一下子就呼啸着来到中兴府外围的要塞克夷门。克夷门是贺兰山的一个缺口,也是从蒙古到中兴城的一条重要通道。镇守这里的人叫巍令公。巍令公率着五万大军居高临下,他嚎叫着冲向铁木真,一下子竟把铁木真的大军推出去好远。七月,铁木真诱俘巍令公,克夷门落入蒙军之手。西夏要塞尽失,铁木真便率兵直指中兴府,李安全见铁木真亲临战场,他急忙亲自率将士守城。中兴府的城池很坚固又远远超过斡罗孩城。铁木真的骑兵尽管英勇,但攻城战术还不行。忽必来水淹中兴府时,夏襄宗派人回金朝求援,金章宗已死,卫王允济拒不出兵援夏,他在静州见识过铁木真的威严,他不敢出兵胡说什么:“敌人相攻是我大金之福。”十二月,中兴府外堤防被忽必来扒得决口,铁木真见阵地有被淹的可能,赶忙派人救出在沙渚待援的忽必来,连忙下令撤军。撤离中兴府后,铁木真招太傅入中军大帐,希望他能代表蒙古去招降夏王。太傅进城以后,为李安全分析当前形势,并说蒙古不可敌,金人不可靠,只有采取历代惯用的“和亲”政策,我们的西夏小国才有可能在狭缝中求生存。于是,李安全忍痛把女儿察合公主献给了铁木真。铁木真一攻西夏,就使李安全献女求和,解除了进攻金朝的后顾之忧。
铁木真的战争目的达到了。
铁木真知道他和大金国的恩怨已历经四代。从蒙古兀鲁思初建到他铁木真这四代的恩恩怨怨,他要作一个了断。铁木真的祖父合不勒汗时还是金熙宗完颜禀在位的阶段。那是南宋赵构绍兴年间,金军屡次南侵到处点燃战火。在漠北称汗光国的蒙古不能不引起金朝统治者的警觉。时隔不久,金熙宗派使者邀请合不勒汗到金国,想看一看他的动向。有中原名酒和一些叫不名字的山珍海味接二连三地摆在合不勒汗的面前,令这位长期游狩在草原的大汗接应不睱,有点眼花缭乱,他从来没见过这么丰盛的酒宴。长得象从月宫里下来的女人们舞舒广袖跳着轻柔的舞蹈,歌声绵绵的,乐队奏着悦耳动听的音乐。这都是合不勒汗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合不勒汗一边痛饮一边保持着大汗风度。他听说金人诡计多端,怕食中有毒。当宴会开始时他借口要洗漱离席呕吐一番,尔后再入席。这样,金人都惊奇合不勒汗的饭量和酒量。不过,合不勒汗有一次放松了警觉,竟喝得酩酊大醉,有点忘乎所以。见舞女身姿婀娜娇态,听悦耳伴奏,他禁不住拍着巴掌跳起蒙古舞蹈,矫键勇猛,刚劲洒脱的动作令舞女相形见绌,金朝君臣无不为之喝彩。合不勒汗忘乎所以,飘飘然起来,他跳着跳着竟摸着金熙宗的胡子又喊又叫。这就触犯天忌,皇帝的胡须叫龙须。金场惊谔,群臣愤然,金国人认为合不勒汗这是大大的不敬,应立即斩首示众。金熙宗说:“鞑人是野蛮人,没有开化,没有文字礼俗,是圣人没有走到的地方。只是酒后失态,可谅之。”金熙宗没有追究合不勒汗的失礼行为,还送给合不勒汗一些礼物,让他回蒙古草原。合不勒汗走后,金朝臣子有所不甘,他们对金熙宗说:“鞑人饮食过人,力大无比,放他回去等于放虎归山。”策士谋臣在金熙宗面前这样说着,说得金熙宗也认为放合不勒汗走是放虎归山。金熙宗马派人追回合不勒汗。合不勒汗已预感到什么,他拒绝回去。金熙宗再派使者,到山河源头请他入朝。合不勒汗躲起来不见金使,金使找不到合不勒汗准备返回的当儿,一下子巧遇合不勒汗,不容分说绑起合不勒汗就走。大约走到边界地区,合不勒汗的把兄弟赛以柱歹迎面而来,他了解到合不勒汗处境危险,又知金人不怀好意,便给合不勒汗一匹好马,让他找机会逃跑。第一次没跑掉,被金人发现后捆住了手脚。第二次合不勒汗找到了逃跑机会,飞也似地逃回蒙古驻地,大金国的人随后也追来了。合不勒汗招集家人说:“你们必须合力杀死这些金人,不然的话我将有一场灾难。”合不勒汗的家人们合力杀死了金使。拒绝入朝又杀死使者,主等于向金国开战,金熙宗立即派大将胡虎率军征讨合不勒汗。合不勒汗避开金人的精锐之师诱敌深入。胡虎的大军在茫茫草原一直找不到敌人的踪影,人困马乏,粮草不足只好撤军。合不勒汗乘机追击,在海领一带与胡虎大军开战,竟打得胡虎抱头鼠窜。这一年是南宋绍兴七年即公元1137年,是金熙宗称帝三年。金军惨败,大金国便与蒙古结下几代冤仇。合不勒汗死后,俺巴孩汗继位,金朝采取联合塔塔儿来对付蒙古。塔塔儿人捉到俺巴孩汗后送往金朝,既借刀杀人又能向金国人邀功。大金国为报当年合不勒汗杀金使之仇,便用惩治叛部法把俺巴孩汗钉在木驴,残酷地处死。俺巴孩汗大叫说:“堂堂大金国号称国,不能用武力战胜我们,用诡计借别人的手治我,又用非人的刑罚对待我,我一定让我子孙为我报仇雪恨。”金熙宗说:“我们堂堂大金国难道还怕你们小小的蒙古吗?好!我今天就成全你,我杀死你,放走你的随从,让他回去报告给你的兄弟们和子孙们来报仇。”俺巴孩汗招集随从让他回去告诉忽图剌。俺巴孩汗说:“我是为儿子求婚被敌人捉拿的,今后他们要引以为戒,告诉忽图剌,一定要为我报仇啊!”俺巴孩汗希望自己的族人能誓师伐金,能为他讨还血债。随从回到蒙古哭诉俺巴孩汗遇难经过和临终遗嘱。蒙古人立即召集大会,推举合不勒汗四子忽图剌为汗。在公元1147年忽图剌亲率大军进入金朝边界,杀得金人措手不及,吃了个败仗。忽图剌指挥士兵抢了很多财物撤回山河源头。金熙宗派四子金兀术讨伐蒙古,双方议和休战,将河北二十七团寨割给蒙古。到海陵王完颜亮时双方还开了几次战。到金世宗大定年间,在铁木真出生前后,金与蒙古的矛盾更加尖锐。忽图剌汗去世,蒙古族没有推出合格的人选来继承王位。汗统中绝,国家军事实力削弱了许多。但金朝人并没有放松对蒙古的警惕。中都有人歌曰:“鞑靼来鞑靼去,赶得官家没去处。”官家就是皇帝的意思。金世宗恼羞成怒,颁布了一道剿杀鞑靼的诏。每三年剿杀蒙古一次,这叫灭丁。杀青年男子,掠他们妻子儿女。在山东河北一带几乎家家都有鞑人奴婢。后来铁木真的臣子们有不少被掠到金国,逃回来后恨死了金国人。铁木真抓住这个历史契机,一场南下伐金的战争很快摆在议事日程。公元120年十一月,金章宗病死,卫王允济当皇帝。金章宗在位时,蒙古与金的关系没有破裂,那时蒙古名义还是金朝附属国,有一次铁木真到静州,给大金国送岁币,接受岁帀的人正是卫王允济。铁木真一眼就看出他是个无能的贵族后代,就没把他放在眼里。铁木真的失礼也确实惹恼了当时的金章宗。但金章宗当时重病缠身,没有答应允济出兵的要求。公元1210年,允济给蒙古下了一份诏,金使要铁木真跪接诏。铁木真拒不跪接诏,马而去,金使扫兴而归,向卫王汇报情况。卫王说:“当铁木真来进贡时我一定捕杀他。”铁木真召集主议大臣说:“从俺巴孩汗和斡勒巴尔合黑被金人钉死在木驴之,我们的祖先也曾兴兵复仇,但终因寡不敌众,势孤力单不了了之,如今引弓之民都成一家,大漠南北已统一体,而金国势力日衰,卫王软弱,正是我们报父祖之仇的天赐良机。决策南征的事不知各位有何高见?”众将都异口同声地同意出兵伐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