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8 章(1 / 1)

桃李满宫堂 木兰竹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经表示来不起了。

  是的,你们没看错,同行的还有太子殿下。

  凌蔚:“……我说太……长庚,陛下怎么把你放出来了?”

  太子有气无力的抬头:“什么叫做放出来了,孤……我是狗狗吗?”

  凌蔚:“你想象力太丰富了,我什么都没说。”

  太子趴下,继续装死。

  凌蔚无奈:“要不休息下再走?”

  太子叹气:“我可不能拖累你们的行程。父……父亲说了,我是来给你当小吏的,如果因为我而放缓行程,那岂不是露馅了?”

  凌蔚哭笑不得:“陛下到底为什么会放你出宫啊。”

  黎膺打起帘子,走了进来:“皇兄认为,作为皇位的继任者,只留在宫中学习,是不能了解民生大事的。皇兄当年不但带兵打仗,也曾治理过一方土地。启辰只在宫中,对宫外的事只从书本上了解,是没办法体会民生之艰辛的。”

  “那也可以去京郊啊。”凌蔚给太子喂了一杯水。平时看着太子的身体还是蛮好的,结果居然晕马车,简直太悲伤了。

  “可是王叔和瑾堂都不在京郊啊。”太子喝了点水之后,精神好些了,“我跟着其他人,哪能学到东西。”

  虽然太子说的很对,但是凌蔚还是觉得皇帝陛下这决定太草率,太乱来了。皇后居然也不阻止陛下,难道是陛下先斩后奏?(这词用的不对啊。)

  凌蔚从史书中读到的,太子到各地历练也是有的,但那都是光明正大,而且也都是担任了不小的官职。

  哪有像陛下这样的,让太子偷偷摸摸出京,还隐姓埋名,给自己当助手。要是其他人,敢用这个助手吗?

  按照陛下这种方法,还真的只有黎膺和他才能扛得住。

  “我还以为,出宫会很好玩呢。”太子嘟囔,“没想到这么辛苦。我想我都不用到了地方再去体会民生艰难了,就是这路,我就知道百姓有多苦。瑾堂,海外就没有把路修的更好的方法吗?”

  凌蔚想了想,好像还真有。他脑子里好像有水泥的配方呢。

  嗯,还是初中化学课上教的。感谢他过目不忘,而这些知识还能从脑子里搜索出来。

  当然,如果他不故意去想,就是怎么也想不起来的。就跟电脑搜索一样。

  “用青石板铺路的话,价格就太昂贵了。”太子撑着下巴,沉思,“这修路也是民生吧?”

  凌蔚当然知道太子是因为路途太辛苦在胡扯,他笑道:“华国有句话,‘要致富,先修路’。这路的确关系的民生。”

  “此话何解?”太子好奇道。他刚才真的是胡扯呢。

  “长庚还记得我曾经讲过的,农业、工业、商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吗?”

  “记得。”太子点头,对于凌蔚所讲解的,和其他人完全不同的观点,太子记得最清楚,不知道这算不算叛逆的一种形式。

  “简单来说,这路修好了,老百姓的东西才能卖出去,国家才能收到税。”凌蔚道,“农业是国家的基础,所以在海外很多国家,农业已经不收税,反而会进行扶持。而国家的税收,都是来自于工业和商业。当然,这得国家繁荣到一定地步才可以,现在是不可能的。”

  黎膺最关心的还是军事上的事,所以对海外经济方面的事情并未和凌蔚讨论过。这种言论,他还是第一次听说。

  毕竟现在主流言论是重农抑商,甚至儒家一些人,认为商业还会扰乱国家,甚至连商人都看不起。

  虽然晏朝还没有重农抑商的政策,也没有歧视商人,但社会上大风气是这样。而为官者不能经商虽然只是限制了官商勾结(其实这政策并没有什么用),但也被一些人认为是商人地位低的象征。

  但听凌蔚说来,海外是重视商业的?

  

   第五十章 甘州

  

  “海外确实是重视商业的。”凌蔚见太子打起精神来了,觉得转移注意力是个好方法,“什么税收啊什么经济发展啊这些太复杂了,之后再说吧。我先说说作为统治者,最关心的事。”

  “长庚,你觉得陛下最关心的是什么?”凌蔚问道。

  太子道:“不是民生吗?”

  “陛下确实关心民生,但陛下为什么要关心民生?”

  太子愣了一下。这他还没想过呢。

  黎膺倒是若有所思的看着凌蔚。

  凌蔚摸了摸鼻子:“别这样看着我,估计敢说这么直白的也只有我了。”

  黎膺道:“所以皇兄才让启辰跟着瑾堂学习啊。”

  “不是跟着王爷您吗?”凌蔚道。

  “王叔,瑾堂,别打哑谜了。你们知道,我还不知道呢。”太子不满道,“还有王叔啊,叫我长庚,别说漏嘴了。”

  “那你也不能叫我王叔。”

  “王爷!别打哑谜了!我还不知道呢!”太子嚷道。

  凌蔚笑道:“好。太子你真的没想到吗?那我换个问法,民众生活好了,社会就安定了对吧?陛下为什么要关心社会安定?”

  “当然是因为……”太子眨了眨眼睛,一脸促狭,“瑾堂你该真敢说。”

  “过奖过奖。”

  “真不愧是孤的老师哈哈哈哈。”太子乐道。

  凌蔚哭笑不得。这话题转得太奇怪了吧。

  “既然殿下已经知道了,那么臣接下来的话,殿下就能理解了。”

  “叫我长庚。”

  “好吧,长庚。”凌蔚拿出纸笔,画了两个圈,“所谓民生,最初的也就是吃饱穿暖。而吃饱穿暖,就是当地要产出粮食和布匹。现在有两个地方,他们都能产出粮食和布匹。这叫自给自足。一个地方能自给自足,那么即使不与外界有交流,也没干系对吧?”

  太子点头:“瑾堂你还不如直接说,一个地方能自给自足,有人占据这地方就能当土皇帝呢。”

  凌蔚瞬间黑脸:“这是臣能说的话吗?”

  “这怎么不能说,我说能说就能说,反正就是这样。”太子无所谓道,“继续继续,然后呢。”

  凌蔚和黎膺对视一眼,看见黎膺眼中的笑意,忿忿的拿着笔戳着纸张:“生产粮食和布匹都是需要付出的。我们现在以银钱来衡量。这甲地适合产粮但不适合产布,乙地适合产布而不适合产粮。都以一斤粮食和一匹布为例。甲地产出一斤粮食需要一百钱,一匹布需要两百钱;而乙地相反,产出一斤粮食需要两百钱,一匹布只需要一百钱。而他们如果拿出来贩卖,都是比原价增加五十钱。”

  “那么甲地自己产布,一匹布需要两百钱,但是买乙地的布,只需要一百五十前。乙地亦然。若是两地交通方便,商业往来便利,最后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太子想了想,道:“自己织布还不如买,那不如都种粮食,然后把粮食卖给乙地后买布。乙地也是这样,不如都织布,然后卖给甲地换粮食。”

  “是啊,最终就是,甲地不织布了,乙地也不种粮食了。”凌蔚笑道,“然后甲地和乙地,是不是就合为一体了?”

  太子咂舌:“好像是这样!好厉害的样子!”

  凌蔚又道:“其实这只是最极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