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城,到高老庄调度物资。何右千总正驻扎在高老庄里。”
高老头虽然在崇明县城内也有府宅,但他平日一般住在城外的高氏庄园高老庄上。
从沈府回到高宅,高老头打点了一下高宅内的琐事,立即乘着马车,在一大队高氏仆卫的护送下出城。而徐鸿则是领着两个战卫骑着马跟在高老头车队。
如今清军在陆上军势日盛,逃到崇明岛上避祸的难民和南明水师的残兵败将不胜其数,这使得崇明县城一片混乱。途径崇明县城的大街小巷,徐鸿看着兵匪们欺压乡民,不由得一阵皱眉。
高老头看在眼里,道:“所谓小乱住城,大乱住乡。这个崇明城现在像一锅粥一般,真是乱世之象啊。”
徐鸿问道:“江阴来的乡亲们都住在高爷的庄园之中么?”
高老头嘿嘿一笑,额头的皱纹像海菜一般挤在一起,在不可救药的猥琐之中又带着让人侧目的豪气,只听他大声道:“那是,要说这崇明还有一块安全之地,非我那高老庄莫属啊。”
徐鸿不知高老庄有什么玄机,只是笑笑不答。徐鸿心想,如果不是何右千总的镇守,以区区一个庄园,又怎能做到安全无忧?
闲聊数句之后,高老头为了争取时间,便打开物资清单,开始一件件地盘算起来。
徐鸿则是转头默默地看着崇明岛的风光。
作为长江出海口的冲积岛,崇明岛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沿途之中,近处是一片绿色的庄稼、水渠,村落星布,道路交错,毫无一般海岛的荒凉之感。抬头远望,却见远处水天一色,沿岸芦苇成林,景色极为怡人。
往县城西北的方向行过十数里,却见一段城墙出现在地平线上。
就在徐鸿疑惑之间,转头一望高老头,却见他油然眺望,得意之色溢于言表。
到了那城下,徐鸿看着那城墙上的招牌,竟是“高老庄”三个字。如果这时高旭在场,真不知他会有何联想。
高老头又是嘿嘿地看着徐鸿,道:“欢迎来到鄙庄。”
这是个庄园么?这分明是一座城池啊。那城门上不仅有火炮,也有高氏的家兵守卫。
看着徐鸿的震撼,高老头心头美得冒泡,嘿嘿地笑道:“高爷行事,向来不惜工本!”
这些年来,高老头做着北至辽东、朝鲜和日本,南到南洋诸岛的海外贸易,虽然在日本和南洋的生意一直在福建郑芝龙的打压之下,但也积下了雄厚的家财。高老头先是在崇明岛的西北部买下大量的田地,凭着长江水路运来大量的木材砖石,建造高大厚实的城墙,把自己的田园都圈围起来,作为外城。然后又在田园的中心大动土木兴建内城,建造贮藏财富的乌龟壳。这高家庄的规划和营建,的确处处花费巨计。谁说高老头是出名的小气鬼?只要他认准的事,总是不差钱。
徐鸿听说过高老头有钱,但不知他有钱到这种程度。
高老庄虽说是个庄园,不光有高大厚重的城墙,内外两城,还有颇为大气周齐的格局。
外城在分为四个庄坊。东庄则是聚焦着一些以高氏产业为主的一些手工小作坊,比如纺织业、造纸、食品之类。高字营有数万军属,虽然初来驾到,但以高老头的精明自然不养闲人,很多的妇人都进了高氏的小手工作坊劳作,因为高老头开出的工钱确实不错。
南庄是商贸区。南门之外,还有高老头在江岸开辟的一个人工港口。这里是江南沿海地带货物的最大集散地。很多的商家从内地贩运丝绸、茶叶等货物到高老庄,再以合适的价格被高老头收购。然后高老头则是组织商队运到海外诸如朝鲜、日本以及南洋等地谋利。
西庄本来是一大片良田,但自从高字营的数万军属来到之后,高老头就组织人力在西庄搭建了大批简易民居,让这些从江阴避难而来的妇孺老弱有个居所。何常的三千右营人马就是驻扎在这里。
北庄则是禁区,闲杂人等不得而入。北庄里的居民大都属于高氏船队的成员,其中不乏有水手、海盗。而且之所以成为禁区,因为高老头搜罗了大批工匠,在北庄里打造高氏船队所需要的战略物资,比如般舶制造,箭矢、刀具和火器之类的兵器。要维持一个有战斗力的海上武装,自然必须有一个补给基地。
以实力及富裕程度来说,这高老庄可算得上是天下第一庄了。
高老头命人带着徐鸿到西庄去见何常,自己则是匆匆赶回内城,组织人力物力,筹集物资,既然那亲家沈廷扬沈大人说过一天一夜就能办成的事,他高老头能多过这个时间么?不然,他高老头还在崇明怎么混?
当徐鸿走进高老庄的时候,何常早就得了消息。
对于徐鸿这个左战卫队的队长,算得上是高旭的心腹,而且又是徐玉扬的侄子,何常自然不会怠慢。不过以何常的节气,虽然重视徐鸿,但也不会刻意讨近乎。把徐鸿迎入营地的厅房之后,何常就问徐鸿的来意。
徐鸿把高旭的书交给了何常。徐鸿知道何常识字不多,便口述了高旭的命令,要他在明日随高老头的货运船队出发,增援江阴的突围行动。
把高旭的命令传达之后,徐鸿就回到了他的家里。徐鸿的家人当初在黄田港大护撤退时,就来到了崇明。
就在高老头昏天黑地地调筹物资,见到高老庄里那堆积如山的钱粮时,终于有人眼红了。
在崇明县城的西北方,除了高老庄之外,在施翘河附近,还有一股的势力,那就是“四会营”。早在弘光帝登极之后,就任命镇江丹阳人、进士荆本彻为下江监军道。荆本彻抵达崇明,奉命组织一支水军,称为四会营,也称荆家军。
招兵买马就必须有钱有粮。荆本彻选在高老庄附近的施翘河屯营,自然没少打高老头的注意,也就在南京弘光政权这短命的一年中,下江监军道荆本彻不知从高老头身上刮去了多少油水。虽说高老庄实力不俗,但高老头是个生意人,生意人以和为贵,他只有花钱消灾。
崇明岛的资源有限,南北水路都在本地海盗的掌控之中,荆本彻如要发展势力,自然踩在海盗们的肩膀上。高老头也算是不折不扣的海盗。当然,在崇明本地,除了高老头之外,还有顾容顾三麻子,黄五常之流的大海盗。然而,高老头因为强行定亲搭上了户部郎中沈廷扬这棵大树,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