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一章 天人之上 帝路断绝
半空之中,一名洒脱的年轻男子与一位老者凌空而立,正是北辰与北冥子。 二人此时看上去有着一丝的狼狈,衣衫略显凌乱,气息也有些急促,就连袖口之处也都崩裂开来,显然是刚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两人在一炷香之前碰到了阴阳家的东皇太一,联手与其较量了一番,而结果则是他们更胜一筹。 虽然东皇的修为已经临近天人九重境,可是在同时面对北辰两人之时依然颇为吃力。 毕竟北冥子如今已经达到了天人七重境,而北辰虽然在境界上差了一些,可本身的战斗力比起前者也是不遑多让。 如此一来他们也就相当于两个达到了七重境的强者,再加上两人又同样出身道家,联手之下甚至可以爆发出匹敌天人极境巅峰的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胜负可想而知。 看着东皇逃离的方向,北辰开口道“东皇太一着实厉害啊,我们两人联手居然被没能将其拿下。” 北冥子说道“虽然我们合理可以获胜,可他毕竟只差一步就能够达到天人九重境,哪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就算不是我们的对手,想要走还是没有太大难度的。” 北辰微微点头,他也明白这个道理,接着道“只不过可惜的是没能将黄石天书给夺过来,东皇太一的修为本就比我们强,现在又拿到了天书,恐怕以后就更不好对付了。” 他见识过黄石天书的神奇之处,绝对是一件非非常强大的宝物,即便自己得不到也不想让东皇得到。 道家与阴阳家有着颇多的纠葛,自从几百年前就不怎么对付,而被也和阴阳家的人发生了不止一次冲突。 东皇太一变得更强,无论是对于道家还是对于他自己都不是一件好事。 “或许是我们与天书无缘吧,也不用太过在意。这一次东皇太一受伤,短时间内想必不会有什么动静了。” 北冥子说了一句。 东皇太一在两人的合击之下,虽然保全了黄石天书但自身也被打伤。 到了天人极境之后虽然会拥有着远超常人的力量,不会轻易受创。 可是一旦出现了伤势,那么便不是小问题,需要不少的时间去恢复。 不过北辰也并没有因此再去找东皇太一的麻烦。 要知道在阴阳家和对方开战是一件很不理智的事情。 在宗门气运的加持下,东皇的实力可以直接达到天人九重境,就算是他与北冥子联手也未必能奈何得了对方。 另外,则是因为一个修行界中不成文的规矩。 像是黄石天书这样的宝物都是有能者居之,谁都可以抢夺,但却不能算后账。 比如东皇从张良那里拿到了东西,别人自然也可以抢他的。 若是本身的实力不够没能守住宝物,那么这件东西就和你没关系了,事后也不能总想着再夺回来。 而若是守住了东西,没被人抢走,事后其他人也不能再打什么歪主意。 简单来说就是当时事当时了,谁都不能够紧追不舍。 若是大家都为一件事纠缠不放,谁都没有安生日子。 也就是说,这件事算是过去了,不用想太多。 虽然没能拿到黄石天书北辰的心中有些可惜,不过却也没有在此事之上过于纠结。 他对自己有信心,就算是没有天书,未来的自己依旧是不可限量,对于现在的他来说东皇太一已经不是一个大boos了。 只要多一些时间,完全可以将其超越…… 时光匆匆,两个月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因为反秦联盟而产生的混乱也逐渐的平息了下来。 蒙恬与其麾下的大秦军队也回到了咸阳城,扶苏亲自出城迎接凯旋的将士。 一万名俘虏被送到了矿场开采旷世,充当劳动力。 至于那些被活捉的头目在审判之后也是免不了一死,被下令腰斩于室。 然后便开始进行发放烈士抚恤,以及一系列的战后重建工作。 反秦联盟折腾的这些事情,不仅仅只是伤亡了大量的士卒,对于其它方面的打击亦是不小。 为了让秦国的人口与经济等指标快速恢复,扶苏与一众朝臣也是绞尽脑汁的想办法。 随后便颁布了一些与民休息的政策,鼓励百姓生育、开垦与经商。 如今的大秦已经不再像当初那般危机四伏,没有了七雄逐鹿,草原匈奴也被废了,六国余孽刚刚被剿灭。 所有从另外的一个角度来说,这样一场场大战也未必全是坏事。 虽然耗费了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但同时把暗中不稳定的因素给排清除了。 从此之后,秦国的发展也会更加顺畅。 只要统治者不整出什么幺蛾子,百年之内应该都不会出什么大事。 战争之时最苦的还是普通人,而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干戈缭乱之后,千万百姓也终于迎来了难得的和平时期…… 阴阳家禁地之中,东皇太一打量着手中的黄石天书,脸色有些难看。 自从两个月前与北辰两人打了一架之后,他便受了伤,回到了阴阳家之中修养。 同时也借此机会参悟天书之中的内容。 经过几十天的努力,其伤势已经恢复了大半,对于黄石天书的参悟也有了眉目。 在废了一番功夫后,他找到了书中隐藏的关于天人极境之上的内容。 不过在得偿所愿之后,他的心中却没有丝毫的欣喜,反而是一片的凝重。 因为天书之中,包含着这样一个信息。 武王之后,帝路已断。 这个信息是周朝之时留下来的,大致的意思是在周武王姬发之后,成帝的路便断绝了。 这个帝路,指的便是天人极境之上的路。 从这个信息之中,东皇太一也知道了另一件事情,那就是突破了天人极境之后,接下来的便是帝境。 可惜的是帝路已经断绝,即便你如何惊才绝艳都不可能依靠自身的力量踏出那一步。 不过,凡是都没有绝对,帝路断绝并不意味着无人再能封帝…… 。
帝七百二十二章 帝、皇、圣!
“帝路已断,怎么会这样?” 东皇太一皱着眉头,面色凝重,他数十年的努力便是为了成就天人极境之上的境界。 现在却告诉他,踏上帝境的道路已经没有了,那么这么多年的付出岂不是没了意义? 翻看着黄石天书,仔细的看着,想要从中找出成帝之法。 而就在这时,一道淡紫色的光芒却自天书之上浮现,以极快的速度飞射而出。 东皇心中一惊,下意识的想要躲避,不过还没待其作出动作,光芒便打入了其额头之上。 紧接着其脑海之中便多出了一段信息。 片刻之后,他将手中的黄石天书放下,站起了身子,消化着天书所传递给他的信息。 那是一段上古秘辛,讲述了关于三皇五帝的事情。 其中有一件很让他惊讶的一件事情,那就是三皇五帝之所以号称三皇五帝,并不是因为其威德与贡献,而是在于其实力。 准确来说,在上古时期,皇与帝都不仅仅只是尊贵身份的象征,更是代表着自身的修为。 “皇”“帝”皆是一种境界,唯有达到了那般境界才可被冠上如此名号。 若是以境界来划分,在天人极境圆满之后便有希望踏上帝路,走完帝路便是帝境,可以获得帝的封号。 例如黄、赤、青、白、黑五帝,便是在踏上帝境之后得到的封号。 黄帝轩辕氏,赤帝又称炎帝,乃是神农氏。 青帝太昊、白帝少昊、黑帝颛顼,也都是那个时代的决定强者。 至于帝之上也还有着境界,那便是皇! 三皇皆是因为晋升到了皇之境,所以才有资格被尊称为皇。 天皇伏羲、帝皇神农、人皇轩辕,每一个都是超越帝境的不可揣度的存在。 其中轩辕与神农两人,既是三皇亦位列五帝。 准却来说,二者都是先获得了帝的封号,而后又成了皇,之后两个称号便都保留了下来。 所以神农氏既是炎帝又可以称之为地皇。 至于皇之上还有着传说之中的圣境。 只不过关于圣的记载极少,他唯一得到的信息便是轩辕黄帝在一百零七岁之时勘破大道,乘龙飞天而去,不知其所踪。 从此之后也没有人再见到过他。 得知这些信息之后,东皇太一的心中也是颇为惊讶,没想到在天人极境之上还有着三重境界。 原本他还以为自己天人八重境已经是世间至强者了,现在看来倒是自己的见识狭隘了。 不过这些事情虽然另其内心生出了一些起伏,但真正让他在意的却是另外一个消息。 那便是成帝之法。 帝路之所以会断绝,是因为天地生出了一种莫名的变化,让一种独特的灵气消逝。 这种灵气便称之为本源之气。 而本源之气却是踏上帝路所必须要使用的的。 只不过自从夏朝开始,本源之气却是逐渐消散,想要成帝便困难了许多。 而自武王姬发之后,更是彻底枯竭,所以才会有着武王之后,帝路断绝这种说法。 所以,想要晋入帝境,就必须要得到本源之气。 根据东皇太一的推测,这世间最有可能宇本源之气有关的,便是苍龙七宿。 他也知道,苍龙七宿原本是上古圣贤所制造出的一件秘宝,可以帮助人突破道天人极境之上。 历代人王之中,有很多人便是有着不止一个人在其帮助之下踏足帝境。 集合之前本源之气的说法,很容易就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如此一来,苍龙七宿的秘密也就破解了大半。 只不过即便苍龙七宿之中蕴含着本源之气,但想要得到却必须要极其七个铜盒,并且将其打开。 而现在他的手中却是一个都没有。 七个铜盒应该已经有大半都在咸阳宫之中,但偏偏铜盒宇大秦国运相连,自己无法将其强夺过来。 这也就意味着,自己没办法依靠着苍龙七宿的力量来突破到帝境。 想到这里,东皇太一的心绪再次低落了起来,即便是找到了成帝的方法也无济于事,苍龙七宿才是关键。 思考了片刻,依旧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其心中不由的有些烦躁。 按理来说到达了他这般境界,即便是有着不合心意的事情也不该回出现如此情绪。 可奇怪的是,这种情绪却是出现了,而且就连其本人都没有注意到。 “除了苍龙七宿之外,莫非就没有别的办法了?” 东皇太一心中不由浮现出了这样的一个念头。 苍龙七宿是远古圣贤所留下的,所以其中可能蕴含着本源之气,那么若是找到与其他远古大能有关的东西,是否也可以帮助人突破帝境呢? 想到这里,他的心中便开始思量了起来。 “黄帝、炎帝、伏羲、太昊、少昊…… 还有,蚩尤!” 不知怎么的,他突然想到了黄帝与蚩尤的那场大战。 那一场涿鹿之战的胜利,让炎黄二帝成为了华夏的人文始祖,使其血脉与文化得以传承。 不过当初的魔帝蚩尤虽然战败了,但却无法否认其强大。 能够以一己之力与轩辕氏、神农氏大战,实力绝对也是达到了皇的级别,而且还是顶尖的皇者。 只不过因为蚩尤战败,还被轩辕氏击杀,所以才未能获得皇的称号。 这一点灵光,却是给他带来了一个新的希望。 既然三皇五帝的遗泽指望不上了,那么是不是可以借用一下蚩尤的力呢? 不知为何,自从那道紫光射入其额头之后,他的思想逐渐的偏移到了一个奇怪的角落。 而东皇太一此时却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他还在思考着踏足帝境的方法。 “即便蚩尤那里有着关于本源之气的线索,可他已经死去了这么多年,哪里还能找得到?” 一念及此,他不由的再次皱起了眉头。 随后便再次拿起了黄石天书仔细的观摩起来,希望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而就在这时,天书之上却是出现了两行字迹 轩辕氏战蚩尤于中冀而诛之,胜之,斩其头颅,爰谓之解。 以天书与帝血封之于蜀山、蚩尤冢、九黎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