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09 章(1 / 1)

敛财人生之新征程 林木儿 2000 汉字|2 英文 字 2个月前

的天啊!

这是怎么一种操作。乾隆册封的旨意之前只漏给怡亲王府,现在才大张旗鼓的颁下去。还专门再加封了一次十三和十三福晋。十三当年几次不让富察氏守着,这是事实。对外又说十三福晋放不下富察氏,留下话叫其改嫁云云。这般的长辈难道不该好好的加封。

别管背后人家怎么嘀咕,反正富察氏嫁了。嫁出去了好似跟之前的圈子也远离了。好在,她现在是县主,家里住的地方跟惠民处也近,她一个人闷了就过去帮忙,两月之后,被去送药的王锡琛看出了一点端倪,一把脉喜脉。

外面各种的流言蜚语,她只是假装听不到而已。只想着若真是做错了,我也希望多做一些好事,来抵我的过错。却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惊喜。

之前那点软弱,因为孩子的来到一下子就远去了。

虽然还是会被说,但羡慕的人也不在少数。就像是来保家那个钮钴禄姑娘,不管嘴上的话多恶毒,但夜半三更,多少还是羡慕的。

来保家的夫人如今也不大喜欢这位在家里了,好像因为她给家里带来的麻烦不少吧。就几次明里暗里的说了,如果想改嫁,家里也不拦着。

反倒是这位张嘴就道:“若是如此,公爹岂不是更为难。站在墙头上随风摇摆这姿态以老臣来说,容易闪到腰。”

就差没明说来保是墙头草了。这话很是不客气,甚至可以说是放肆。可把来保夫人气的够呛。家里的几个儿媳妇,都没敢这么气她的。偏这个还就是硬不得软不得。硬了她出去哭喊欺负她,软了还不定背着你闯什么祸呢。

熊夫人却很聪明,跟这位喜塔腊夫人接触了几次之后,就清楚的知道这位不喜欢这个儿媳妇。于是,她见太后的时候,在钮钴禄太后对怡亲王府那位出嫁的儿媳妇很反感的时候,她适时的道,“也不尽然都是那样的人。”于是把来保家的媳妇说了,关键是此人也是钮钴禄家的姑娘,还为了太后出过头。

钮钴禄太后就叹了一声,说了一句可怜,然后就叫桂嬷嬷,“去把那孩子接来吧。”也是给来保家脸面了,“我这一老太太,也没别的事,有个年轻的晚辈陪着,好歹的,相互有个伴儿吧。”

人被接走了,来保夫人松了一口气,但是知道之后的来保能气死,“这不是跟那位太后搅和的更深了”

他夫人气虚,“太后要接,我有什么办法要问就问那位熊夫人去,她去看太后,太后便打发人来接人了。”

裘日修可很高兴,直言自家夫人英明,“要搅和就搅和结实了,省的被那老狐狸把大家给忽悠了。”

熊夫人低声道:“那族里是什么意思”

之前那边书院招生报名,裘家族里从江南来了不少人。以往族里不管有什么事,不管亲疏远近,只要来了,必然是在自家的。自家的客院好几个,房间一个挨着一个,因着实在是裘家族里的人太多了。她以往在族里很有名声,因为每个来家里的族人,她都照顾的很妥帖。可现在呢要不是自家儿子出门去瞧热闹,说是远远的看见几个像是裘家族里的人,他们都不知道族里还有人来京城了。x

这叫她很有些伤心。

随后她叫人去打听,这些人都住在外城,据说族里在外城专门买了个不小的院子,这些要求学的后辈子弟,以后都在京城有个落脚的地方。而且,她也才知道,裘家这次来的还有两个十三岁的姑娘,家里还专门把守寡的六婶子打发来了,只为了照应这些晚辈的。

知道了她也无奈,主动叫人先送了东西过去,然后亲自先去拜见这位族婶。

两边都很客气,但具体的一句也没问到。族里跟他们这一支疏远了!或者说,这是因为她是太后的义女,不仅影响了老爷的仕途,还叫族人都跟老爷离心了。她的心很慌。

于是便道:“老爷您不是说江南是文圣之地,必是对新学反弹最大的地方吗这怎么好似今年的学子乌泱泱的江南人士还是占了绝大多数。”

连裘家四代皆有进士的家门都往那边奔,可见新学在江南并没有老爷说的那种情况发生。

裘日修叹气:“商人逐利,这是不变得本性。”裘家光靠当官,也不可能一代一代的兴盛至今,裘家托庇之下,桑园遍地,蚕桑与织相互关联,这是避免不了得。“也不是只咱们家如此,汪由敦家是徽商情况比咱们家更甚。他们家听说正跟老毛子那边做交易,中间人就是那位怡亲王府的外孙说起这个我倒是想起一事,之前听人说,有两三个女官下江南,一直在江南滞留了几个月,怕是跟此事脱不开关系”他说着就嘀咕了一句,“谁说女人不会做官能做官的女人都不是一般人呐。”

熊夫人就道:“这不是釜底抽薪吗”哪里会想到这边在京城闹得这么厉害,人家却跑江南去跑后院给放了一把章如何,他又是什么情况等等。看这大佬打嘴仗,这是何等畅快的事。其他各地消息都滞后了,哪里有京城热闹呀。每天一睁眼都有各种八卦等着看。

四爷呵呵就笑,叫了纪昀,“以后谁的文章后面,可以附带他们本人的简介。罗列上,谁在什么时候说了什么,叫大家一起来帮着记着。”

这一招厉害了,说话都走点心吧。

如今有点大佬亲自下场撕的意思了。当发现在上面写文章说话并不会对其他造成影响的时候,一个个的胆子都慢慢肥起来了,什么话都敢说。

对方敢说,他就敢登。这些敢把文章拿出来的,哪个不是进士出身写出来的东西那当然是筋骨齐全,常常看的人意犹未尽,恨不能拍案叫绝。这跟立场无关,就是单纯就文采而言的。

随着考试的临近,京城越发的热闹起来了。京城里的客栈,尤其是外城的客栈,出现一铺难求的局面。好些有钱置办小院的,如今把小院按照房间租出去,这都是赚的。好些出身实在不高的,好几个同乡住一间屋子,北方的炕是大通铺,一个屋子住三五个人都是行的。人一多,什么生意都好做。

最近,做什么生意的都好做了。街上的妇人尤其多了起来,这哪怕是在家里蒸上一锅包子,用篮子提着出去卖,一吆喝转脸就卖完了。有能下的气馆子的,也更有那下不起馆子的。x

唯一苦的就是那些踩着小脚的女人,走街串巷那是真不如大脚板子的利索。

林雨桐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