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贪恋这点温度了,赶紧起来。所以的锦袍都摈弃掉,就是棉大衣。衣服也是这边给准备的,每季都有衣裳的,色色齐全。除了外面不鲜亮,别的倒是好。比如棉衣里面是羊毛,比如靴子也都是上好的毛料。冷肯定是不冷的。匆匆洗漱了,擦了皇额娘给的香脂,脸上手上都滋润了,便是下面的奴才用的不如这个精致,可再怎么做活,也不见冻疮的。
他出去拿了扫帚跟在永璜后面,“这是都起了呀”听着院子外面乱糟糟的。
“可不都起了吗”永璜哈着手,“听外面的人还不少。”
弘曕就叫人去把院门打开,门口都被清扫干净了。来来往往忙活的可不止是学堂里的学生,还有好些是周围的的百姓,自愿的过来帮忙的。
其实大家并不知道住在这里的人具体是什么身份,只知道是跟王府有些瓜葛的人家,送来孩子过来附学的。
弘曕不算学堂里的学生,顶多就是去蹭课的。但是认识的人不少,路过的一个高壮的少年还跟弘曕打招呼,“金六爷,要不要帮忙”
这种六爷的称呼,就跟叫地主家的小少爷意思是一样的。反正你就是有点钱,我跟你客气客气。也就是这种比较平易近人,看着无害的,大家就是亲近起来也不觉得有压力的这种,才会有这样的待遇。像是十四叔家那几个孙子,人家都是绕道儿走的。
人家问了,弘曕就直接应承,“好啊正说今儿起的晚了打扫不过来。”
然后少年呼喊了一声,就过来好几个牛犊子似的少年,嘻嘻哈哈的进来,一边忙活,一边相互打趣起来。看见永璜还微微楞了一下。
永璜是很少到这边来的,来的时候一般也都避开他们下课下学的时间,因此瞧这边一陌生人,大家还好奇的看了好几眼。
住过来了就表示关系亲近呀。弘曕就介绍,“这是我大侄子,在庄子上帮忙管点事。我是借了他的光才来的。”
就有那比较心细的少年比较惊讶了,“那你们家可是大族呀。”
弘曕一愣,我家这个家族吧,是挺大的。但是你怎么知道的呢
这人就说:“前头那个小院,以前住着个十四老爷。那位老爷说是跟金先生关系莫逆,今儿一早,那院子门开了,黄班好几个都住进去了。我听人说,之前好像听说他们中的那谁把十四老爷叫祖父。前几天,你不是还说那谁你是堂侄吗”
弘瞻讪讪的,这倒是有那么一回事。碰见十四叔家的永忠了,这孩子没收住,叫了一声六叔。这就不好解释了,他只得说那是堂侄,也确实是堂侄。这进进出出的,碰面是常事,总不能没了尊卑还没了长幼吧
叫一声六叔这还不应该吗瞒也瞒不住。
他就说了,今儿这屋里还藏着更大的侄子,这个侄子可是亲的。
正说着呢,永壁拉着永瑸跑进来了,抬头也不看人,直接就喊:“六叔我进屋去暖暖,都快冻死了”路过了才看见永璜,这哥俩愣了一下,都喊了一声:“大哥”
永璜点头,“西厢空着呢,什么都有,去那边吧。”
两人应着,踢里哐啷的进去了,后面紧跟着好几个奴才,行了礼没称呼就有涌进去了。
帮忙的少年看弘曕:“你家侄子不少啊”
弘曕:“是啊”
“得多少呀”
“不知道没特意记过”
少年们:“”说的跟真的似的。不知道自己有多少侄儿
弘瞻呵呵笑,没法解释呀。要是都过来念书的话,以后他连名字都可以不用了,六叔就是他的代号。
永璜进去照看永壁和永瑸,问二人,“你们怎么过来了”
“跟着阿玛过来了,城门刚开就出城了。路上不好走”
那也不至于冷成这样啊
“别提了,一拐进来,就不好坐马车了。祖父带着人扫雪了,我们能坐在马车还有那位傅恒也来了我看啊,这边如今真不是秘密了。路口一早起来排了老长的队,说是送来求学的。这地方哪里还挤得下我阿玛和傅恒好像是来量地方的园子那边都停工了,可着这边先来。”
永璜还要问,就有人来传话了,说是金先生找了。
找永璜和弘曕的。
弘曕在外面喊呢:“快着点,别叫等着。”
永璜不敢耽搁,抓了大氅就往外面去。弘曕已经等着了,叔侄俩不耽搁,沿着打扫出来的小路,一路就赶到外面。
四爷手下没停,见了两人就招手叫过来。
也都是大人了,总得有个差事吧。就在庄子里,这俩孩子又属于能执行的好,且保密措施做得好的。傅恒比较会做人,见了四爷直接就叫老主子,说他们不好总过来,有人来回调停当然好了。意思就是找个随时进出的具体负责。
四爷干脆叫了永璜和弘曕来具体负责,上面有弘昼看着,出不了差错。
关键是傅恒也忙,这不是要南巡了吗
这事四爷就算拦也没用的,南巡这么大的事,是打从去年就定下的,圣旨都下去的事呢,能说不去吗
这得去的话,傅恒身上的干系大着呢。尤其是在弘历瞧见谁都觉得像是要害他的情况下,那必然是要把傅恒走哪带哪。顾不上那么多的时候,傅恒能怎么办轻重缓急上,自然就放弃这边。这一放手,正好给老主子留个好印象。这差事叫自己办,老主子挑拣起来了,自己能一个脑袋十个大。可人选由着老主子说了算,好也罢呆也罢,老主子没啥挑拣的。
弘昼也乐的有人操办,主要是他也想跟着南巡去。
他不仅想自己去,还怕林雨桐和四爷不去,这回过来了不急着走,给林雨桐做工作呢,“皇额娘,去吧,这此要去江浙,下次还不定是什么时候能再去呢。要自己去转悠,出京城可就太难了。”他絮絮叨叨的,“本来就是江南督抚以及绅耆士庶奏请南巡,四哥就说,这江南百姓的心意,他收到了。但是南巡是大事,事关重大,不能他一个人说了算,这得把奏折交给大臣,看看大家的意见。这个折子批复下去,您猜这么着闽浙总督喀尔吉善,署理浙江巡抚永贵的马上折子,奏请皇上临幸浙省,阅视海塘。皇额娘您说,这个梯子递的妙不妙。”
说是叫朝臣商议,可朝臣也要考虑方方面面。
林雨桐就道:“若是弘历没这样的心思,别管谁说什么也没用。”
那倒也是
弘昼嘿嘿就笑,“当时批复折子的时候,儿子正好也在。当时有几个内阁大臣都在御书房。四哥就说,江南地广人稠,他很关注。官方戎政、河务海防、以及闾阎疾苦,无一不是大事。又说,只因为地方远,登基都十多年了,也没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