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9 章(1 / 1)

在将夜的逍遥生活 君明思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罢了。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夏宇一直在思过崖没有下山,如果不是如今夏宇的修为,已经可以做的一些简单的辟谷,山山都会担心夏宇会不会饿死在上面。

而宁缺呢,如今却在荒原,不断的找寻着,或许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找什么。

明明是亲眼看见桑桑和夫子升天,看到了夫子所化的明月,却仍然不去相信,一直追逐着天空中的那一轮明月,口中还在不断的喊着老师和桑桑。

从西荒追到了荒原深处,追到了天弃山,又从天弃山追到了雪峰,追到了热海。

就这么一直的追着,也不知道时间过去了多久,直到这天,宁缺仿佛听到了夫子的声音。

“小十四!!!!小十四!!!!” 声音不断的回响,宁缺丢掉了手中用来支撑自己的木棍对着天上的月亮行礼。

宁缺开始振作,开始向着唐国走去。

而此时,这世间,以常宏大的战争也开始打响。

隆庆所在的金帐王庭开始出兵,燕国求援。

唐国派出了重甲玄骑支援,但这不过是隆庆,崇明和燕王一起设下的全套。

最终,在成京围杀了唐国的冼植朗将军以及他麾下的四千重甲玄骑。

之后,世间大小诸国接连向唐国宣战,举世伐唐,就此开始。

如今的唐国,因为之前的强大,以及夫子的庇护,渐渐的以及开始骄傲,在加上李珲圆的庸政,变得岌岌可危。

夏宇的白骑,在夏侯和前来实修的司徒依兰的带领下,在贺兰城和金帐王庭的部队交战。

镇西军同月轮国在葱岭交战。

同时,朝小数也前往了皇宫向李渔请了两道旨意。

一道圣旨给了鱼龙帮,如果都城被西陵奸细挑弄混乱,帮中的人方便出面处理。

第二道圣旨请求临时之权,统辖骁骑营上下,带着骁骑营前往唐国东北,和燕国大军交战。

李渔本来想的是放纵这些燕国的草原骑兵入侵,只要他们抢劫的越厉害,烧杀的越厉害,他们的行动便会越迟缓。

他们就如同贪心的动物一般,最后累的不行,无法威胁到唐国的都城,以及唐国最繁荣富庶的地方。

但是这对与朝小树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大唐不止有都城,那些老弱妇孺也是唐民,那些田野村庄,破落小城也是唐地。

唐人的血不会白流这是每一个唐人心中的执念,朝小树在来长安前,先去了趟成京,击杀了燕国先王,给冼直郎以及重甲玄骑的将士们报了仇。

如今,他的行为便是要让唐国东北这片土地声的人们知道,唐国没有忘记他们。

因为朝小树的举动,唐国上下也是一片动容,无数的退役将士,无数的青壮少年,带着自己的砍刀,铁耙等工具,走出家门,来到了唐国的东北这片土地。

但是,让唐国受到最重的伤害的确实唐国的清河郡,清河郡一直都是唐国的大郡,李渔的生母,夏宇的生母,都是来自清河郡。

清河郡独特的地位使得那里有着十万州军,原本,这十万州军如果和联合诸阀的三万庄军,同水师诸部紧密配合,将西陵和南晋的联军挡在大泽以南便没有那么难了。

但是清河郡反叛,在崤山设伏,诛杀唐国许世大将军及其亲卫。

唐国的防卫出现了漏洞。

而此时的书院,却没有出手帮助唐国抵御外敌。

这其中有着夫子离去的伤痛,也有着李珲圆继位的不正统。

并且师兄还带着惊神阵的阵眼杵在都城寻找漏洞,并没有在书院中久留。

125宁缺回归

此时的渭城,已经被金帐的大军围在城中整整九日了。

这期间渭城部队共进行了六次突围,却都被金帐的大祭司给拦住了。

金帐的部队不曾主动进攻渭城,而是打算将渭城的边军以及唐国的镇北军围困在渭城之中。

马士襄此时正在向王后禀告这一事情,王后叹息道 “城中的粮草,已经濒临枯竭,我们要尽快突围出去。” 马士襄说道 “王后,微臣的意思是,我们应该早点下定决心,经由山缺,折向东荒,然后在绕行燕北,只要我们能够顺利的回到都城,不至于活活的被困死在这里啊。” 王后看着城外的金帐部队说道 “金帐王庭,既然敢对我们下手,他的主力兵骑,势必已经南下入侵大唐,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都城的安危,如果不出我所料,大唐正在面临着举世伐唐的局面。” 马士襄有些焦急的劝导 “那我们就更应该攻打燕北啊。” 完后摇了摇头 “东荒不太平,绕行燕北需要的时间太久了,进攻燕国,我们也阻止不了别的敌人的步伐,我们要尽快把镇北军带回去,因为唐国,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这支部队。” 马士襄对着王后抱拳,心中感慨,开口说道 “王后所言极是,只是,目前这中状况,金帐王庭的那个祭司,是我们无法逾越的屏障啊。” 王后眼神深邃 “无法逾越?” 心中做出了打算。

完后回到城中,来到了唐王的灵前,六皇子正在唐王灵前的院子中习武,看到王后的到来,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对着王后行礼道 “母后!前方可有捷报?” 完后摸了摸六皇子的头发,开口说道 “你最近,一直在勤练剑法,是不是想上战场杀敌了?” 六皇子肯定的回答 “是的,儿臣想和大唐的将士们一起并肩作战,驱逐外敌。” 王后缓缓说道 “身先士卒,敢为表率,这一点,跟你的父王很像。” 六皇子沉默了一下开口说道 “母后,儿臣一直都在想念父王,日日夜夜都在想念。” 王后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哀伤,一丝愁容,和一丝回忆 “父王在天上看着你呢,你一定要做过好君王,这样,才不会辜负你父王对你的期望。” 六皇子朗声答道 “儿臣谨遵教诲,莫不敢忘。” 这时,一队士兵走了过来,手中端着以套盔甲,对着王后行礼 “王后,这是您要的盔甲。” 完后点了点头 “先放进去把。” 士兵行礼 “是!” 六皇子有些疑惑的看向王后 “母后,要盔甲做什么?” 王后郑重的对六皇子说道 “圣明的君王,不但要会武功,还要会治,小六子,你记住了,无论到是什么时候,一定要读圣贤书。” 六皇子点了点头 “儿臣明白。” 王后点了点头,对着六皇子笑了笑 “快去读书吧。” 六皇子对着王后行礼 “儿臣告退。” 走进了屋子里。

王后看着六皇子远离,走进了唐王的灵殿,缓缓的靠近了唐王的灵柩。

王后看着唐王的灵柩,郑重的说道 “陛下的国土,夏天一定尽心守护。” 然后走到一旁拿起刚刚送进来的盔甲,穿在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