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番外:妙法莲华(1 / 1)

囚龙 九方歅 2713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202章 番外:妙法莲华

  “此经能救一切众生者,此经能令一切众生离诸苦恼,此经能大饶益一切众生,充满其愿,如清凉池能满一切诸渴乏者,如寒得火,如裸者得衣,如商人得主,如子得母,如渡得船,如病得医,如暗得灯,如贫得宝,如民得王,如贾客得海,如炬除暗,此法华经亦复如是,能令众生离一切苦一切病痛,能解一切生死之缚。”

  杨护跪坐在蒲团上迷迷糊糊打着盹,师父看他实在太困了,摸摸他光溜溜的小脑袋笑道:“莲华,既如此,你先回去睡吧。”

  也就是这个时候,杨护才惊觉自己不叫杨护了。

  他剃了头,受了戒,就成了小和尚莲华,跟着老和尚妙通一起守着一间普通的寺庙。

  庙里的东西其实很少,只有几口薄田种下来勉强度日,所幸老和尚功德不错,也有不少人时常来添续香火,更有不少农家送来各类柴米,他们也算过上了温饱的生活。

  老和尚喜欢去外面捡孤儿,莲华就是这样被捡回来的,现在他每天早上和老和尚念完经,就会跟着他走街串巷,要么化缘,要么看看哪里有可怜的小孩,就跟着捡回庙里。

  庙里很快就有了十多个孩子,莲华就成了这些小豆丁们的老大。他会读书,懂得也多,老和尚很疼爱他,始终把他当做接班人培养。

  可是问起莲华的身世,他又什么都不肯说,老和尚也知道这样细皮嫩肉又懂得诗书的孩子一定出自富贵之家,流落民间,只能说明莲华家里发生了一些很不好的事情。

  可究竟是什么事,又不好到什么程度,老和尚也不想深究,以富贵之身,遭受飞来横祸的人家并不少,老和尚看这孩子有慧根,也不愿见他受苦,这才带他入空门,并不是对这孩子有所求,故而不深究,也是希望这孩子能忘却痛苦的过去。

  莲华很喜欢这样的生活,虽然比不上以前在王府的日子,但至少不用颠沛流离的逃命,不用每天都担心是否会有人追杀,还能念念佛经吃吃素斋,带着一群小豆丁种地放羊。

  如果母后当年带他逃亡,是希望他能够好好的生活,莲花想,也许这样的日子,正是母后所期待的平静的生活。

  老和尚并没有强求他们每个人都要当和尚,许多人慢慢长大,自己出去成家立业,只有少数几个孩子一直留在了和尚身边,可惜老和尚年龄大了,没过多少年也圆寂了。

  守护这座庙,照顾孤儿,都是莲华对老和尚的承诺,他日日诵读佛经,以求功德圆满,做善行,度苦厄,是他自己的选择。

  老和尚死后,他把庙交给师弟,独自一人去了京城。

  父王曾教他君子言出必行,一言九鼎,所以他平时很少说话,但说了就要做到,而这一次他要做的是从父母身上就传下来的承诺。

  一个或许连当事人都忘了的承诺,莲华在庙里的日日夜夜,除了诵经之外,就是复习那些南华君曾经教给他的法术,尽管那些法术很可能只是一知半解的皮毛,但他也希望日后能够用上,不至于到了关键时候才悔恨所学甚少。

  他先找到了感恩寺,在感恩寺住了下来,拜托认识的人帮他打探,有没有一个叫敖宸的黑衣男人在京城出现。他又走访了许多地点,甚至在夜里偷偷绕过卫兵,去看了高祖皇帝的陵墓,但都一无所获,他觉得十分失望,这是因为自己在庙里度过了太多的时间,所以来不及上京救出敖宸。

  他早就做好自己会失败的打算,但仍然希望能够完成诺言,于是他又把他从南华君身上学到的东西,交给了几个在感恩寺的徒弟。

  莲华常年修行佛法,他又十分聪慧,很快就成了感恩寺辩经第一人,得到皇帝的赏识,宣召入宫。

  也就是在宫里,他才见到了那个他必须要见到的男人。

  ……

  莲华本来以为自己死后应该就此投胎转世。却没想到他竟然来到了佛国。

  现在的他或许是人们口中的佛,或许是菩萨,比丘……

  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位置,他有幸在佛国,见过大迦叶尊者,也见过维摩诘居士,他只是一个资历尚浅的小和尚,除了每日必须修持的各种戒法和善行,

  他什么都没做,到底是如何成佛的呢?

  他不知道,维摩诘居士让他自己悟。

  大迦叶尊者说,能做到每日行善,已经是佛性了。何况他最后舍身救人,已然顿悟,故而成佛。

  可让他遗憾的是,在西天的日子里,他没能听到有一位叫做敖宸的天神回来的消息。他以为是自己做得不够,所以敖宸才迟迟没有得到自由。

  正当他准备为此事奔走时,那一日他自西天而来,刚好见到了敖宸。

  天帝正在裁决杨家的命运,渺渺天地间,别说是个人,就算是一整个延续百年的家族,放到天道的尺度下也算不了什么。

  他所知道的消息,是自己的父亲韩王,魂魄早就因为损耗而消失在了囚龙阵法之中,至于剩下的族人,只能说一切都是自由的选择,倘若有人能够早点放了敖宸,也不至于要受到天道如此重的惩罚。

  敖宸还是莲华记忆中的样子,他一贯冷漠的脸上又好像有了什么不同,真要说起来,莲华觉得那张脸以前像神,现在则更像个人。

  莲华如同以前一样叫他宸叔,他也感慨地同莲华叙旧。

  那些从前一起经历过的记忆还有一起度过的感情,都随着叙述娓娓而来,当莲华问起敖宸,究竟是谁放了他时,敖宸只是笑了笑,轻轻说了一句。

  “是一个很好的孩子。”

  接着敖宸开始问起他知不知道凡人修仙的法门,或者成佛也可以,他说按照那人的心性说不定还真有成佛的可能。

  可惜莲华连自己如何去了西天都不知道,何况是天庭的法门,敖宸只是失落地笑了笑。

  “宸叔,你要帮他?”莲华以为敖宸既已脱离苦海,自然无需回头,各人自有因果,此间因缘既已了解,便应该不再留恋,“天神私授凡人功法丹药可是重罪,如果人选不当,甚至还会遭受天罚。”

  “我知道,”敖宸笑了笑,说道:“果然还是你最洒脱,不过我也分不清,到底是他欠了我还是我欠了他,但我总有感觉,自始至终,都是我欠他的多,所以我不能放下。”

  话已说明,既然他劝不了敖宸,便也只能希望他最后的执念能得到好的结果。人事环环相扣,此间因是彼间果,此间果又化作彼间因,谁也不知道当下的选择究竟会制造出怎样的结局。

  种种因缘际会,方才有了世间。

  ……

  莲华始终觉得自己普普通通,也毫无资质,就算当年有一个感恩寺辩经第一的名头,在诸天菩萨面前也不过是卖弄的雕虫小技。所幸各位尊者待他一向和善。但既然成佛,自然当有度众生的作为。

  他随维摩诘居士的法门,前往凡间具备各种化身,以入世示脱离之法门。

  他曾是城中一掷千金的富豪,也曾是辗转陋巷的乞丐,是钟鸣鼎食的世家公子,也是寂寂无名的平凡秀才。他在世间走了很久,也忘了时间。

  不知不觉又是一次春去冬来,冰河消融,虽然春天到了,却还有几分寒意。

  莲华是衣衫褴褛的苦行僧,在淮南城中四处化缘,天降大雨,他不得不杵着手杖躲到了富户家的屋檐下。

  这一副身躯已经是花甲之年,瘦得有些过分,可以轻易地从皮肤下看出骨骼的痕迹,莲华坐在屋檐下用钵接了点屋檐水饮下。

  一只浑身打湿的黄毛狗跑了过来,对着莲华龇牙咧嘴地叫着。

  莲华拿出仅有的一块馒头,沾湿了水放在钵里,伸手做了个逗狗的手势,“过来吃吧。”

  黄狗警惕地大量着莲华,尾巴夹得紧紧的,最后好像明白这个年老体衰的和尚没有能力危害他,于是走了过来。

  莲华顺从地把钵放到地上,看着黄狗几下就把馒头吞完。

  那块馒头似乎缓和了他们的关系,当莲华试图抚摸黄狗的后颈时,黄狗不再拒绝,反而将被冷得发抖的身躯靠在了莲华怀里。

  莲华脱下袈裟裹着它,一人一狗静静地在屋檐下等着大雨停歇。

  忽然吱呀一声,门开了,里面走出个穿着素衣的小丫头,对着莲华招了招手,“我家小姐看法师在此停歇,请师父入府避雨。”

  莲华站起来双手合十,走进了府中,黄狗也亦步亦趋地跟着他,小丫面色虽有不悦,却没说什么,主动介绍起了府上的情况

  “我家主人姓韩,只一个独女,小姐身体不太好,所以主人一向多行善事,乞求福报,城里各庙都添得有我家的香火。看法师的样子是远行而来,敢问法师将去何处?”

  莲华道:“自天地间来,当归往天地。”

  黄狗忽然跳起来用爪子扒拉了莲华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