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细节和身段(1 / 1)

好莱坞往事 幸亏没去 3668 汉字|28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四百三十四章 细节和身段

身为好莱坞里为数不多的大卖系列,哈利波特其实是比加勒比海盗更有可能扩展成电影宇宙的IP,而人们在研究它的成功,企图复制它的优点时,总喜欢把魔法世界这个概念挂到嘴边,表示J.K.罗琳那事无巨细的架设功底才是整个世界真实而可信的根基,更是让无数粉丝深入其中,流连忘返的根本。

但实际上嘛

官方逼死同人,这句话难道还不够真实吗?

不说是写过哈利波特同人的作者了,只要是看过哈利波特同人的读者那都能发现,作为一个已经完结的系列,它的世界观看似完整,但实则充满BUG。

就拿哈利波特的父母来说好了,在J.K.罗琳的笔下,这对苦命鸳鸯在二十一岁时不幸去世,当时是十月份的最后一天,也就是十月三十一日。

同时,那时候的哈利波特,刚好一岁零三个月。

从表面上来看,这组数据没有问题。

但若是做个简单算术后,你就会发现这里面没有任何逻辑。

因为莉莉波特是在二十岁的时候生下的哈利波特,并且在十九岁时怀上的他。

而J.K.罗琳给出她在霍格沃茨的毕业年龄是十八岁零五个月

看到这儿,可能还有人不明白,为什么这个年龄就离谱了。

毕竟,根据混血王子斯内普的记忆,莉莉波特在霍格沃茨就已经和詹姆波特相爱了。

毕业就结婚,结婚就生子,这不是一件非常合乎情理的一件事情吗?

你得知道!在J.K.罗琳描写哈利波特能硬抗伏地魔而不死的传奇事迹时!那可是用浓重的笔墨渲染了伏地魔之前的对手!也就是哈利波特的父母!有多么的坚强!

在J.K.罗琳的笔下,莉莉波特从霍格沃茨毕业后,就被伏地魔盯上了,曾经三次在伏地魔的追杀中逃脱,并且在此期间内,还去处理了哈利波特爷爷奶奶的病故和丧事,去参加了大姐佩妮的婚礼,更因为对方拒绝让其充当伴娘而伤心欲绝

这就有些搞笑了对吧?

从莉莉波特毕业到怀上哈利波特,这里面只有八个月的间隙!

而在八个月的间隙里能搞定两场红事!一场白事!顺便在击退三次伏地魔?

作为史上最危险的黑巫师,再被他盯上的同时还有余力干这干那?

那这到底是没鼻怪太垃圾,还是波特夫妇太牛哔呢?

读者白丝不得其姐。

于是便发信询问。

等J.K.罗琳收到读者寄来的询问信函,发现自己写出惊天BUG的她只能回头吃书,在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里狂打补丁,拉长了波特夫妇和伏地魔的对战时间,并且表示,在当时那个被黑暗笼罩的魔法时代里,孕妇坚守岗位,是一件合乎情理的事情!

如此一来嘛

原作者都发声了,那BUG也就不算BUG了吧?

但即便如此,与之类似的矛盾在哈利波特里依旧是层出不穷。

而在原著作者都开始疯狂吃书进行修改的情况下? 所谓真实且可信的世界才是吸引人的根本这一论点根本就站不住脚? 可在拔除这一点后嘛,留在世人面前的,其实就只有人了。

萌萌哒的哈利波特? 聪明貌美的海狸小姐? 有些妈宝男的呆逼罗恩? 食死徒家族出生的小少爷马尔福,胆小又怕事的纳威

当这些各有特色的孩子们聚集在一起时? 所有人都能从他们的身上找到自己。

那种因为性格相符外貌吻合而产生的代入感? 能让围绕在旁的魔法世界更加的亲切? 而当阴冷的斯内普和慈祥的邓布利多校长相继出场后? 学校里的好老师和坏老师,就更能让适龄观众从电影里找寻到自己生活中的每道影子了

而这,其实就是哈利波特吸引人的关键。

当从未看过书籍的观众们觉得这些演员可爱,觉得这些演员和自己曾经的经历或者当下的经历很像时? 那有趣的魔法世界,才有发挥的空间。

有道是万丈高楼平地起。

如果没有这些特性分明的家伙抓住了观众的心,那所谓的场景还原? 不就是个笑话吗?

因为只有先喜欢? 才会后深究。

而若是不深究? 谁又能发现,神秘而又寂静的霍格沃茨里充满着无数秘密?

谁又会得知,庄严肃穆的餐厅里诞生了无数大拿?

谁又能知晓,诡秘的地下室里埋藏着凄美的故事?

谁又会期待,各个角色在照厄里斯魔镜时的真实状态?

虽说在视效刚刚兴起的时代,再烂的电影也能拿到超高的票房? 但想要从单一部数上的成功变成系列上的成功,那考究的,依旧是一些大众并不关心但却喜欢的细节。

如果埋头堆视效就能成功,那么古墓丽影拿不到哈利波特的票房那才是奇葩!

珍珠港打不破泰坦尼克号的票房记录才是悲剧!

侏罗纪公园也就不会越拍越拉垮了!

所以说,即便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哈利波特系列的完成度还有待提高,因为它的节奏、运镜和剪辑都可以变得更好,但在创作者的眼里,这其实就已经够了。

毕竟

电影,从来就不是拍给小部分影评人和评委看的!

甭管是商业也好拿奖也罢,它最后都是要被推入市场,寻求认同的!

在这种情况下,与其在专业人士才能看的明白的运镜、剪辑上下功夫,不如把时间花在观众更喜欢的卖点上,而等傻乎乎的罗恩下着巫师旗,哈利与小海狸一前一后的给他加油鼓劲时,这个无数成年人会觉得假的场面,依旧能让观众看得十分感动。

最后,哈利大战伏地魔,那用双手捍卫和平的举动的确有些浮夸,但

也同样热血啊!

因为炫酷的特效不是观众此刻需要的东西!

现在他们眼里能瞧见的,只有孩子们的友谊、勇气和决心!

“哗哗哗!”

“哗哗哗!”

当灯光重新亮起时,午夜场的观众席顿时就骚动起来,纷纷欢呼议论。

“史蒂真的太厉害了!里的消失玻璃竟然被他还原了!哈利和蛇交谈那一幕我以为会被制作团队删减掉,因为让十几岁的孩子和蛇接触实在是太危险了,但没想到他们真的把达力丢进去了!这实在是太让我惊喜了!”

“对对对,还有对角巷!海格拿粉色的雨伞敲击砖块时,那骤然出现的巫师世界都把我给吓到了!我当时和哈利一样在感慨!实在是太奇妙了!”

“吓到了?难道你不觉得很可爱吗?海格用粉色雨伞啊!少女心啊!”

“还有分院帽!还有分院帽!哇!那个视效做的实在是太好了!尤其是哈利戴着它念叨时!那嘟囔的样子实在是太可爱了!我太喜欢他了!”

“Oh!你们难道不觉得,最后伏地魔和奇洛教授同用一个身体的模样实在是太恐怖了吗?刚出场的时候直接就把我给吓到了!”

“啊啊啊啊!我还以为就我一个人被吓到了呢!没想到你们也是?”

“以前我们在发现别人不长眼时,我们都会吐槽别人的眼睛是不是长在脑后,现在好了!以后我们可以直接说,你是不是被伏地魔上身了!”

“哈哈哈那不就是四只眼了吗?”

“对对对!还是被碰两下就崩毁的四只眼!”

听着那纷纷扰扰的对话,没有心思参与其中的罗兰牵着媳妇走出了影厅。

而在出门之际,一直和他十指相扣的家伙忽然停住了脚步。

如此情形,令罗兰疑惑扭头,“怎么了?”

可话语刚出口嘛,他就发现自家老婆一直在盯着影厅里的周边售卖区看,那人山人海的场景,一群十七八岁的男孩拿着魔杖玩击剑的傻样,也让罗兰咧开了嘴。

因为

周边也是他们家做的。

而这里面的利润,走的是书籍周边的路数。

既然不走电影,那就意味着不用和投资一半的华纳分钱。

“怎么了,你也想玩?”罗兰凑到老婆面前,笑嘻嘻的问。

正当他准备挥手示意保镖,让他们把周边一样买上一套时,凯特却摇了摇头,阻止了老公的撒币行为,说:“不,我只是有些奇怪。”

“奇怪什么?”罗兰好奇。

“奇怪这电影拍的其实挺幼稚的,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喜欢?”

凯特这话倒是听笑了罗兰,因为时隔这么多年,当他抛弃粉丝滤镜,以资本视角来看待这部电影时,他同样觉得这部电影拍的还没一些普通的动作片好看,但正是这种否认,则让他更加清楚,史蒂斯皮尔伯格过去这些年到底教了自己一些什么。

“因为,史蒂会放下架子。

既然这部电影的主要受众群体是孩子,那自然就会以孩子的视角去拍这部电影。

所以,如果以成年人的视角来看,它可能会非常幼稚,但站在孩子那边,这就是经典。

作为一个导演,应该深刻的认识到,一部作品,不可能满足所有人。

所以取舍,就成为了他们必须要做的事情。

他们可以不把同行的评价放在眼里,但他们得听取观众的呼声。

只有当他们一直去拍选定受众群爱看的东西,那成功,才会一直伴随左右。”

罗兰不知道凯特听没听明白自己的解释,但他已经知晓,为什么很多人当不好导演了。

因为

放不下身段。

因为

没胆子接受失败。

当一个导演在某一个类型里收获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成功时,躺在温柔乡里啃老本,就成为了他们最喜欢,也是最愿意去干的事情。

就像乔治卢卡斯一样。

一个星球大战让他功成名就,而后,便是享受人生。

还比如马丁斯科塞斯。

黑帮片起家,黑帮片壮大,黑帮片终老,即便在此过程中,他拍了飞行家、禁闭岛、雨果,但弯弯绕绕的爱尔兰人和花月杀手又让他重返老路。

虽说他们都是大师,但和史蒂斯皮尔伯格这个电影诞生以来,唯一一个累计票房超百亿的导演相比,他们差的,那就是试错。

为什么史蒂斯皮尔伯格什么类型都能拍?

因为他也是一路错出来的!

人们只看到了大白鲨、第三类接触的成功,却没瞧见他一九四一的血亏。

人们只觉得搞出夺宝奇兵、侏罗纪公园的他备受追捧,但没发现在拍断锁怒潮时,他被媒体和观众喷的和过街老鼠一样

所谓的开挂式的成功,那是建立在撞了南墙依旧不回头的坚毅上的,而正是因为他被媒体抨击过,被观众抛弃过,被影评人咒骂过,所以他的身段,会更加的柔软

反正所有的苦我都吃过了!那当我在拍新项目时,我就更能随心所欲了!

在冲奖时,观众觉得他脱离群众?

拜托!

我又不是拍给你们看的!

在拥抱商业时,影评人觉得他太幼稚?

拜托!

我这也不是给你们看的!

当他目标明确的表示,这部电影就是为一个群体服务时,那所有的诋毁,不过是纸糊的垃圾,而在无所畏惧的同时,也就更能造就经典!

毕竟,所谓的经典,本来就是三分之一的人觉得优秀,三分之一的人觉得尚可

至于剩下那三分之一?

无关大局。

那些看不透还死要脸的导演呢?

只能是在被怼时,无能狂怒了。

在看完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后,罗兰便没去管外界的舆论。

虽说他早已忘记克里斯哥伦布版的内容,并且重看哈利波特也没能找回当年得欣喜,但他依旧相信,由能放下身段的导演所拍的遵从原著的电影不会让人失望。

而随着全球英国和北美统一上映所带来的票房反馈,那高企的数字,让人心满意足。

上映首日,北美票房报收三千二百万,英国票房报收四百八十万。

次日周六,超过四百万的增幅让北美累计票房来到了六千八百万,而英国十一个点的增幅也不小,将总额推到了一千零一十二万。

但随着第三天的到来嘛

北美四千一百万,英国六百七十万的单日成绩,让这部电影直接破亿!

三天!

全球票房一点二五亿!

史蒂斯皮尔伯格成为全球第二个能在首周末破亿的导演!

而第一个嘛

人家有挂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