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失于君心,唯独荆州派无碍。
“若真是这样,庞士元倒是一副好算较,除了损了点。”法正、黄权都是不可多得的大才,益州本土派和东州派中更有大批有用之才,由得他们在那胡乱搅和自然让人痛惜,可形势不由人啊。他们不搅和,益州地方如何去处理。
二三十年了,益州地方豪强的实力委实让人心惊,那些成都平原的大家士族还好一些,最多就是奴仆、田地众多而已,可偏远一些的南中、建宁,尤其是建宁雍闿,有恩于南中蛮人,早年擅杀太守正昂,自己取而代之。
至今建宁一郡只闻雍闿,而不识有汉。
余下的的还有牂牁太守朱褒、越嶲太守高定,对此三人刘璋嫌路途太远,又是些不毛之地,是以见他们态度还算恭谦便放纵不理,任由他们在那一亩三分地上为所欲为。
刘备虽然不愿曹随萧规,可他现今在西川刚刚立足,根基尚不稳定,加之钱粮短缺,也就没去刺激他们。捏着鼻子先忍了下来,待以后在做论处。
除了这几个让刘璋鞭长莫及的外,川中奴仆上万,私兵千百的大家族也有不少,单是成都周边的张(张松)、黄(黄权)两家私兵相加就接近两千人,要是全都算上的话就算没一万也要过八千。
“何不趁兵威初到之际拿掉这些大家族的私兵?再做律令规定奴仆数量?”
一百八十章 剪除私兵
“剪除私兵?”便是诸葛亮的沉稳,听了刘宪这一言也由不住的呆愣了。 w w w . q i s h u 9 9 . c o m,多少年了,从光武皇帝中兴汉室开始,地方大族门阀豢养私兵就成了惯例。没谁会想着去剪除私兵。
太平盛世时,朝廷也下诏明令,那时候都无法剪去,更何况如今正逢乱世,这些士兵部曲是家族门阀保护自身的最可靠的力量,其能容忍如此被人收了去。
“乱世人无所归,部曲永随将。”这句话说的是乱世军将,用在民间自然不太合适,但豪门大家的私兵比起来,却是同一个道理。
欧洲中世纪的贵族庄园,放到中国西汉时就已经涌现,光武帝起事时,南阳和河北诸郡纷纷响应,而那些响应刘秀之人多是豪强地主。
刘植、耿纯以私兵随刘秀,成为东汉开国勋臣,在病危时他们都指定子侄代统营众,至死都不愿放弃私家武装。
在农民起义势大的地区,豪强地主为求自保,更是广聚兵众,待机渔利,如刘秀的娘舅南阳樊宏作营堑以待刘秀;京兆第五伦聚宗族邻里依险阻固,抗拒赤眉;南阳族姓冯鲂聚宾客,招豪杰,作营堑,观望等待。这些豪强地主,举兵万众,其实力之强就当比的眼下的雍闿、高定、朱褒。
东汉强盛时期,经济、农业的展,豪强地主势力也随之展,百姓创造的物质财富,不是作为赋税流入国库,而是作为地租为豪强地主所攫取。豪强田庄中种有许多种类的谷物、蔬果、竹木、药材和其他经济作物,饲养各种牲畜,还有养蚕、缫丝、织缣帛麻布、染色、制衣鞋、制药、酿酒醋、作酱等手工业。比之中世纪欧洲的所谓庄园,大气、丰富、强势何止倍论!
这种情况下,随之展起的自然是是门阀私兵,大到公卿之家,小到县乡土豪,莫不是如此。想想当年董卓乱政时,豪强地主武装割据者何其之多,这根源就是刘秀这个老祖宗亲手栽培下的。
一连三天的日夜奔走,刘宪回成都来可不是为了看诸葛亮呆的,转头望向同样有些接受不了的刘备,“主公,益州各地豪都强骄横惯了,不狠狠的收拾一下,怕还是要受刘璋之苦!”
“乱世用重典,主公犹豫不得啊!”地方豪强全都是喂不熟的狗,只有狠狠的教训一顿,才能让他们明白过来在益州,谁才是主人。
“主公,这可是个妙招,能得一箭双雕之功。”庞统已经回过神来了,瞧着他那一脸的兴奋的样子刘宪就晓得,这家伙定是想到了什么损招。“主公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一是生益州豪强的气,二是怕责罚了孝直,使得益州的豪强不知到了天高地厚,再次狂放起来。可现在,主公若是在责罚孝直的同时,剪除了他们的私兵,那自然能让益州士族豪强晓得主公心意,从而不敢再犯。”
“且我军现今兵员短缺,若能收尽巴西、巴郡、蜀郡等郡县的豪强私兵,也能弥补一些缺口啊!”庞统说话间已经默默地算计起了蜀中大族门阀,单是成都附近怕就要有上万,那几郡下来,“主公,少说也有两万人丁啊!”
“我大汉州郡兵将,从来都是良家子,这些人只要入了军,那就算是平民。他们的家人也理所应当的该是平民,如此就是两三万户,十四五万人口啊。”
这丫的,竟然还打着这样的注意。望着庞统满脸的奸笑得意,刘宪心中暗自为蜀中豪强落了把泪。
对于蜀地的治理,诸葛亮历来便是主张重典峻法施之,主要原因就是益州地方豪强太过骄横。详细的盘算了一片,他接着开口道:“主公,士元之言倒也算周到。益州豪强虽然骄横,可他们到底是偏远小族,其为者永年(张松)、公衡(黄权)俩大族,放在中原,也是籍籍无名而已。与那些累世公卿之家,完全比不得。所以,主公只要态度强硬,有大军坐镇,西川断然不会乱。且主公只需要隐隐的透出去,是为了惩罚撷取府库之过就是。”
诸葛亮重点放在了剪除私兵上,直接将之前被列为要讨论问题的——是否责罚法正,这一命题给揭了过去。
这是表明,他赞同庞统的“一箭双雕”了么?
刘宪嘴角一翘,见到刘备安然点头。他才不会没眼色的去添乱呢,不看刘备大Boss都不谈了么!
反正自己的目标达到了,还管他法正如何?
暗暗一笑,刘宪心中一阵畅快,总算又圆上了一个不是心愿的心愿。
在前一世,因为喜爱三国,所以穿越三国的小说读了n多,当时记在脑中乱糟糟的,甚至在重生之后自己还靠那些东西来应证《三国演义》。时间过去了十六年,到现在还能记着的内容已经很少了。
可其中的一本书就像一颗挥之不去的阴影牢牢地印在刘宪心中。并不是这本书太好太精彩了,事实上这本书的内容甚至书名都已经被早早的忘了去。能让刘宪铭记在心的只有主角求援时的一段遭遇。
邓艾出阴平道,蜀汉主力皆在剑阁守备,困难之际主角求到了蜀汉的各大世家,相求他们以私兵相助。
邓艾败了,但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