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功德像(1 / 1)

我在大明做县令 招展 2774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85章 功德像

  “不行!”李广忽然站出来。

  在众目睽睽下, 他自知殿上失仪,又赶紧跪下对皇上说。

  “皇上明鉴,区区断桥,何必劳民伤财。”

  朱敬守双手搭在椅子上, 轻蔑地看着李广。

  “用国库的银子, 难道就不是‘伤财’?”

  “皇后怀着龙嗣,难不成还要太后与皇后节衣缩食, 先为表率?”

  朱佑樘撇了眼弟弟, 重重咳嗽了一下。

  朝堂之上坐没坐相,成何体统。

  朱敬守老实地收回手,正正坐好, 没过一会儿又起身走到大殿中央。

  “既然修缮断桥是为了顺天府的百姓, 自然该百姓出银。”

  “毕竟本王与皇上并不会经过断桥。”

  这话说的大逆不道,要是给百姓知道,免不了掀起好一阵波澜。

  朱佑樘皱眉, 训斥道:“胡闹!”

  朱敬守拱手说:“臣愚钝。”

  李广暗喜, 正想逼户部松口拨银,没想到马文升不怕死地再次站出来, 说。

  “皇上, 老臣觉得庆王说的有理。”

  五十万两银子去修一座石桥,正常人用脚趾头想想都不可能。无数献殷勤, 非奸即盗。李广这么积极,冠冕堂皇说着“为了百姓”,实则是想借着修缮的名义敛财。

  马文升不心疼五十万两白银, 但他绝对不允许其中一钱一分落入李广的口袋里。

  “不从国库出,也不从百姓身上出,不如从你们这些人的口袋里出。”朱佑樘眯起眼睛。

  群臣表情各异, 不约而同保持了沉默。

  “怎么?”朱佑樘笑了,“不愿意?”

  谏官首先出列,慷慨激昂道:“为皇上分忧,谋天下百姓之福,臣愿捐五十两。”

  有了打头的人,其他官员七嘴八舌,都说要捐。

  五十两、八十两、一百两……说什么的都有。

  朱敬守默默坐回自己的位置,单手撑着头,闭眼听大殿上的朝臣报数。

  众人说了一会儿,见皇上和庆王都没说话,渐渐安静了下来。

  朱敬守缓缓睁眼,说:“一百两还好意思拿得出手?”

  他扫视四方,视线所到之处只能看到一片帽子顶。

  “打发叫花子呢?”

  “本王出一千两,剩下的你们自己看着办。”

  朱佑樘满意地点点头,转头换上严肃的表情,对着下面乌压压的大臣,语气严厉,说:“朕每年拨你们俸禄,到头来爱卿们还真是大方,一出手就是五十两。”

  “李大人呢?”

  李广连忙跪下,半天说不出话。

  怎么说着说着,就变成由大臣出银子了?该死的庆王,现在局势全掌握在他手里了。

  “臣日夜侍奉皇上,实在是身无长物,唯有亲自前往监工,以报皇恩。”

  朱佑樘还惦记着毓秀亭和天书,并未太为难李广,答应下他的请求。

  “李爱卿,可莫要让朕失望啊。”

  李广擦了擦头上的薄汗,称是行礼后退下。

  此时局势已定,银子不用从国库中出,该是沐青天出场了。

  “启禀皇上,臣有一计。”

  朱佑樘面无波澜,好像早知道沐青天会有所行动。

  “说。”

  “庆王殿下的话并未全无道理,不如将两者结合,由京城富商自愿出钱,再加上大臣们的银两,足够凑齐五十万两。”

  大臣队伍末尾有人小声不满道:“说的倒是轻松,那你准备出多少银子?”

  朱佑樘眼神凌厉,准确地抓到了发牢骚的大臣。

  “何人窃窃私语,不敢正大光明地说吗!”

  谁都不敢应声,刚刚那个嘴快的大臣也在朱佑樘的视线下瑟瑟发抖。

  “过了个年,朕倒有些不认识你们了。”

  两兄弟一唱一和,压的那官员膝盖一软,跪在地上求饶。

  “臣,臣失仪,请皇上恕罪。”

  “掌嘴。”朱敬守就看不得别人议论他的人,更别说议论到沐青天头上。

  内侍察言观色,见皇上没有制止的意图,快步上前把人架起来左右开弓。

  沐青天一直拱手躬身,没有看身后发生了什么。

  等惩罚完,那个大臣也晕了过去,直接被拖出殿外。

  “既然是臣提出的这个办法,臣当然也会捐。”

  说到这里,沐青天不好意思地笑笑。

  “臣祖籍苏州,父亲经商,攒了些银子。此次修缮断桥,臣愿捐出五百两。”

  呵!所有人倒吸一口冷气。

  不是他们拿不出五百两,是没有人愿意为了修个断桥拿出五百两。沐青天这么开口,是把他们架到了火盆上。

  “不仅如此,这五十万两不止是为修建断桥,还包括了功德像。”

  “功德像?”朱佑樘来了兴趣。

  沐青天掷地有声。

  “所有捐过银两的富商和大臣,都能得到一座‘功德像’,由百姓供奉香火。”

  在古代,能立功德像建功德庙,那是极为有面子和荣光的一件事。

  不少官员都心动了。

  他们年事已高,几乎没有再升迁的可能,如何在史书上留名?可要有了功德像,就能流芳千古。

  朱佑樘满意地笑了,说:“还是你聪明。”

  “就按沐大人说的去做,各部不得有误。”

  “皇上圣明。”

  下朝后,李广面色阴沉,叫住了正准备离开的沐青天。

  “沐大人,关于断桥修缮一事,本官还有些不明白的地方,可否移步?”

  马文升站在远处望了眼,收回视线,手下摩挲拐杖的频率更快了。

  “今天的朝廷,真是暗流涌动啊。”叶淇走上来叹息道。

  “你觉得,其中有几方势力?”马文升问。

  “两方。”叶淇看起来挺高兴,“这下不用从国库出银子了。”

  马文升沉吟片刻,舒展开眉头。

  ——

  “朱敬守的事,你怎么没说。”

  李广是来兴师问罪的。

  沐青天装作惶恐的样子,说:“这件事我从未与他说,按理他不该知道的。”

  李广脸色越来越难看。

  难道是皇上?

  不,不应该……天书重要,皇上不会告诉朱敬守这件事的。

  沐青天偷瞄李广变幻莫测的表情,使劲憋着笑。

  还是他家沐夫人对李广了解得深,只靠几句话就勾起了他的疑心。

  “大人,有句话我不知该说不该说。”

  “说。”

  “今日皇上不在意您不捐钱,可将来若想起来,谁都说不准会发生什么。”

  这也是李广担忧的。

  “此事本官再考虑考虑。”李广疲惫地坐回椅子里,“你说的功德像,是怎么回事?”

  沐青天笑笑,说:“庆王从中作梗,臣急中生智,提出功德像,具体的还没有想好。”

  “你做的不错。”

  修桥捐钱的消息传到京城,那些富商的脸都绿了。

  他们又不像朝廷里那些大臣,高风亮节的。商人一直都是低贱的,他们已经丢失了地位和名声,只能努力赚银子,来填补心里的不平衡。

  “什么狗屁功德像,我呸!”

  “听说是一个姓沐的大臣提出来的。”

  “快,快,带点好东西拜访。”

  柳归舟看着桌子上堆成山的拜帖,跟儿子大眼瞪小眼,全都摸不着头脑。

  顾帆第二天就点家兵守在沐府门口,不放任何一个人进去。

  有钱能使鬼推磨,没过多久,他们就打听到沐大人其实住在王府里。

  沐青天来者不拒,话题一直往捐钱上引。如果对方说不愿意捐,他马上板起脸,态度也敷衍起来。

  “真是欺人太甚!”

  京城商会,十几个商人员外聚在一起,商讨对策。

  “不过是个五品小官,咱们不如雇个杀手。”其中一人做了个“斩”的动作。

  “不妥。”

  “袁老,您说。”

  “咱们能在皇城里做生意,倚的都是天子的光。皇上没阻止,要是沐大人此时暴毙,你们几个谁都脱不了干系。”

  大家听过之后,觉得会长说的有理,都愤懑不平可又无可奈何。

  袁老捋了捋胡子,笑呵呵的。

  “不能除掉他,还不能给他找点不自在吗?”

  仅一个晚上的时间,京城商会的各个商家就改了口,挣着抢着要捐银子。

  不过有个“条件”——他们感谢沐青天修缮断桥和建功德像,非要请沐青天吃饭。

  “沐大人,您要是不吃,可就是看不起老朽啊。”

  袁老带着商会的签名文书上门,让下人摆了一桌子菜。

  翠竹冷眼旁观,拿出书卉给她的银针,一道道试菜。

  “大人,无毒。”

  沐青天松了口气,拿起筷子先尝了口猪蹄。

  “不错!入口即化,软糯脱骨,味道也是正好。”

  袁老瞳孔微微放大。

  沐青天又夹了一筷子糖醋鱼。

  “嗯!这个好吃,本官喜欢。”

  袁老觉得头有点晕。

  最后沐青天嫌弃地尝了口青菜。

  “差强人意。”

  袁老狠掐自己的人中,呼吸困难。

  沐青天优雅地擦擦嘴,微笑道:“饭也吃过了,银子什么时候到位?”

  “不,不出十日吧……”

  袁老神情恍惚地出门,谁知道“正好”遇上在院子里锻炼的沐英俊。

  “啊!!!!!”

  沐青天摇着朱敬守的扇子,看着袁老被拖出王府。

  “大人,要不要叫大夫来?”翠竹担忧地看着一杯一杯灌茶的沐青天。

  “不必。”

  沐青天没尝出什么别的味道,反正都是蜡烛口感,只不过吃完之后口干舌燥,老是想喝水。

  “今天多给英俊几块新鲜肉,奖励它。”

  “是。”

  “剩下的菜,回锅里重新炒炒,分给大家吃吧。”

  王府里的护卫听说今天改善伙食,高兴地去了伙房打饭。

  “呕——”

  “怎么这么咸!”

  “淡出个鸟味儿了!”

  另外几个吃青菜的护卫不明所以,说:“不是挺好吃的吗?”

  不知道为什么,从这天开始,顺天府就流传着沐青天是天上二郎神的传说。

  沐青天听说后,怜爱地揉搓沐英俊的狼头。

  “委屈你了,被当成‘哮天犬’。”

  沐英俊:嗷?

  十天后,五十万两顺利到位。值得一说的是,李广竟然直接拿出了七万两,用于修缮断桥。

  作者有话要说:昨天发现写错尚书了,改了一下。

  小剧场:

  沐青天敲锣打鼓,亲自上门。

  “都把钱交出来!”

  朱敬守:我怎么感觉娶了个土匪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