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57 章(1 / 1)

平南王府凭男记 初吻江湖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倾向于,成康帝为了自己的帝位巩固,暗下杀手,除掉了太子哥哥这个出类拔萃的储君。

  他多年不继立太子,吊着那么多儿子,恭维他的同时,又相互斗的你死我活,他就是用了他们之间的矛盾,才把他们都斗了下去。

   元宵快乐,今天就两更哈,明天见!

532大戏落幕

  532大戏落幕

  成康帝听他的问话,笑了笑,当着大家的面,他也不避讳:“朕知道你心里一直有个坎儿,但是没想到是这个问题,朕一直以为是你母后的事情,朕那个时候要立个继后你反对,现在立了继后,却一个没成,一个立了不到一天就废了,你高兴了?其实太子的事情,朕也很抱歉。”

  李钊冷冷的看着他。

  成康帝却很淡定的解释:“朕的身体垮了,离死也不远了,俗话说得好,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朕的皇太子,朕怎么可能不看着点?不过此事朕只能告诉你,朕没有暗害自己的皇太子,至于你的那些个皇兄,虽然手段是有,但是还没有那么厉害,能瞒得住朕这个皇帝。”

  “第二件事情。”李钊只是问了他心里的疑惑,至于信不信成康帝的话,只有他自己心里明白:“我不要女人,没有后代,所以我要是成为了皇帝,太子的人选,你心里明白,我只会立我太子哥哥的儿子为储君。”

  这话说出来,众臣哗然。

  众所周知,太子殿下失踪的时候,还是未婚,东宫没有伺候的女人。

  这一点,太子殿下与昭亲王殿下,都十分“洁身自好”,出了名的金龟婿,好男人。

  哪儿来的“儿子”?

  当年的事情,很多人都不在了,但是不代表,全都不记得此事。

  尤其是有些人,想起了承恩公府。

  其他的皇后娘家都是承恩候;只有开国高皇后的娘家,才是承恩公府。

  乃是国公府邸,且世袭罔替。

  当年的太子妃,可是选的承恩公府嫡出大小姐。

  高慧当年在京都名声非常好,父母恩爱,外家高贵,出身国公府邸,又是嫡出,上有一位兄长,也是个姿容俊美的才子。

  当年多少人求亲啊,半个京城的适龄公子哥都没有定亲,都在等着她。

  直到她确定成为未来的太子妃,其他人才失落的任由家里人相看未来的妻子人选。

  可是,皇太子失踪之后,高慧立刻就定亲远嫁,而她远嫁的人……是平南王。

  联想到这里,众人有了一个,非常不好的猜测。

  “你想让赵宣当你的继承人?”成康帝的眼神有些奇怪的看着李钊,尤其是李钊的下三路:“你没事儿吧?”

  “有事也是你那些女人跟儿子折腾的。”李钊没有明说,但是他的话,意思非常让人产生,许多不好的联想。

  成康帝瞪大了眼睛!

  “你不说话,我就认为你答应了。”李钊自说自话:“第三件事情,我的后宫不进人。”

  大家都有些木然,当了皇帝,立消失了的兄长的遗腹子当太子,后宫不进女人。

  这当了皇帝要干什么?

  真当自己是“圣人”了吗?

  成康帝不知道想到了什么,他竟然同意了!

  “你当了皇帝,可以为所欲为。”成康帝给了李钊这样的回答。

  两天之后,成康帝下了三道圣旨,第一道圣旨,是他退位成为太上皇;第二道圣旨,传位给昭亲王李钊;第三道圣旨,他退到后宫里的宁寿宫颐养天年。

  他选的这个地方,非常有意思。

  宁寿宫是玄明帝当年奉养他的亲生母亲,孝明皇太后颐养天年的宫室。

  但是众所周知,玄明帝幼年登基,他的母后实际上是垂帘听政的掌权皇太后,虽然后来还政给玄明帝,却还是在后宫操纵前朝。

  以至于她的宁寿宫,乃是在皇城内外东路,占据了大内东北部一大块长方形的院落。

  建成了皇宫里的城中之城。

  宁寿宫建筑群,宛如紫禁城的缩影,也分前朝、后寝两部分。前部有九龙壁、皇极门、宁寿门、皇极殿、宁寿宫,规制分别仿紫禁城中路的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

  宁寿宫的后部又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有养性门、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景祺阁和北三所,东路有扮戏楼、畅音阁、阅是楼、寻沿书屋、庆寿堂、景福宫、梵华楼、佛日楼,其中畅音阁为宫内的演戏楼,其建筑宏丽,全称为宁寿宫畅音阁大戏楼。

  西路就是俗称“紫禁花园”的宁寿宫花园,主要有古华轩、遂初堂、符望阁、倦勤斋等建筑,是公认的宫中苑精品。

  只是自从孝明皇太后居住过后,那里一直封闭,但绝对是宫里头少有的好去处,以前他们用的宁寿宫地方,只是在前宫用广场,或者去听戏,而不是全部。

  现在么,成康帝入住之后,他的那些妃嫔们也都要跟着搬进去,宁寿宫很大,足以安顿下成康帝所有的女人,包括贵妃娘娘她们在内。

  不过李钊没有同意:“我的后宫没人,几位住在那里都习惯了,不用搬迁那么麻烦。”

  成康帝也不至于非得要人跟着去宁寿宫。

  有名有号的妃嫔当然有独立的宫室,不想搬去宁寿宫,宁寿宫再大,这么多人挤进去,住的肯定不宽松,现在新帝没有后宫,她们在后面住着也可以帮忙管理一下后宫的事情。

  李钊就是这么想的,反正他不会去后宫。

  成康帝也就带了几个可心的年轻貌美的女人住到了宁寿宫。

  李钊继承大统,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他的帝号也定了,本来想叫“昭和”的,被平南王激烈反对。

  赵仁河反对的理由说的支支吾吾,但是必须不能叫“昭和”:“你要是敢用这个年号,我就回南边去,死也不回京都了。”

  “那叫昭仁?”

  “你都皇帝了,还想着招蜂引蝶呐?”

  “承平?”

  “你躺平了?”

  “和通?”

  “合同么?”

  “成业?”

  “不好听。”

  俩人说了一大堆,也没确定,最后平南王想了个好主意,让文武百官起名字,然后李钊当面抓阄,抓住哪个是哪个。

  最后名字就定了下来:武阳帝。

  比起成康帝,武阳帝的帝号更高级一些。

  武,是因为李钊从军十二载,战功无数。

  阳,是因为李钊跟平南王,额,在一起。

  年号倒是很快就确定了,建业。

  第一年,就叫武阳帝,建业元年。

  当然,这一年,还不能用,因为成康帝退位的时间是四月份,李钊的帝号和年号,要明年才能用。

  这一年用的帝号依然是“成康”,年号依然是成康帝定下的年号。

  三日之后,成康帝就退到了宁寿宫,随行的还有魏潇公公等伺候他的人,以及蓝星御医在内。

  而李钊直接入住了干清宫的养心殿,在那里起居,他的昭王府,成了潜邸。

  也叫潜龙邸,指皇帝即位前的住所。

  这地方一般有两个处理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