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女人,成康帝明白这里的不容易,十分动容,亲自下了来,并且抬手扶起了孙皇贵妃:“好,都好,朕的女人,理当如此!”
孙皇贵妃温柔一笑:“臣妾身子重,就不去前面了,何况后宫晚上还有家宴,到时候再陪万岁爷。”
“好,你很好,你们都很好!”成康帝感动的道:“去吧,好好的照顾好皇贵妃,贵妃也辛苦了。”
“不辛苦。”贵妃可不辛苦,她是这些女人的总指挥。
贵妃带着人亲自将孙皇贵妃好好地送到了翊坤宫,就赶紧去安排晚上的事情。
她们不能跟前朝的人一起庆祝万寿,只能晚上自家人聚到一起吃个寿宴了。
而成康帝出了御花园,发现等在门口的是个有些陌生的男人,这个男人举手投足之间有着军中的痕迹,但是这个人呢,却穿着一身郡王服饰,可是他敢肯定,这个男人他不认识!
京中郡王也就那么三十几个,还没有满地都是郡王的样子,郡王的爵位也不是那么轻易就能得到的,何况,这人虽然穿着郡王的服饰,却又有不同的地方。
主要体现在帽子上,其实,亲王跟郡王的服饰都差不多。
即郡王常服同亲王世子,亲王世子常服同郡王。
所以亲王和郡王常服上应该不会有区别
不过在后来的执行中,会否存在一些小差异,也说不准。
但是翼善冠不一样,亲王的翼善冠脚直指上,(脚,俗谓之翦翅)王冠脚俯垂向前,郡王冠脚既前垂而又斜迤向中,品官则平列冠下。
此上下之别也。
这样的头冠,一眼就能看出区别来。
但是这个人,不一样啊!
因为他的翼善冠脚直指上,王冠脚俯垂向前。
也就是说,他的翼善冠是亲王的规格,可是却穿着郡王的服饰。
这就让成康帝犯煳涂了,要是有过嘉奖的郡王,他不可能不记得。
那个人笑意盈盈的看着成康帝,就看到成康帝一脸的迷茫样子,顿时哈哈大笑,然后行了一个大礼:“臣,安东王,拜见陛下!”
安东王?
安东王!!
成康帝眼睛都瞪大了!
“你是安东王?朕记得你不长这样啊?”成康帝果然惊讶万分:“当年你来京城,还被京中贵女们起了个外号叫”玉面郎君”,那个时候的你可不这样啊?”
“万岁爷说笑了,这都过去三十年啦,臣今年都四十六岁了,当年来京城的时候,还是新君登基呢,那个时候臣才十六岁,自然是少年风流,现在臣的儿子都有给臣生孙子了,加上在战场上磨练,这就长得歪了点!”安东王跟平南王还是两个性格。
平南王赵仁河的作风像个城里的小痞子。
而安东王更像是一个军中打滚的流氓子!
“是啊,你都四十六岁了。”成康帝感慨了一句:“你怎么来了京城?朕都不知道!”
“臣是昨日到了京城十里亭,今日起早进的京城,又马不停蹄的入宫,面见陛下,不算是擅自入京,不过,昭王殿下非得要臣如此,还让臣给您递、递个帖子。”安东王有点尴尬的奉上一封红色的帖子:“臣恭祝万岁爷君临天下,盛世太平。”
“好,朕心甚悦!”成康帝高兴了。
要是安东王前几日就到了,他却不知道,那他肯定生气啊,但是安东王按照规矩来的,虽然有些刻意,却并没有触犯忌讳。
出了御花园的东大门,就是往外去的景和门,而在景和门门口,站着一个人。
这人是如今已经五十六岁的杨宇,他是已故的首辅大臣杨贺的嫡次子,嫡长子已经过世了,但是嫡次子杨宇也是个能人,现在他是成康帝的礼部尚书。
说起来,这人有个特别之处,他是成康帝登基称帝之后,第一个殿试的状元。
父子三人都是前三甲的成绩,所以成康帝记得他,后来他入仕之后,也很顺畅,三十年的时间,成了一部尚书。
成康帝想到一开始都是皇室宗亲,而御花园里头则是后宫嫔妃,这回也该轮到朝臣们了。
没想到是杨宇。
“臣,杨宇,恭祝我皇陛下,德为世重寿以人尊!”杨宇十分喜庆的道:“这是昭王殿下给臣的东西,请万岁御览。”
又是一张红色的帖子。
成康帝哭笑不得的拿了过来:“这孩子!真是的……。”
说着,眼中却有了一点泪花花的样子,很是感动。
“都是一片孝心。”除此之外,杨宇是一句话都不说。
实际上,他的确是昭王殿下的人,别忘了,王旭跟他可是亲戚。
可他明面上跟昭王殿下并不亲近,杨贺过世十几年了,杨家也分了家,另立了门户,但是杨贺留下的遗泽可不少,足够杨家再宣宣赫赫一甲子。
“好,很好。”成康帝打开名帖,上头还是两个字:前进!
这都什么跟什么呢?
成康帝的圣驾继续前进。
结果前面就是日精门了。
门口站着的竟然是温岳,老承恩候!
说起来,这俩人同岁,只是温岳的生辰比成康帝大,故而温岳跟成康帝读书的时候,温岳也是师兄,他是师弟。
论亲戚的话,温岳就是大哥,谁让大行皇后比温岳小呢。
“大哥?”成康帝难得失口叫了一声“大哥”出来。
“老臣愿吾皇,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温岳给他行了半礼。
因为成康帝封他为“国舅”的,算是亲戚;可他又是老承恩候,算是臣子。
更何况,成康帝以前说过,见圣驾免礼。
这是对老承恩候的看重之意。
你要是行礼的话,就成了抗旨不尊了。
不过今天成康帝是寿星公,又是皇帝,不管是从哪儿论,温岳老侯爷这一半礼的行下去,也不会出错。
“好,大哥,请起。”成康帝下了銮舆,扶起了温岳:“他们怎么请您站在这里等朕?怪冷的。”
“老臣就是站在这里等一等而已,何况穿的厚实并不冷。”温岳笑着道:“您还记得这里吗?”
“日精门啊!”成康帝也有些感慨:“怎么能不记得呢?”
当年,他就是在日精门这里,见到了他的伴读,温岳,那个时候他五六岁的年纪,刚被立为太子。
而温岳也一样,第一次进宫,看到日精门就记得这个地方了。
后来,大行皇后作为太子妃嫁入宫中,从正门进入东宫,第二日给玄冥帝请安,走的也是日精门,而非月精门。
因为东宫在东边,他们没必要走西边。
也只有太子妃走的日精门,其余的皇子们带皇妃来给玄冥帝请安,都走的月精门。
而且女眷多数去的都是后宫,前宫轻易去不得。
“进来吧,这次没有帖子了,臣跟着陛下一起进去。”温岳知道他想起了什么,但是心里却冷笑,想起来又有什么用?他妹妹人都不在了。
摆出来这幅表情给谁看?
不过他是皇帝,温岳即便心里有想法,也不能宣之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