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84 章(1 / 1)

平南王府凭男记 初吻江湖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子啊?这都快要半年了。”

  他在这里无所谓,老娘也在这里,儿子跟着师爷爷出门游学去了,平南王府等于是没有主人在,只有管家支撑着。

  而且有些事情,必须是他或者他老娘才能拍板做决定,也不知道赵瘸子能不能吃撑得住。

  “在官员们接手东瀛之前啊,你跟太妃是不可能离京的,除非官员们完全掌握了东瀛,水军大营的那一半人马,回了平南水军大营的驻地,你跟太妃娘娘就能离开京城,回南边儿去了。”李钊给他拿了一盘点心:“在京城待着无聊了?”

  “没有,在京城能帮到你,在地方上我只能干着急,但是我跟我娘不能老是在京城不回府,我留在京里头无所谓,可是我娘得回去吧?管家不能替代我们。”赵仁河道:“不过我看我娘在京城玩的乐不思蜀了都。”

  “哦?”李钊想了想:“还真是!”

  “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得有自己的自由,事业做起来就有了奔头儿。”赵仁河比划了一下:“看看我娘,感觉都年轻了十岁似的,昨天还在家里头搜刮一些陈年老旧的布匹,自家用不完就拿出去赈济贫家困难户。”

  李钊点头:“嗯。”

  他没说,海太妃还想拿他的旧衣服出去送人,被田公公给拦住了,别人的衣服可以,但是李钊的不行,他是皇子,一些衣服的规制,并非普通人能穿的,穿了就是僭越,会被抓走坐牢,甚至是流放。

  海太妃很是失望,不过府里头不少人都捐献了旧年自己不穿的衣服出去,还真是有不少呢。

  并且府里头的确有不少积压的布匹,他们用不上,就拿出去给清苦人家做个衣服。

  春耕在任何时代都是首屈一指的大事,就连朝廷都为此放了假,连成康帝都要去耕田,那叫耕耤礼。

  帝王重视农作,以此礼仪劝农勤耕,每年于春耕之前,亲自在耤田内进行亲耕礼,亲自扶犁耕田。

  此项制度在西周时就已经确立,历代相沿至今。

  按照规矩礼制,每年于仲春亥日皇帝行耕耤礼。

  当然,不能真的让皇帝去种田,先期都是由户部、礼部及顺天府尹进耒耜及穜稑种子。

  等到时候,皇帝诣耕耤所,亲祭献于农坛,奠帛、进爵、行初献礼。

  仪毕之后,皇帝诣耤田,南向立,从者均各就本位,由户部尚书执耒耜,顺天府尹执鞭,跪进皇帝,皇帝掌耒三推,就是推耕犁。

  顺天府丞奉青箱,里头盛放的是良种。

  户部侍郎播种,身后的耆老们随之覆土。

  也不会让皇帝真的一个春天都这种田,他没那个时间,朝廷也不能让皇帝种田养活自己,故而皇帝种植的“天子地”,只有一亩三分。

  耕毕,耒耜及鞭仍交给户部尚书及顺天府尹。

  皇帝至观耕台南向坐,亲王以下按班序立。

  继续推耒耜,由亲王等依然耕作。

  王五推,九卿九推,府尹官属执青箱播种,耆老们随之覆土。

  礼毕之后,皇帝至斋宫,府尹、耆老们行礼。

  农夫三十人执农具随行,这才是真干活的人。

  农夫将余剩未耕之田全部耕种后,鸿胪寺卿赞礼成,百官行礼庆贺,随赐王公耆老等宴,赏赐农夫布匹。

  皇帝起驾还宫,而皇帝用过的耕牛,要赏赐给京城附近的贫家农户们,以显示皇帝不忘耕作以及皇恩浩荡,农具就不赏赐了,因为皇帝用的农具是一条龙的形状,除了皇帝之外,别人没资格用。

  而整个耕耤礼,是一套十分复杂的仪式过程,提前五天就要安排好人手,通知好要去的人。

  赵仁河很早就拿到了耕耤礼的流程名单,看了半天,问李钊:“我也要跟着去?”

  “嗯,到时候就是去玩儿,不会真的让你种田,种田也只是一小块儿。”李钊道:“多了也没有。”

  整个耤田也只有几百亩,朝中文武百官那么多,一人分一亩地,就差不多了。

  幸运的人呢,能分到一亩地,不幸运的连下地的机会都没有。

487耕耤礼

  487耕耤礼

  一大早,李钊就把睡在被窝里,暖暖和和十分香甜的人挖了起来,洗漱吃饭之后,换上了大礼服。

  赵仁河闭着眼睛依靠在他身上打哈欠:“这么早?”

  “我们先过去,然后等皇帝耕耤之后,还得跟着去宫里头用膳。”李钊扶着他的头,给他将金冠戴上。

  提起吃的赵仁河就来了精神:“今天这么隆重,能吃点什么好的?”

  “本来按照规矩,皇帝耕耤礼,皇后亲蚕礼,可是母后不在了,这亲蚕礼就免了。”李钊拉着人往外走:“不然就是宫里头的御膳房,烙春饼,炸春卷儿,吃杂粮米粥,也就这些了。”

  “哦,有油炸糕么?突然很想吃油炸糕。”赵仁河蔫了吧唧的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竟然很想吃油炸糕。

  李钊看了看他,彼时两个人已经要上王驾了。

  突然扭头回来了,田公公没跟着去,因为这太折腾人了,他老胳膊老腿儿的就算了吧,看俩人回来还以为落下了什么东西:“怎的?差了什么?”

  “让厨房做一份红豆馅儿的油炸糕过来,再要豆浆,小菜。”李钊冷淡的吩咐。

  田公公一脸懵逼样儿:“啊?”

  赵仁河脸通红:“不用这样吧?”

  这太“霸道总裁”了些,他只是想吃而已,并没有非得吃进嘴里头啊?

  于是,这天的耕耤礼上,昭王殿下跟平南王是踩着点儿来的,成康帝看着俩人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他现在就这么一个皇儿了,在没有第二选择的前提下,跟他一起耕耤的就是李钊了。

  去年是十皇子,前年是十皇子,大前年是诚郡王……。

  好像一直没有李钊什么事儿,今年不行了,就他一个了。

  成康帝瞪了李钊一眼,这么晚来,要是他不来,可怎么办?

  李钊无所谓的走到了前头,牵着耕牛,开始耕耤礼。

  赵仁河以为要种一上午的地呢,结果太阳升起来之后,皇帝就算耕耤完事了,然后坐在龙椅上休息,其他人下饺子似的冲入了田地里,开始种地!

  你还别说,有几位老大人出身农家,干活儿还有模有样。

  作为皇帝的“近臣”,作为一个郡王爵位,赵仁河也分到了二亩地,其实就是四根垄的种植面积,按照规矩,成康帝需要种下稻、黍、谷、麦、豆等五谷杂粮。

  这些庄稼秋收之后,不是用来吃的,要在将来重要的祭祀仪式上使用。

  从耕的三公九卿依次接受耒、鞭行五推五返和九推九返礼,最后由顺天府尹与大兴、宛平县令率农夫完成耤田的全部耕作,赵仁河仗着自己是个自由人,跟李钊咬耳朵:“这顺天府尹跟大兴、宛平的县令也是倒霉了,好好地官老爷,还要种地。”

  平时养尊处优,现在要干农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