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59 章(1 / 1)

平南王府凭男记 初吻江湖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老燕京人谁不知道,这种事情,百里挑一啊!

  王爷造反成功登基称帝的,只有明朝时期的燕王朱棣。

  大顺朝的历史不长,但是造反的王爷不少,先帝那会儿才几个儿子啊?就造反了俩,圈禁了俩。

  未成年的死了多少?

  先帝而立之年才有嫡子降生,他爷爷就说过,为了这个嫡子能站得住,先帝那会儿大赦天下了。

  后来这个嫡子就生了很多孙子,成为了成康帝。

  可是现在看来,儿子多了也没用,架不住挨个作死啊。

  他反正没看出来,荣郡王匆匆举兵,图谋大位,有成功的可能。

  只控制了京城有个毛用啊?

  万岁爷在小汤山行宫,北边还有丰台大营呢。

  他这是带人围攻昭亲王府,昭亲王啊!

  叶小将很想嚎啕大哭:末将做不到啊!

  现在不止是他一个人的事情了,关系到全家未来的安危。

  “你倒是明白,可你冲?还是我冲?”叶小将唆了嗦牙花子:“就先围着,想个办法,应付过去!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这是亲王府,要是事后清算起来,你我都得掉脑袋啊!”

  冲撞亲王府,这可是大罪过,何况这是昭亲王,皇帝这些儿子里头,唯一的嫡子,爵封亲王。

  大门外,气氛凝重,又焦虑,比被围的还不如。

  大门里,李钊已经带人在银安殿前摆开了战阵,只要对方冲进来,他们就展开战斗,然后失手被擒,其他人做鸟兽散,实则埋伏在周围。

  因为按照规矩,这样的情况下,一般都是将人就地关押,其实还是在自己的王府里。

  结果他们站在广场里等了半天,外面只听到人声以及走动的动静,就是不见人冲进来。

  李钊倒是稳如泰山,可胡小旗他们有些急躁,胡小旗甚至趴在门缝里往外看,看了半天才扭头回来:“王爷,他们围着王府,也不攻进来,也不叫嚣着要您出去受降,这是干什么?光围着,看热闹啊?”

  任小旗一听,也趴在门缝那里往外看……行为动作之猥琐,让李钊都要看不下去了。

  结果任小旗也回来跟他咋唿:“真的啊!光围着不攻击,干啥?咱们府里头不缺吃喝。”

  说实话,刚秋收,下头的庄子刚送来一大批粮食,各种风干腊肉之类的东西,还有,田公公不知道是不是想起了“田园生活”,他把后头的花园子都给改成了菜园子,自己种的茄子啊,豆角之类的都晒了干菜,说是要冬天的时候吃,更有三总管,买来了萝卜白菜土豆等冬储青菜,堆满了地窖,储存起来,足够全府的人吃到明年开春以后了。

  王府里有好几口甜水井。

  想将他们围困住,缺少食水而投降,有些难啊!

  “再看看情况。”李钊也有些一头雾水,外面那些人在干什么?如果这是战场上,一个延误战机的罪名,就够砍头的了。

  可惜,这是一个另类的战场,他不可能出去砍人家的头。

  又等了半天,外面依然是能听到唿吸声,人说话的声音,可大门这里依然纹丝不动,连敲个门的都没有。

  “该不是走的角门?”有人猜测:“后门?”

  王府不止正门一个入口,还有角门,后门。

  “不可能!”另一个王府护卫统领却道:“在人走完之后,角门跟后门都被封死了,除非用大炮轰,何况都留了人以备不时之需,也没见他们来说有人走那边啊?”

  “就是,走角门跟后门,他们这么多人,那角门跟后门,走的过来吗?”另一个护卫也皱眉:“外面起码上千人吧?那角门一次只能过俩人!后门一次只能过一个人。”

  走那两个地方,真的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人工地势,也不怕全军覆没啊?

  但凡是有领军经验的人,都不会那么干。

  何况,一般这样的角门啊,小门什么的,基本上都是有小巷子联通,并不好走。

  平时府内的人走走,没关系,过大军就有些挤了。

  “再等等!”李钊也有些不知道外面的人在想什么了。

  都这个时候了,难道不该速战速决?

  他那位七皇兄不至于连这点都不知道吧?

  事实上,荣郡王非常的知道,自己时间有限,起兵的太过仓促,但是没办法啊,他是迫不得已。

  大军进城之后,他要控制住皇宫,这一点就很难办到,御林军要他搞定,禁军也要搞定,暂时不能把这两军怎么样,只能就地看押起来。

  尤其是禁军,都是各家的庶子跟幼子,总不能都杀了吧?不能杀更不能打骂,还得好吃好喝的供着,就差给他们叫堂会唱大戏了。

  另外,京中不少人家都去登高望远了,家里没什么人主事,尚且还好,要是他们回来了,闹起来,他可压不住!

  兵不够过,京城太大,他忙不过来啊。

  后宫他就交给了自己的母妃去处理,他需要占领的地方还有很多。

  尤其是前宫,他需要找到空白的圣旨,写下传位诏书,没盖玉玺的那种个,玉玺被成康帝随身携带去了小汤山行宫。

  六部衙门虽然在,但是官员都在小汤山行宫那里办公。

  可以说,皇帝在哪儿,这朝廷的重心就在哪儿。

  平南王还很狡猾的在小汤山行宫外面盖了蔬菜大棚,那里产出的青菜也让人趋之若鹜,而另一方面,山下盖了上百栋别院,每一栋都价值不菲,朝中大佬们却纷纷趋之若鹜。

  如今那里一栋别院已经高达五千两的价格,是黄金而不是白银。

  平南王的人卖房子只收金子,不收银子,不知道是个什么意思。

  不过不管是要什么,人家这房子不愁卖!

  现在京中豪门要是没有一套这里的别院,会被人认为在皇帝面前失宠了,连个小汤山别院都没有。

  以至于小汤山旁边的镇子上的那些人,都受益匪浅。

  原本这里盖了行宫,他们生活就过的战战兢兢,可是在行宫动工打地基的时候,他们就被人安排着办理了这里的所有房屋的房契和地契。

  而且面积都超级大!

  后来行宫盖成了,他们这里的地价也起来了。

  所有的百姓都选择了将手里的房契地契高价卖出,经手人就是平南王府,不会让那些官员们有机会欺压百姓。

  得了实惠的百姓们搬去了别处,但是他们还在小汤山的大棚那里干活。

  而且忠心耿耿,没有平南王府,他们能过上好日子吗?

  以至于有的人想要模仿平南王府盖起蔬菜大棚,也贩卖反季节蔬菜的时候,技术不过关,想去挖人都挖不到,这帮人根本不被诱惑。

  最让荣郡王生气反感的是,他在那里没有别院!

  因为平南王府不卖给他们。

  倒是诚郡王,他竟然婉转迂回的通过亲戚们买了一栋,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