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没有签过任何不平等条约,也从不屈服的朝代。
强如大汉,不也有昭君出塞之辱么?
可是明朝没有,先不管那些陈规陋习如何不妥,可他们真正做到了不卑不亢。
哪怕是在历史上,崇祯帝也是将北京城让给了同样是汉人的李自成。
“今日以武力胁迫求娶公主,允了;明日以武力求取金银,是不是也要允了?如果不允,难道说公主不如一些金银珍贵?何况我大顺的公主,乃是金枝玉叶,凤子龙孙,他想娶就娶?做梦去吧!”赵仁河说的有些激动,直接就指着那使者一顿咆哮:“老子告诉你,不管你琉球还是东瀛,什么出云氏、大和氏,在老子眼里都是狗臭屁!你要是敢派兵骚扰沿海,老子必定带兵平了你宗族之地,毁你宗庙社稷,老子说到做到!”
“你是何人?竟敢口出狂言?”使臣被骂了个狗血淋头,一张脸憋得通红,但是他不认识这个人,看服饰是个王爷,可这么一个王爷,说话怎么如此粗俗?一口一个“老子”,他知道这个词儿,不是好话。
“老子就是这一代的平南王,赵河,赵仁河!”赵仁河对着那矮冬瓜似的使臣,一张嘴就噼里啪啦:“不怕告诉你,我正愁没借口派兵出海呢,我私下里训练了一些水兵,海军陆战营,为的就是海战登岛之用,你们这些属国一个个平时看着好,实际上心思大大的坏了啊!”
使臣擦了把脸上的口水,这味儿怎么像是他们那里的人?
“老子早就想好了,带着人登岛,那里都是我们的征伐之地!你们那里的情况你也不用跟我撒谎,到时候你们的人就给老子玩命的采银矿吧!呵呵呵,江川幕府还好吧?你们的什么天皇被欺负的惨了吧?区区一个奶娘都能压制你们天皇,你们还有个屁的皇室尊严,别跟我提什么属国,十五不征之国那是明朝时期洪武大帝的承诺,跟我们鸿基大帝没一文钱关系,每年收你们那点钱都少了,告诉你,要么滚回去,告诉你们那边说了算的人,以后进贡银子翻十倍!要么就准备战争吧,你们不给,我们自己去拿,我们的公主,不、卖!”赵仁河最后那两个字,说的咬牙切齿,同时,李钊眼睛通红的看着那几个同意求亲的大臣。
眼神渗人的很!
几个大臣都背后冒冷汗了。
更震惊的是翰林大学士慕容清,慕容东来。
前些日子才在书店偶遇,对方明明是平南府曾经的解元,学问那叫一个好啊,连以好学的六皇子,敦郡王都能压制住,尤其是最后破题的时候,敦郡王让他大失所望,可这个人却回答的非常精彩。
让他记忆深刻!F。B。J。Q。拯。离
突然从出口成章变成了出口成脏,一口一个“老子”的,简直是有辱斯文,有辱斯文!
但是他说的却头头是道,让人无法反驳。
而此时,大朝会上的事情,已经有小内侍传到了后宫去,宫中有女人生的是女儿,谁乐意自己的女儿去和亲?
历朝历代,和亲的公主,就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
不是猝死,就是过得生不如死,娇生惯养、金尊玉贵一般长大的公主,谁乐意去和亲啊?
不说别的,漂洋过海的远嫁他方,这辈子都别想再回来看一眼了。
朝堂上最感激赵仁河的却是琉球的使臣,几乎是哽咽不能语,朝赵仁河连连作揖。
赵仁河却一脸无赖的样子:“听清楚了没?明年,本王见不到翻了十倍的真金白银,就等着我登陆,亲自去你们那里拿了,别怪我心狠手辣,实在是你们不该惦记我们的公主,那也是你们这样的卑微之躯能惦记的吗?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配不配!”
最后一句“配不配”,又喷了对方一脸的口水。
351新年宫宴:就是吃!
351新年宫宴:就是吃!
“好了,斯文一点,你还是平南府的解元呢,这么粗俗做什么?”成康帝不在乎的呵斥了一下赵仁河,但是那口气,别说训斥了,恐怕也就是平时聊天的口吻而已。
众人脸色一变,这是对平南王有多宠信啊?
这样重要的场合,这样重大的事情,还就这么虎头蛇尾了。
成康帝又道:“东瀛使臣,听到平南王的话了吗?回去跟你们国王说,平南王的意思,就是朕的意思,我大顺朝先祖就是乱世起兵争得了天下,所以我大顺,顺应天意,但绝对不会对谁屈服,你们东瀛不管是用钱,还是用兵,大顺都不怕,用女人换和平,还不到那个地步,朕的女儿们,孙女们,都不会和亲,皇家血脉,宗室贵女,永远,都不和亲。”
他说话的口气清淡,但是身为一个帝皇,他说的话,就是圣旨,就是金科玉律。
换言之,不可违背!
东瀛使臣脸色巨变。
这如今的金银,都是他们举国之力弄出来的,再翻十倍?那还争什么名?夺什么利?
全都去开采金银矿石吧。
不然更给不起这些东西了。
因为东瀛进贡的不止是金银,还有倭缎百匹、海虾干千斤等等这些特产。
对大顺朝来说,这些东西可有可无,因为大顺朝物产丰富,番邦属国进贡的东西虽然好,但是并非大顺朝不可或缺的玩意儿。
对他们来说,是将最好的东西,双手奉上,这是臣服的姿态。
东瀛刚刚积攒了一点家底,想着求娶一位公主,公主带来的嫁妆,肯定比他们给的聘礼要多得多,谁知道偷鸡不成蚀把米,还让平南王将金银翻了十倍之多。
回去还不得当裤子啊?
可是琉球使臣却高高兴兴的恭维成康帝,差点把成康帝夸掉了皮!
各个属国继续献礼,高丽的礼物很特别,一百个内监!
赵仁河当时都傻眼了:“一百个什么?”
“内监。”李钊小声的道:“这是他们的惯例,每次都进贡内监,宫女,但是每次父皇都拒绝!宫里头怎么可能允许这样的内监进入?”
“宫里的内监都是怎么来的?”赵仁河觉得“内监”这个制度,非常的没有人性。
“都是战败俘虏里,挑选幼童阉割,小孩子不记事,长大了就是个好内监,大明朝也是如此做的,很多内监连家人都没有,自然会将皇宫当成家,何况我大顺朝内监限定名额只能有一千人,多一人都不许,但是却可以少名额,现在宫里的内监只有不到五百人,很多重活都是杂役们在做,宫里的杂役,一个月还有二两银子的工钱呢,这也是京中贫民的生路之一。”李钊难得说了这么多话:“但是宫女有很多,十三岁可以入宫,二十八岁放出宫,宫中给二十两银子的赏钱,两匹红绸缎,算是嫁妆了,就这,每年宫女出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