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0 章(1 / 1)

平南王府凭男记 初吻江湖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他回家吃饭,顺便叫了两个大丫鬟过来:“这是千娇,这是百媚,外面买回来的干净孩子,给你当两个丫鬟吧。”

  千娇百媚,的确是人如其名。

  俩女孩子十五六的年纪,但是发育的很好,前凸后翘,虽然只穿着普通的桃红色比甲,翠绿色的襦裙,这是府里头丫鬟们的标准打扮。

  而且这二位还特意梳了好看的双环望仙髻,戴着好看的珠花,耳朵上也戴着漂亮的珍珠耳坠子。

  脸上还化了妆,站在那里,的确是好看的很。

  可是再好看,她们也不是赵仁河的“菜”啊!

  “娘,你这是干什么?”赵仁河不高兴了:“我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

  “你怎么解决?你身边的那几个丫鬟,我看了,一个个都被你养的不像个丫鬟,反倒是像个大家闺秀,最差的也跟个小家碧玉似的,而且你身边的人,是陪着你一起长大的,娘知道你是个重情重义的孩子,不会跟她们有什么想法,可你十七岁了,身边再没个人,不好。”海夫人看了两个丫鬟一眼:“她们俩我让李奶娘教了很久,懂事又贴心,这二年先喝避子汤,等到你成亲了,要是你媳妇儿不喜欢,就将她们带出去配人,送点子嫁妆而已。”

  赵仁河一头的火气,却无法朝自己的亲娘发:“娘,您就别添乱了,我不要,让她们好好伺候你吧,实在不行,就送点子嫁妆,嫁出去好了,反正我不要。”

  说完,气唿唿的起身就跑了。

  “你等会儿啊?儿子、儿子?”海夫人在后头大唿小叫,可惜,赵仁河别的没有练好,这轻功可不错。

  赵仁河打算明天就回府城,不到过年不会再回来。

  结果第二天他想走的时候,愣是让他渣爹从车上把人给拽了下来:“去书房,找你有事请。”

  赵仁河一头雾水的跟着渣爹到了书房,发现嫡母也在,那得先给嫡母请安问好啊?

  “母亲。”赵仁河行了一礼。

  “你这孩子,这又不是在外面,这么客气干什么?”很反常,嫡母马静一脸的慈祥笑容。

  “礼不可废。”赵仁河可不想给她一个说教庶子的机会。

  因为海夫人跟赵仁河的强势崛起,三太太还真没有机会磋磨他们娘俩儿,且赵仁河是个庶子,男人在外面的广阔天地里,三太太一个后宅妇人,还真管不到他。

  现在人长大了,三太太想着,要是再不下手,就来不及了!

  一旦成家立业,还有什么可以打压他的呢?

  “好了,一家人不用这么客气。”赵希伊却道:“你坐下,今天我跟你母亲,有事情对你说。”

  “请父亲,母亲吩咐。”赵仁河客气的很,因为他觉得气氛不太对。

  这两口子什么时候这么夫妻相得益彰了?

  “不是吩咐,是你的终身大事。”三太太笑的非常慈祥:“我跟你父亲,给你定了一门亲事。”

  赵仁河没有害羞,反而是惊愕的样子:“定亲了?”

  “是啊,已经交换过庚帖了。”赵希伊这明显是“先斩后奏”的架势:“你准备一下,不要乱跑了,有喜欢的通房大丫鬟,也要约束起来。”

  这是跟他说婚事吗?这是通知他一声而已吧?

  不知道这些人都在想什么,亲娘给他张罗千娇百媚的通房大丫鬟,嫡母给他张罗亲事,渣爹给他连婚事都定了。

  “不知道是哪一家的名门淑媛?”赵仁河一点惊喜羞涩的样子都没有,这不是一个少年,听到定亲了之后该有的反应。

  “是京中承恩公府的嫡出女儿。”赵希伊还挺荣耀的样子:“这门亲事很好,要不是你大哥二哥都成亲了,我还不给你说这门亲事呢。”

  意思就是,好的都给你留着呢,你小子还不感激我?

  赵仁河能感激他才怪了去了。

  从书房里“被”通知定了亲之后,赵仁河就板着脸告退了出来,一脸面无表情的回到了七号院,然后就直接上车走人,他要回府城去!

  七号院里没有可以商量的人。

  在马车上,赵仁河找回了一点理智。

  他一个庶出,对方却是一个嫡女!

  在这个古代,嫡子、嫡女与庶子、庶女的差别是非常大的,古人的嫡庶观念远远比电视剧所表现出来的还要更加的根深蒂固,甚至可以说是深深地刻在骨子里了,拨不出去的。

  这种观念体现在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古代人眼中,嫡代表的不仅仅是这个孩子为正妻所生,孩子妈是一家之主明媒正娶,八抬大轿抬进来的;除此之外,嫡还是这个孩子身份尊贵的一种象征。

  直接体现在日常的吃穿用度、丫环配备上,还体现在外出所受的尊重程度上,甚至还决定了孩子日后的婚姻大事是和怎样的人完成,最重要的就是决定孩子日后是否有继承权。

  可以说古代人的一生完全系于从哪个肚子里出来。

  像是赵仁河这样的庶子,别说妻子的出身,高过嫂子了,就是出门会客,都不跟嫡兄们一起的好么!

  外出聚会的时候,年轻公子小姐们爱做那些个赏花呀、吟诗呀,还有作画等风雅的事情。

  在这样的聚会上,庶出的孩子多是不会和嫡出的公子小姐在一起的,在嫡出的公子小姐眼里,庶子庶女是上不得台面的,眼界小,身份低微,只配和别家的庶子庶女玩在一起。

  他就从来没有跟兄长们,在除了鹿鸣宴之外,一起赴过宴!

  交际圈子都不重叠的,以前在一个书院上课都不见面,除却不是一个班级的之外,就是嫡庶有别了。

  后来他中了解元,更是不跟他们一起上课了。

  他一直在黄浦私塾里,让孙应嘉给他开小灶。

  这不仅仅是在嫡出孩子眼中是这样,在世人眼中可以说都是这样,据说这种情况,在皇族中体现得尤为深刻。

  本朝更是如此,皇族中有规定,皇子们选妃必须选择世家大族的嫡女为皇子妃,甚至侧妃都可能是大臣嫡女;反观那些庶子庶女身份太低,连嫁个好人家或娶个好姑娘都不能由自己决定。

  除了这些方面外,嫡庶最大、最直接的差别就在于嫡子享有家族直接继承权,而庶子则被排除在外,哪怕你先出生,是长子,也不可能比得过正妻生的嫡子。

  《吕氏春秋》中记载这个商纣王继承大统前发生的嫡庶之争的事情,里面这样说道:“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中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

  不是王后生的,哪怕你是长子,在继承王位之上也没什么用处。

  可见古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