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5 章(1 / 1)

平南王府凭男记 初吻江湖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职位。

  “够了!”太太马静的脸色都涨紫了。

  赵仁清连眼眶子都红了:“父亲,跟您说一声,儿子是考中了,但是是三甲,同进士。”

  赵希伊傻眼了:“三甲?”

  “是,三甲,同进士!”说完,推开椅子就跑了。

  实在是没脸在这里待了,刚才二弟说的那是什么话?三弟又对出来是什么?

  庶弟才华横溢,解元之身,将来就是会试,那也必定是赐进士出身的二甲。

  甚至好一点的话,他要是会试得了会元,殿试的时候必定状元,那就是“六元首”!

  千古以来,状元无数,六元首有几个?

  赵仁清在回到自己的院子里的时候,将能看到的东西都砸了!

   三更啊,补齐了

201赵清的大事

  201赵清的大事

  前头已经乱了套了!

  赵泽第一个就懵圈了,他哪儿知道他大哥考个了“同进士”回来啊?

  他只是想踩一脚庶弟而已。

  没想侮辱大哥啊!

  天地良心,他真的不知道。

  马静已经很平静的遣走了女儿们跟小妾,就连海夫人都带着赵仁河离开了。

  赵希伊气的掀了桌子:“考不上就考不上,何必买个同进士回来,孩子这一辈子就是个同进士了!”

  “同进士总比考不上强!”马静也拍了桌子:“孩子都多大啦?再不成亲,还有好姑娘肯嫁给他吗?”

  一句话,说的赵希伊就像是漏了气的气球一样,一下子就瘪了。

  赵仁河跟海夫人回到了寒露居,就放声大笑了起来:“我就说,他那水平,也考不到进士,竟然是花钱买了个同进士。”

  “怪不得带了一万两银子的银票,五百两黄金,都不见回来……原来是花钱买了个同进士出身。”李奶娘也喃喃自语:“何苦呢?”

  “何苦不何苦,那是他的事情了。”海夫人心里舒坦了。

  但是此事在平南王妃引起了一阵涟漪。

  这买来的功名,终究是不如真才实学来的光彩,本来要庆祝的宴席也悄无声息的撤了下去。

  而三太太也不知道跟三老爷说了什么,反正两口子感情竟然好了那么一些,虽然都这么大年纪了,什么娇艳媚骨的三太太也不具备那个条件,但是她却跟三老爷联起手来,夫妻俩将此事给压了下去,然后,三太太要给自己的大儿子,捐个官儿!

  平南王府竟然给了一千两银子的费用,就撒手不管了。

  “好好地一个孩子,就这么完了。”海夫人听了这事儿,也有些替大爷惋惜:“太太这是亲娘吗?”

  “是亲娘。”李奶娘也有些不明白三太太在想些什么了:“这年头,这样的亲娘少见啊。”

  “见过坑爹的,没见过这么坑儿子的。”赵仁河也想不明白,三太太的脑回路是怎么长的啊?

  另外,邸报上传来消息,说朝廷对平南水军,十分不满!

  尤其是战败的原因,竟然是因为徐家的庶子,想多得一点战利品。

  且随行回来的伤兵们异口同声,说徐家要独占战利品八成,余下两成才让将官们平分,小兵们根本没分到几个铜板。

  为什么会被围住呢?

  因为他们要搬运各种战利品,那位领兵的庶子,也只是个总旗而已,偏偏他上头没有将官,一群人就听他一个吆喝。

  然后瞎指挥之下,不乱套才怪!

  再说捐官,这种制度在前朝是很普遍的一个升官制度,为的就是补充国库里不足的银钱。

  捐官时对买官的人无任何限制。地主、商贾且不必说,连流氓、盗贼等也无一例外。

  按照捐纳制度,士民不仅可以捐官,而且可以捐封典、捐虚衔及穿官服的待遇。

  自然没有了限制便意味着买官的人就多了起来,可是这官职是有一定的数量的,毕竟有官职就代表着需要支出俸禄,若是同等级的官职设置的多了,每年需要支出的银子便多了。

  可即使如此,卖官对于朝廷的国库来说也是笔只赚不赔的买卖。

  比如买一个相当于县丞这个级别的正八品等级的小官需要五千两银子,但其等级的薪俸每年只有六十两俸银而已。

  品级更是小的不得了!

  除非对方当一百年的这个小官,否则是赚不回这些买官钱的!

  往上的话,贫瘠之地的知县,要一万两银子,可从七品的俸银才二百五十两,这得多久能赚回来啊?

  且贫瘠之地,哪儿有油水可以捞呢?

  虽然贵到离谱,可这世界上永远都不会缺少有钱人,而有钱人的数量,绝对会比这空缺的职位数量要多的多。

  因此买了官不一定能立刻就当上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亦或者很长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这批人便如同官员候补一样,无期限的等待当官的机会。

  所幸在本朝,这样事情并不是很严重,真正严重的时期是在前朝末年,上千买官人等待几十个职位的空缺,很可能这辈子都补不上去。

  本朝开国之后,前朝的官员,自然是不会被承认。

  但是这个捐官的制度却被保留了下来,只不过前朝萎靡的官场让本朝的人警醒非常,故而本朝的捐官制度被设定了很高的门槛。

  第一要是官宦子弟,不能谁家阿猫阿狗都能拿钱买官。

  第二就是身家清白,起码三代之内,不能有犯法之人。

  第三要会读书识字,总不能连官文都看不懂的白丁来当官吧?

  第四不一定保证能候补得上官职,别想将买官当成投资,前朝就是前车之鉴。

  不过这些规矩对于平南王府而言,都不是事儿。

  大少爷是个会读书的人,会试的时候,也是考中了一个……咳咳,同进士。

  再由三老爷出面运作了一下,花了点银子,连京中都没去候补,直接就进了水军大营。

  如今是水军大营,后路大军的文书,官职只有七品,但是很受人尊重。

  因为后路大营,说白了就是后勤。

  要说这个职位也够有意思的,原来的文书啊,为了出去捞钱,花费重金,从后路大营,挤去了前头,跟着徐家小公子,也就是那个庶子的那一支队伍,去捞金了,结果就死在了外面,没回来!

  有了空位之后,三老爷再出面运作一番,就成了。

  掌管文书的人,都是能读书识字的,而且他又是同进士,不管怎么说,在一群大老粗待着的兵营里,非常鹤立鸡群。

  说是掌管文书,实际上,他手下有二十几个账房,五十几个打算盘算账的师爷,以及一百多给他跑腿的,他只管总领,偶尔会亲自出面,跟一些商家结算账目。

  因为他出身好,名头大,谁敢欺负他,就是欺负平南王府。

  所以有什么事情他出面,一般都会办的顺顺利利,风风光光。

  整个平南王府没出息的爷们儿都是这样的安排,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