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7 章(1 / 1)

平南王府凭男记 初吻江湖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5个月前

赵仁河还好,在检查的时候托了王府的名头,加上他亲舅舅的关系在,检查的士兵也没有要他脱、光光,只是难免全身上下都被摸了个遍,是个总旗检查的,摸完还拍了拍他的肩膀,古铜色的肌肤,露出一口大白牙:“进去吧!”

  这应该是认识舅舅的,赵仁河腼腆的笑了笑,就进去了。

  进去的时候,他听到后头传来的搜查声,是他们一伙的,那人也没为难,因为他们穿着统一的衣服样式,准备的东西都是一模一样,一看就是一起的嘛。

  旁边的搜查就过分了,看的众人心有余悸地摇头,这检查实在有些过分。

  但是他也知道,即便检查的这么彻底,依旧有人科举舞弊,而且渣爹甚至告诉他,那舞弊的方子还多数是代代相传,祖传父,父传子,子传孙。

  这玩意儿也能“代代相传”,也算是个奇葩的传授了。

  进去之后的赵仁河,被分到了宇字,八号房。

  赵仁河拿着号牌找到了自己的号房。

  站在门口,打量了下号房内外,心里松了口气,这号房并不如历史上说的那样狭窄,里头有一个双人床那样大小的木板床,门口则是有门,一旦关上,除非考完,或者考生中途离场,否则是不会打开的。

  旁边是一块固定的木板,普通的木板子,擦洗的干干净净,是充当桌子用的,另一块低一点则是充当凳子。

  至于提供的被褥,也很干净,且是白色的,有点像是医院病床上用的那样,有枕头,还有枕巾,枕头上印着“平南府”三个字。

  赵仁河心中万幸,穿越前辈干了点遗泽给他的事儿,这房间里面还有一个小房间,是个卫生间,里头有带盖的恭桶,也是干干净净的,房间里还有一束鲜花,去味的很。

  满屋子的花香气,卫生间后头一个小门,有人每天给更换恭桶,以及鲜花,也就是南方这样了,北方没有鲜花,只能用熏香,或者是冷天在烧炭的时候,放上两个橘子皮。

  虽然简单但是赵仁河很满意,何况,没有被分到火房附近,他已经足够幸运了。

  臭房离考场也挺远,而且是冲水沟的那种公共卫生间,一般是给这里巡场的监考官员以及兵丁们出恭用的。

  考秀才的要求很简单,要求考生通三经以上,通五经者为上上《孝经》和《论语》为必选;大经的《礼记》《左传》可选一,也可都选;中经的《诗经》《周礼》和《仪礼》可选一经或二经;小经的《易经》、《尚书》、《公羊传》和《毂梁传》可选一经,按指定段落默写,这一方面即考了记忆,又考了书法。

  一天里可休息三次,食物和饮水由专人送来,如需如厕也要有人跟着。这时候想要下场考秀才需要两个禀生作保,也不知道孙应嘉是怎么搞到两个廪生给做的担保,反正是一切手续都办妥了,就看他们考试的成绩如何了。

  正月里舅母生了个男孩儿,如今还没出月子呢,但是已经有了大名,叫“孙海”,随了舅母的姓氏,以舅舅的姓氏为名。

  当时孙应嘉看着孩子看了一天,表情非常有趣。

  后来他就安排众人考试的事情,但也每日去看望自己的“孙子”。

  现在他的“徒弟们”(名义上都是徒孙,不知道为什么非得这样)考试,他也没来现场,而是在家看外孙子外孙女儿跟他的大孙子。

  还说他们要是考得不好,就甭回来了。

  可见对少年们的学问,是很看好的,他亲自教导了三年呢。

  赵仁河这第一次下场考试,心情很不错,在家早就模拟过考试环境了,还可以,众人没有不适应。

  而且秀才试是要考三场的。

  童子试亦称童试,分为“县试”、“府试”及“院试”三个阶段。

  县试在各县进行,由知县主持。

  大顺朝此时一般在每年二月举行,连考五场。

  通过后进行由府的官员主持的府试,在四月举行,连考三场。

  通过县、府试的便可以称为“童生”。

  参加由各省学政或学道主持的院试。

  府试考取的就叫生员,也就是秀才。

  而第一个县试的要求,要有四名同一村庄里的人和一名秀才(即廪生)保举方可参加考试。

  府试要求五名同村的人和一名秀才(即廪生)保举,方可参加考试。

  院试则要求有六名同一个村庄里的人和两名秀才(即廪生)保举才可以。

  如果保举的学子出了问题,这帮人都是连坐!

  为的是证明学子的出身清白,品行兼优。

  赵仁河听了这样的规矩之后,十分庆幸:“幸好我给你们落户籍的时候,都落到了一起去。”

  他们都可以有人担保,但是赵仁河这个就有些难办了,平南王府啊!

  找谁担保去?

  最后还是舅舅出面给做的担保。

  而且这里的知县也不会真的跟赵仁河较真,较不起啊。

  赵仁河他们连考了五天,回来还活蹦乱跳的对题,看完之后,孙应嘉很满意:“下次继续,一口气考过了最好。”

  “是!”众人纷纷施礼,意气风发。

  一连五日考试过了,放榜的时候,赵仁河他们都去了,考试的人很多,看榜的人更多!

  其他人都是学子服,唯有何大根一个,穿的是短打扮,但看着又不像是下人那样畏畏缩缩,别人不方便挤进去看,他倒是毫无负担的挤了进去,看到第一名顿时乐了:“我兄弟第一名!”

  往下看,好么,都是他们一伙儿的,基本上相互认识的,同一个书院的,以及赵仁河那群小伙伴们,他们承包了前一百名!

  一时间,认识的都相互恭喜,尤其是赵仁河他们这一伙人,一个个竟然都好年轻,最大的不过二十岁,最小的十五岁,就是腊冬月,他生日最小。

  有他们一群人在,赵仁河虽然也十五岁,但是没那么显眼了。

  只是还不到高兴的时候,回去继续攻读,书院里也放了假,给备考的学子们单独开小灶。

  赵仁河没去,只说家里请了一位老先生指点他,徐泾知道赵仁河的身份,也不强求,只说让他考中了之后,务必要去府学读书:“不是府学里的先生教的就是最好的,而是要拓展人际关系,懂吗?”

  “学生明白。”赵仁河行了一礼:“请山长放心,学生必不辱没门庭。”

  “好,好孩子!”徐泾摸着胡子笑了。

  他们在家闭门攻读,王府里的消息却也没断了,何大根每个月都跑回去三五趟,横竖他也不能考试,倒是跑前跑后给大家做好了后勤工作。

  王府里的消息也很及时的传递过来:三太太想看了一家高门小姐,想要求亲结果人家那边转眼就跟别人定亲了!

  三太太看上了黄将军家的长孙,想要跟人结亲,结果黄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