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没人去过的地方(1 / 1)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淡窗 2701 汉字|0 英文 字 4个月前

第49章 没人去过的地方

  看到尹从南的样子,廖明岩笑了,“你看,我说的没错吧,你现在是不是想飞起来了!”

  “想!”尹从南又连忙否认,“不!我觉得我已经飞起来了!”

  这是回到祖国怀抱之后,尹从南亲自推动的、完成的第一件大事。当然,这件事能够做成,离不开研究所领导的支持,离不开厂领导的支持,更离不开省市各级单位对这件事情的关注和重视,可这终究是尹从南自己的设想。进出口办公室的成立,说明他的建议是有用的积极的,是对各个工厂未来的发展有助益的。

  他从回国那天就受到各界的青睐和褒奖,说他是归国的人才,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可直到这一刻他才切切实实地感受到,自己真的可以为祖国贡献出一份具有开创性的力量,他的努力带来了真正的变化。

  他拿着那封书面通知在路上奔跑起来,一路从研究所跑回了厂子。那天所有人都看到了一个开心到在路上飞奔的尹从南。一贯沉稳温和的尹从南跑着笑着,像是疯了,却也感染了所有看到他的人,那种快乐从他的身上喷薄而出,哪怕是有些失态,有些反常,也会让旁观者都情不自禁地跟他一起快乐起来。

  张工刚要离开铆焊车间回办公室,就看到尹从南发疯似地在路上横冲直撞,他站在车间门口对他大喊,“小尹!小尹!你怎么了!”

  尹从南回头发现是张工,直接冲到了他的面前,“张工!有好消息!”

  “什么好消息!”

  “进出口办公室成立了!”他舞动着手里的通知,让张工一阵眼花缭乱。

  张工听得糊里糊涂,“什么办公室?成立了什么了?小尹你慢慢说,怎么回事?”

  一经张工提醒,尹从南才发觉自己是不是太不稳重了,连话都说不明白,一会儿怎么跟厂领导去报告情况。他平稳了一下心神,对张工说,“张工,省工业厅决定,成立一个进出口办公室。专门负责各个工厂引进外国设备,和向其他国家出口设备的工作,帮助各个工厂处理信息收集、售前售后咨询和各种进出口手续,咱们以后无论是向外卖设备,还是向内买设备,都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帮咱们了。”

  张工这才听明白,“小尹,这是大好事啊!”他回头向里面喊了一声,“你们过来,小尹同志有好消息!”

  大家听见招呼,又听到张工说有好消息,都放下手里的活儿,好奇地围了上来。

  尹从南一眼就看到了在人群后面的叶凯,他跟叶凯笑了笑,把刚才和张工说的话又跟大伙儿说了一遍。

  大伙儿听到这个消息也都很高兴,他们问尹从南,“那咱们以后是不是就能多引进外国设备了。”

  “对,只要有需要就可以提出来,进出口办公室的同志会从一开始就帮咱们。”

  “那是不是咱们的设备也能向外卖?”

  “是的,所有出口业务的事务也都能帮咱们。”

  每个人都很高兴,“那咱们这不就彻底走向国际市场了吗!”

  可能在场的所有人,除了叶凯,都不了解成立进出口办公室和尹从南有什么直接关系,但他们都从尹从南带来的消息中看到了一个美好的前景,一片光明的未来。

  尹从南越过兴奋地人群看向后面的叶凯,他们相视而笑。

  通过尹从南的汇报,厂里在省工业厅下发正式通知之前就得知了这个消息。马国胜和李瀚这才明白,为什么之前和研究所沟通出国考察事宜的时候,研究所让他们再等等消息。原来是省里要有新的决定和政策。

  有了这个进出口办公室,以后如果要组织技术人员和领导班子出国考察,就会由进出口办公室牵头,这样一来既合情合理,又省去了很多迂回曲折的麻烦。

  “这样好啊,以后和国外的业务联系,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都有专门的对口部门负责,对咱们工厂来说,真是省心又放心了。”李瀚手里的茶缸子碰出了响声。

  马国胜点点头,忽然想起来什么,他问尹从南,“小尹同志,咱们引进设备之后,你是不是写了一份报告交给了所里,是不是那份报告起作用了?”

  尹从南不想居功,这时却也不能假谦虚,他说,“是,省里参考了我的报告,当然也有各级领导的重视,才能有今天这个结果。”

  “小尹,这回你不仅是咱们厂的大功臣,还是全省工业发展的大功臣啊。”

  两位领导你一句我一句,夸得尹从南都害羞了起来。尽管他今天的成就感超过了所有以往,他也高兴到有些不像平常的自己,但在心里清楚地知道,这只不过是个开始。

  尹从南离开领导的办公室后,李瀚和马国胜开始认真考虑了吴力的建议,他们要给尹从南荣誉,给尹从南这样的人才荣誉的同时,也是给厂子里添光添彩。

  下班后的团活动室里,尹从南和叶凯还有郝晨,给大家上完了最后一堂培训课。

  大家还有点遗憾,“尹老师,这就完了?”

  尹从南说,“是。不过我还有些话想对大家说。”

  “尹老师,你说!”

  可能是有感而发,也可能是因为今天面对的培训对象都是刚刚进厂不久的年轻工人,这才让他说出了这样的一番话。

  “设备是生产工具,帮助我们完成我们的生产目标。先进的设备能提高生效率,提高生产的平均质量,降低人的不确定性因素,是我们迈向现代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手段。有了先进的设备,工人们可以大大地从重复的劳动中摆脱出来,做更多有创造性、有开拓性的工作。我希望大家,在有了新设备,熟练掌握新设备之后,更多的想想如何利用新设备做新鲜事,而不要变得依赖于新设备,又拘泥于旧思维。这样就成了穿新鞋走老路。我们现在有了新鞋,要去走新路,甚至走向没人走过的地方看看。”

  活动室里没有人说话,座位上的年轻工人们面面相觑,他们一时间还无法理解尹老师所期待的到底是什么。

  但是坐在第一排的董燕听懂了。她被这番话所鼓舞,眼睛里散发出希望的光芒。她作为精工车间的副书记,并不需要掌握铆焊车间的设备的使用方法。但她积极地参加铆焊车间的培训,也惹来了一些非议。可她明白,自己虽然是做组织工作的干部,却也不能对业务不理不睬,她不求像工人们一样专精,但她希望自己也能了解机械、热爱工业。

  站在尹从南身边的郝晨也听懂了。他亲眼看到尹从南以一人之力,做成了这件他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他曾经怀疑尹从南是在摆姿态,怀疑他说的话都是假大空,但尹从南用自己的切实行动证明了,他是一个说到做到、勇往直前的人。郝晨想到自己,他是大学生,他学了很多知识,而他却没有勇敢地向前走,他穿着新鞋一直徘徊在原地,或许真地要迈出自己的脚步了。

  在大家各自怀着心思,思考尹从南的话的时候,耳边忽然响起了孤单的掌声。

  尹从南循声看去,是叶凯在拍手。

  这掌声似乎是给在座的所有人提了醒,掌声越来越大,灌满了整个活动室。

  下课之后,活动室里只剩下叶凯和尹从南两个人在擦黑板。叶凯转头看到讲桌上放着的资料,这份他和尹从南一起整理制定的学习资料,今天光荣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像是某种历史痕迹一样,安静地躺在那里。

  叶凯一页页地翻了翻。尹从南也转过身,和他并排看着,然后半开玩笑地问叶凯,“我的字确实写得还不错。”

  叶凯不知道他为什么突然这么说,只是由这句话联想到了很多。尹从南画的图纸,他给自己的专利发明写的说明书,还有自己偷偷藏起来的那一摞摞笔记本。

  想到那些笔记本,他非常心虚,觉得自己像是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一样,在尹从南面前无地自容。他停下了翻着资料的手,面对尹从南。

  尹从南被他的目光看得不自在,也转头与他对视,“怎么了?”

  叶凯清清喉咙,带着一股子破釜沉舟的意思,说,“你的那些笔记本,我没有扔。”

  尹从南摆出一副惊讶的样子,问他,“为什么?”

  叶凯忽然涨红了脸,他张了张嘴,却也找不到合理的理由,索性说了实话,“我觉得扔了太可惜了,而且我想看看你是怎么复习高考的。”

  尹从南笑了,“那你干嘛骗我说扔了呢?”

  叶凯这回更是哑口无言。

  尹从南不难为他,换了一个问题,“你觉得我的笔记做得怎么样?”

  叶凯磕磕巴巴地回答,“特……特别好。”

  尹从南笑笑说,“你要是不嫌占地方就留着吧。”

  叶凯想到了前一天他找到的诗,不知道哪儿来的一股冲动,他说,“你一会儿来我家吧,你教我读读莎士比亚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