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陈安东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诗人倒是总能用心感受雨,但诗人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还是怕自己被淋湿。夜里稀稀落落下了一夜的雨,第二天起来,雨还在下,地面湿漉漉,玉鸢公园的游客比平时少得多。
陈安东眉头皱起,忍不住叹了口气。
不过筹赈会还是按原计划举行了,玉鸢公园门口早早张贴了筹赈会的说明,报上也登了消息。
“本月十六七八三日,玉鸢公园将举行筹赈会,园中东南角行健堂中书画逾百件,当代书画家如崔瘿公、汤乃之、王实父及书画慈善会全体皆有出品,临时延请京都画家何聿秀加入,何不但有所出品,还将现场作画,此真风雅之士欲得时贤妙笔之好机会也……”
陈安东看着湿漉漉的地面,正忧虑着这天气会不会没什么人来,却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
“陈兄!”
陈安东猛地一下抬头看过去,便见书画慈善会一行七八个人,迈进了行健堂的门。
这都是他的老熟人了,要不是他们答应全体加入,这筹赈会怕是在一开始就黄了,陈安东看着他们,笑了笑,“大家都来了。”
为首的那个高个儿男子闻声爽朗一笑,拍拍他的肩膀,说:“近来你可是辛苦了。”
“陈先生!”陈安东同书画慈善会的成员们说了没一会儿话,忽然又听到身后有人叫他。
陈安东回头一看,被面前的一行人吓了一跳。
“你们…”
何聿秀笑了笑,侧了下身子,给身后的人让位。
“你好,我是许绍清。”许绍清看着他,伸出一只手。
“解知文。”
“你好你好…”陈安东一一握手寒暄。
一个圆圆的脑袋从后面冒了出来,稚嫩的面庞,学生气十足,眼神却是分外明亮,“陈先生您好,我们是解老师的学生,在课上听老师提起过四川水灾的事,想着过来看看能不能帮上什么忙。”
外头雨还在下,颇有几分凉意,陈安东愣了下,却觉得自己的心又热了起来。面前的孩子们年岁都不大,一双双明亮又有朝气的眼睛此刻正看着自己,眼睛里是一片赤诚,这让他颇为感动。
“你们能来就是最大的帮助了,真的。”
他朝着面前的人鞠了一躬。
这举动把那小孩儿吓到了,忙说:“陈先生…”
陈安东直起身,看了看那群年岁比他小得多的小孩儿,眼眶有些泛红:“我们的青少年是这样的赤诚善良,这足以雪外人卑鄙之谤了。”
何聿秀闻声也忍不住有些动容,他和解知文对视了一眼,笑了一下,但谁都没说话。
许绍清忍不住多看了陈安东两眼,昨晚他回去后去找何聿秀,听说了这筹赈会的事,就对这陈安东颇为好奇,今日一见,倒让他刮目相看了。
但他总觉得这人十分面熟,像是在哪里见过。
在哪里见过呢?
他想了想,怎么也没想起来。
而让他颇感意外的是,这场筹赈会,远比他想象的要热闹得多。
在这等雨天,展厅里的人竟渐渐多了起来,上焉者,有某主席、某局长、某处长、某组长、某秘书长,下焉者,有宁浦名花、失业舞女、下台政客,济济一堂,可谓集平市之精英,尽人事之大成,展厅内但见人头簇簇,欲求占得一席之地,其难不亚于军阀之勾心斗角,争城夺池,有空隙的地方都被占满了。
约九点时,陈安东致辞,他看了眼周围的人,眼眶微红。
“各位…”
他讲起话来忍不住情绪激动,先说了下自己先前在四川工作时的见闻,又讲了现下那里水灾的情况,展厅里鸦雀无声,讲着讲着,大家都纷纷鼓起掌来。
此时,黄二和一寸头男子悄悄踏入行健堂,他站在后面,手里拿着一个文明杖,先听了听陈安东说话,后来开始打量起四周。
“您在找谁?”黄二低声问道:“要不要我将那何聿秀叫过来。”
黄半初皱皱眉,打发他道:“行了,别总惹事,送我过来就没你什么事儿了,你自己溜达溜达就回吧。”
“是。”黄二眼神里闪过一丝阴鸷,但又被他压下去了。
外头小雨淅沥,他点了根烟,在廊下吞云吐雾。
黄半初拄着文明杖,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地敲着,眼睛在人群中穿梭。
忽然,他眼前一亮。
左前方有个圆头男子,穿着一黑色马褂,留一缕胡子,手背在身后,正看着前方。
“这不是金委员长吗?”他悄悄走过,侧过头看了看那人的脸。
那圆头男子回了下头,皱了下眉,“您是?”
“半初,黄半初,您不记得了?”黄半初朝他伸出一只手。
金昌英闻声,握着他的手,“哦”了一声,笑了一声:“怪我眼拙了,原来是黄先生,我当然记得,几年前的那一面可是令金某印象深刻,您那时可是总司令府上的座上宾。”
黄半初摆摆手,笑了一声:“金委员长可是太抬举我了,哪有那样的事,对了,您怎么也来这儿了?”
金昌英闻声道:“公办来这儿待两天,看报上说这里也在办筹赈会,我就来看看。”
他话音一转,看了眼黄半初,道:“黄先生也来了,我倒是没想到黄先生也如此热衷于慈善事业。”
黄半初脸上浮现出几分忧色,叹道:“近日这四川水灾的事着实令人忧心,黄某虽是一个生意人,但也希望能出份力。”
金昌英看他神色,忽然想起报上刊的另一则新闻,笑了一下,淡淡地问道:“近日生意不太好做吧?”
微风拂动衣袖,黄半初点点头,说:“确实,不过生意嘛,就是这样,有好有坏。”
金昌英没接话。
黄半初侧头看他一眼:“金委员长最近因为四川水灾的事儿累坏了吧。”
金昌英摆摆手,看着前面的陈安东,说:“还好,近来这年轻人啊,热心得紧,你看,这不是连我的活也一起干了么。”
黄半初笑了一声,紧接着,道:“年轻人毕竟力小,既然您都来了,要不上去讲几句?”
金昌英没说话,只看着前方。
黄半初瞧了他一眼,笑了一下,找了个工作人员讲了几句,那工作人员点点头,凑到陈安东耳边说了些话。便见那陈安东愣了下,随即道:“听说今日赈委会的委员长金昌英先生也来了,真是不胜荣幸,下面我们有请金委员长讲几句话。”
无数探寻的目光落在金昌英身上,金昌英笑了笑,倒也没拒绝,走上前去,拍了拍陈安东的肩膀,扫视了下周遭,说:“现在的年轻人真是厉害,看见你们,我就好像看到了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随后他跟大家打了个招呼,说:“大家好,我是赈委会的金昌英。”
何聿秀愣了愣。
记者们的动作倒是很快,照相机的声音响起。
前头的金昌英挥了挥手,说:“近日我也非常关注四川水灾的情况,前段时间,行政院决定了本年的赈灾办法:一是各省市水旱灾情,由赈委会令各地详报受灾情形,汇编统计,送交财政部,根据各地受灾轻重分别增减田赋;二是赈灾经费由财政部编造概算,除以赈委会旧有赈款拨用外,并由政府量力酌拨,不敷时,再由我组织募捐筹赈会向各地筹募;三是由财政部估计各地受灾损失,救济农村,拨发耕种经费,以备农民耕种。”
“看到大家齐心协力救灾,我十分感动,自四川水灾以来,不光赈委会和政府都拨了赈款济灾,社会上也不乏一些热心人也纷纷伸以援手,陈先生主办这次书画筹赈会,一方面是青年人爱国热情的体现,另一方面也可看出国人审美之思想的提高……”
他洋洋洒洒讲了很长时间,且口才颇好,讲话几乎不停顿,逻辑也很清楚,本来定好的半个小时致辞,硬生生拖成了一个小时。
在场的人越聚越多,甚至还有向他提问者,场面一时热闹起来。
许绍清听着听着,皱了皱眉,凑在何聿秀耳边说:“我觉得有些不太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