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小村见闻(1 / 1)

水浒枭雄 孤鸿夜飞 1813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四十七章 小村见闻

张扬与三娘行了多时才见到一处村子。荒芜的四野使这一处农村景物更显荒寒。村中只有十多户人家多半都是败屋号风颓垣不掩。茅檐雪压冷灶无烟看去十分残破。

张扬见三娘粉脸已经冻的通红便道:“时辰不早了我们先在这里吃些东西再走吧。”

三娘出身大户虽然自小练武可也没吃过这般苦楚只是对张扬心有遐思才强自支撑。闻言忙道:“好的。”

张扬见西一家虽然同样是土屋但墙上土色新旧不同好似修补过多次比其他人家干净一些;门外的雪也似经过多次打扫只积有薄薄一层。便上前喊道:“屋里有人吗?”

门开处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出来见张扬与三娘衣衫华贵忙道:“官人有何吩咐?”

张扬拱手道:“我们是过路客人寻不着酒食店想在你家回些饭食。不知主人可否行个方便?”

那汉道:“家中只有些粗粮恐怕客人难以下咽。”

张扬也想看看普通百姓吃些什么闻言笑道:“无妨我们随便吃些就行。”

那汉闻言便也把二人让进屋子。

一个三十多岁妇人闻声从里间出来见二人衣着华贵顿时有些手足无措了。

那汉对张扬道:“村蠢妇人没见过什么世面让二位见笑了。”说完又对妇人道:“你去把家中剩余粮食煮了招待客人。”

那妇人闻言不由闪过一丝犹豫但见丈夫已有怒色忙进里屋去准备。

张扬见这汉子语言不似一般庄户便道:“主人不是在乡下长大吧?”

那汉道:“官人慧眼小的也在城里做过些营生只是后来冲撞了一个小吏才搬回老家过活。只是近年苛捐杂税愈多怕在这里也长久不了。”

张扬道:“我听的梁山张扬把水泊方圆五十里土地都分给了百姓又不收捐税。这里离梁山也不远主人何不往那里去?”

那汉道:“那里虽然是乐土但仁义大王几次攻打城池朝廷必然还会派兵围剿到时恐怕泊外百姓也要遭殃了。村里无法过冬的人都去了我以前还有些积蓄勉强可以熬到夏天便也未与他们同行。但若今年还有天灾为了活命我们也不得不去那里了。”

张扬去年为了培养一些熟悉内政的人员把方圆五十里的土地重新划分了一下又给一些无粮的百姓分了不少粮食。因此江湖上都称张扬为仁义无双百姓则叫他仁义大王。闻言也理解他的担忧又不知与主人该说些什么。

正尴尬间屋外传来一个童音:“爹娘哥哥又打到俩只麻雀。”

说间房门已经被从外推开一股冷风也随之钻入屋子。一个五六岁小孩也跳了进来穿着一身两袖和膝盖都打着补丁的旧棉袄裤通红的小手还捧着俩只麻雀。见到张扬二人忙把麻雀藏到了背后怯生生的看着父亲。

后面进来的一个十来岁小孩见到家中有客人忙引弟弟进了里屋。

那汉尴尬的道:“这孩子在乡下长大见俩位客人衣衫整齐大概以为又是官差来催逼捐税了。”

张扬也知道官差平日十分凶恶对百姓更是非打即骂还要捡好的吃喝。闻言笑道:“无妨我见这孩子甚为机灵日后一定可以光耀门楣。”

又闲聊片刻那妇人便端出俩碗粥来。张扬见其中不过是一些荞麦、糙米、红豆真的算是粗粮粥了。张扬在部队特训曾吃过生牛皮在这大冷天能喝到热粥已经满意不已。三娘却是锦衣玉食长大看着碗里的粥却有些难以下口。

俩个小孩也端着小碗蹲到墙角开始吃饭。张扬现那个小孩不时便瞄向自己的碗不由一愣。起身见他们碗里居然是一些粗糠和一些黑色的植物叶子熬成的粥才知主人已经把最好的饭食给了自己了。

张扬把碗伸到小孩跟前道:“我们换一下吧。”

那小孩看着张扬碗里的“美食”不由咽了口唾沫。刚要说话那孩子父亲已经抢先道:“他吃惯糠粥了客人不用管他。”

张扬笑道:“我也尝尝糠粥。”说着便与小孩换了碗一饮而尽。只觉嗓子被粗糙的糠皮割的一阵生疼。

三娘也已过来见那哥哥碗里的粥不由也是一愣把自己的碗也硬塞给他。

男主人见状忙对俩个儿子道:“你们还不还给客人。”

张扬笑道:“我已经饱了让他们吃吧。”

三娘也道:“我旅途劳顿也吃不下东西了。”

那汉也把三娘表情看在眼里尴尬道:“家中贫寒让俩位客人见笑了。”说着又让浑家给三娘乘了一碗水喝。

张扬与三娘又休息一阵便也告辞上路。

那个小孩也不再害怕二人与父亲直送出村口。

张扬道:“天气寒冷主人请回吧。”

那汉道:“客人路途不熟我再送一程吧。”

张扬见主人坚持只好又走了几里然后停步塞给小孩一锭银子道:“叔叔第一次见你也没带什么见面礼便给你一锭银子以后买些衣服穿。”

那汉见状忙道:“招待不周怎敢再收客人钱财。”

张扬道:“无妨我也不缺钱财。孩子衣服单薄你快领他回去吧。”

主人闻言也知道人家确实不缺银钱使用拜道:“那多谢客人了容我父子目送客人吧。回程时一定再来寒舍。”

张扬又摸了摸那小孩才与三娘上路。走了很远二人见那父子仍站在村口。

三娘道:“张公子你说天下这样穷苦的百姓多吗?”

张扬反问道:“那你家庄上的庄户吃什么?”

三娘道:“好象爹爹借给他们许多粗粮应该和咱们刚才吃的差不多吧。”

张扬笑道:“那是他们碰上好地主了不过那借的粮食也不知道得多少年才能还清吧。正因为有这许多活不下去的百姓各地才有许多百姓落草啊。可皇帝仍然只知享乐又有许多奸臣弄权。也只有推翻宋王朝建立一个新的政权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了。”

三娘以前看的不过是一户一庄闻言不由开始沉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