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侍疾(1 / 1)

红楼之黛玉重生 矣往 3137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79章 侍疾

七十九、侍疾

“外祖母, 您可好些了?”黛玉上前道, 虽然心中有所怀疑, 但是黛玉终归是晚辈,若是贾母真病了, 有个什么不好, 她这般揣度老人家, 便是大大的不孝了。

“我怕是不好了……”贾母忽得又虚弱了下去,眼中淌出几滴泪来。

“如今我……最不放心的就是你了, 你这无依无靠的, 又没个兄弟, 虽说立了女户, 但这世道,家中没个男人撑腰做主, 又怎么能行……不将你安顿好, 我这把老骨头到了底下,见到你母亲也是不安的。”

听得贾母如此, 黛玉心中分明。这还真是可笑,难不成依着这外祖母的心思,自己嫁了宝玉,她日后到了底下见到贾敏, 就不会心中无愧了。

瞧瞧这贾府里的男人做的什么主, 自己的大舅舅又是怎么嫁女儿的,这样的做主,黛玉并不稀罕, 且说这宝玉,昔年黛玉确实感念其对自己的照顾。

宝玉对女儿家,确实多有一番诚挚的怜惜爱护,然而也仅仅如此罢了,金钏怎么死的,晴雯又怎么去的,宝玉虽有一片怜惜之心,紧要关头其实根本护不住这些女儿家。

反是因为其多情,惹得女儿家受了牵累,看似多情,却还不如无情。宝玉那份天真烂漫,若是出了这荣国府,又该如何?

宝玉不喜仕途经济,黛玉也不喜那些人汲汲营营,只是这男儿家,总是要有安身立命的本事,这本事也未必是去官场上阿谀奉承,所谓大隐隐于市。

男儿好歹也要能护住自己的一家老小,护住自己想要保护的人,而不是只哭一场,而后又继续吃着丫鬟嘴上的胭脂。

黛玉这一世见识广了,对所谓的‘知己’倒是别有一番见地了。倒也不把宝玉视为知己了。

外祖母这是在逼她呢,终归这老人家病了,看着不好的模样,老来总免不了昏聩,若是做出些什么出格的事,众人也不会怪罪太多,终归是又老又病,老来糊涂,这便是所谓的倚老卖老了。

可这样的事,黛玉怎么会轻易答应下去。而且外家,外家,自当下有个说法,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贾敏既然嫁了林如海,照理说林家之事,贾府是不应该插手太多的,何况黛玉的婚事。

只是因为林家只剩了黛玉一个,先时林如海又把女儿送到了这荣国府,黛玉在此处长了那么些年岁。这贾母管一管黛玉的婚事,倒也说得过去。

然而却也不该这么口口声声说着放心不下,却又逼着自己嫁人。

“外祖母,您还是好生养着,现在如何是说这些的时候,您先把身子养好了是正经。”黛玉笑容中泛着冷意。

王夫人前儿确实进了宫,不知这娘俩儿说了什么,那宫中的贤德妃有什么指示,贾母忽然就这么病了。病了之后却又逼迫黛玉的婚事来。

“养什么,怕是我明日就不好了,我这老婆子也就这么一个心愿而已!”贾母痛哭道,约莫是生病,哭声没那么大。

“宝玉哪里不好了,自小待你好得跟什么似的,玉儿,我可是一心为你啊!你……你怎么不知道我……我对你的一番好呢!”

贾母早已满眼是泪,痛心疾首道,若是黛玉不这么答应,欢欢喜喜,两家成了亲事,倒是要用些法子,反而会伤了这情分,自己这外孙女怎么就那么不懂事呢!

“外祖母莫要动气,仔细身子要紧。”黛玉说到,并不想回答贾母这个问题。

贾母目光灼灼看向黛玉,一把抓住黛玉的手腕。

“你终归是要嫁人的,不如今日应了吧!正好你舅舅也在,明儿就让娘娘下旨。”贾母说到。

黛玉看向贾母,觉得自己这外祖母,约莫是真的病了吧!

“母亲!宫中来了恩典,遣了大夫来给您诊视!”贾政在帘子外大声道。

黛玉见贾母脸色变了变,随即恢复如常。

贾政话毕,却见又大夫拎了药箱子掀了帘子进来,黛玉低着头避到屏风后。

“原来是陈老先生,宫中一顶一的脉息,平日里倒也请不到您呢!”贾母虚弱道。

陈老大夫放好了脉枕,凝神仔细判症。

“老人家还是宽心些,平日闲了多走动走动,在下开些静气凝神的药给您用上几幅就好了,没什么大碍,上了年纪难免会身子不好。”陈老大夫收了药枕,这就开始提笔写药方。

“你?!……可是我这老骨头,周身难受得紧。”贾母又道。

这元春不是说了她会安排好,宫中会来人,然后故意将史老太君的病症说得极重吗?!这人,怎么会说并无大碍!

贾母见和这府里原先安排好的不同,心中有些慌了。

原来这府里是计划着诓骗黛玉一遭,假装贾母病入膏肓,然后诸人无法,想出冲喜的招数,贾母又病中糊涂,非要黛玉不可,最后以情分逼迫黛玉婚事。

然而,这局还没做好,这就被人拆了!

贾母在这宅子里,先时可是对付过几个人,才有了今日这安逸富贵的日子,立时就回过味来了。向老大夫道了声谢,就说自己要休息。

贾政陪在一侧,听大夫如此说,倒是心宽了几分。

这贾政总是有些假正经的,贾母担心这儿子坏事,倒也没有一开始就与他明说,原想着等到逼婚快要成功时,再与贾政交底。

贾母向来偏疼贾政,见这事儿成不了,倒也不想将他卷进来,便只能作罢。

是夜贾母倒是没把黛玉留下,倒是王夫人领着探春在这边侍疾。

黛玉带着丫鬟姨娘们,歇在了贾府。

“张姐姐,这贾府的老太太既然没什么大事,咱们何时能回去?”次日清晨,荷姨娘耐不住性子,小声问张姨娘道。

“这要看家主的意思,咱们既然来了,他们又怎么会轻易把人放走,除非和前几日一样,宫中有旨意。”张姨娘说到。

“昨儿说的跟什么似的!若是真不好了,倒是阿弥陀佛了!”荷姨娘小声啐了一口。

“老人家嘛!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张姨娘冷笑,继续给黛玉准备她今日要用的东西。

一时黛玉起了,倒也没提要走一事,用过了些粳米粥,凤姐亲自来请。

“老太太说了,她身上总不爽快,还望县主能在这家中住上几日,陪上一陪。”王熙凤笑道。

黛玉淡淡看了凤姐一眼,笑道。

“本该如此,凤姐姐先去,我待会儿就过去瞧瞧。”

至于这贾母身子不爽快,大约要到得偿所愿的事实才能舒坦,也不知会留着自己几日。

黛玉漱了漱口,这就起身去贾母的屋子,做一个孝顺的外孙女,给贾母侍疾。

对这贾府,黛玉倒是没那么担心,总归外面已经有人知晓她在这荣国府里,昔年黛玉寄居贾府,隔三差五便要请大夫,府里富庶那几年,请的多是宫中的王太医。

如今却是陈家的大夫,这事儿可就有意思了。贾母处自然也不单单黛玉一人,迎春、探春、惜春几个姊妹都在,说是侍疾,其实这些姑娘们都不用做些什么,只需要给贾母看看药熬得如何了,交代要注意些什么,陪坐在一旁说说话而已,熬药端茶递水等事,也多是丫鬟们或者王夫人和李纨负责。

至于衣不解带的照管,贾母还没病重到那个地步,还不用如此,毕竟黛玉两世为人,这外祖母精神一直不错,太医也说了没什么大碍。不晓得是不是为了拖住黛玉,故意如此。

黛玉瞧着迎春,却是比之前更加木讷了,昔年迎春最喜欢在姊妹们都玩乐时,自己在花荫里绣绣花。最喜欢的玩法便是与姊妹们下棋。

如今瞧着,越发像是木头人了,眼中也没有了神采,好似半个死人。

因为贾母病了,宝玉倒是隔三差五来请安,说是问安,更有一层便是到贾母处躲懒厮混,毕竟自己是来尽尽孝道的,宝玉的老子爹贾政,倒也不好说什么。

黛玉在此处一连住了三日,贾母依旧是那一幅不好不坏的样子,黛玉却是有些忧心。照理说先时来了陈老大夫,表明宫中应是知道这件事了,然而若是照着往常,这柳皇后多半是要下旨让黛玉进宫的,还有太后娘娘也不会放着不管。

现如今黛玉在这府里住了三日有余,宫里那边一直没什么动静,也不知是不是出了什么事?黛玉不是千里眼,也不是顺风耳,在这高墙大院里锁着,也探听不到什么。

这宫中的太后和皇后还真是出了些事,如今清明时节,每年这个时候太后都会闭关斋戒,诸事不理,先时太后还是皇后,哪怕是闭关斋戒,对宫中的大小事宜还会询问一二。

如今太后诸事不理,今年索性直接去了皇家庙里清修去了。柳皇后自年后就断断续续病着,这几日病势渐重,在宫中也不理事,因为皇后病了,今上忧心,今年入春,却是有好几处地方有冻害,前朝事情也多,明帝最近都甚少踏足后宫。

难得的好机会,贤德妃当然想着要用一用了。

不过,如今贤德妃的日子可是不好过了。

她原先安排的是王太医,不想这明帝不知从何处知晓贾母不好一事,突然给了恩典,点了这几日专门照管皇后的陈太医,去荣国府里给史老太君看病。

那时元春就心知肚明,自己的心思被这九五之尊看透了,怎能不战战兢兢?!

明帝这人,不喜欢太过蠢笨飞扬跋扈的女子,也不喜欢单纯可爱的女子,他喜欢聪明女子,却又不喜欢女子在他眼皮子底下耍花招。女子于他不过玩物,这天下有那么多的玩物,他作为一国之尊,挑剔一些又如何。

柳皇后和王太后之前的举动也说明了对贾府想要谋这一门亲的不满,黛玉是太上皇钦封的县主,明帝略微管管,既可以讨讨欢心不说,也不至于让皇家颜面被辱没,反正自己不吃亏,就勉为其难管管。

然而明帝毕竟不怎么把这一介孤女放在心上,他本是日理万机之人,派个真大夫去敲打敲打,也就罢了。而且自己那十一殿下人在呢,明帝觉得自己也没必要管太多,也不知自己这弟弟一介外人,会用什么法子去管别人的家事。

作者有话要说:  么么么,这皇帝也是,故意来搅和几下,皇帝晓得贾府会对黛玉不利,虽然换了大夫,但是又不把黛玉弄出来。

就是故意让自己兄弟难受,所以大家也没必要感谢这皇帝啥的。

贾府真的是太自以为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