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去做了,但很快又被打回了河谷。俄国人被包围了,这下他们跑不啦
如果我们俄国人包围了哈克的第一反应是扔下步枪投降,他为自己有这样的想法感到有点羞愧,幸运的是现在包围圈中的是俄国人。
那些俄国兵穿着厚厚的毛皮大衣,戴着一种样式奇特的皮帽,与他之前见过的俄国兵不太一样。
“那是来自西伯利亚的部队,沙皇的精锐。”那老兵曾这么说。
但哈克没有看出来这些西伯利亚来的士兵有什么不同,不过他们确实不怕死,一次一次地向着波西米亚步兵师所防守的阵地发起着冲锋。残酷的战斗并没有给哈克留下多少时间去思考,在他们前面的加利西亚步兵师的防线被打垮,溃退到了后方。波希米亚步兵师现在首当其冲,他们的防线位于桑河西侧,正好堵在俄国人撤退的主要通路中间,两天来已经承受了敌人似乎发疯似的冲锋和炮火。
波希米亚步兵师伤亡惨重,阵亡和受伤的士兵和军官被抬下去了一批又一批,死亡的阴影一直笼罩在每个活着的人心头,挥之不去。
战场的形势急骤恶化,但还没有崩溃,后面的克罗地亚人和意大利人增援了上来,损失惨重的波希米亚步兵师向后面的一道战壕撤了下去,
哈克松了一口气,很幸运,他还活着。
来自西伯利亚的俄第7集团军还真是顽强,在三个奥匈集团军和一个德国集团军的围攻下竟然拼死抵抗了五天,直到弹尽粮绝,这才无奈地选择了投降。此时,他们已经伤亡过半,奥匈大军俘获了11万俄军和4万伤员,大色有7万人被打死。
俄军打破了奥匈大军对林堡的围困,俄第4、5、9三个集团军经过浴血奋战,在损失了3万人后,突破奥匈第1、第2集团军所构筑的防线。围困林堡的奥匈第4集团军遂撤出了林堡外围,与第1、2集团军一起向普热米尔城堡退却。
整个战役奥匈和德军共伤亡近4万,而俄国人损失巨大,伤亡12万人,被俘17万人,虽然解救出被围困的第8集团军,却又搭进了一支第7集团军。
此役过后,俄国人暂时无力发动进攻,只能收缩防线,退到了维斯瓦河和德涅斯特河北侧,双方又回到了战争之前的起点上。
李海顿终于可以载誉回到了维也纳,无与伦比的战功和报纸上的吹捧,使他的声誉如日中天,他被形容成了一位手持三叉戟的阿瑞斯,在国民之中的声望甚至超过了老皇帝弗兰茨。
在小毛奇被解职后,法尔肯海因成了德军总参谋长。这位德军总参谋长执意在西线发起一场攻势,令李海顿深感无奈。
但在德军主力没有调往东线之前,他不准备再发起大的行动,任是康德拉亦或是德军总参谋部再三催促也没什么作用。一百五十万的奥匈大军需要休整、训练和重新整编,在完成整编之前,他不准备让那些训练不足的补充兵派到前线上去送死。
冬天来了,整个战场似乎也跟着沉寂了下去。
五十、目标,地中海
李海顿终于有时间来关心一下他的海军了,李海顿所捐献建造的三艘“伊斯特里亚大公”级战列舰还是刺激到了帝国议会,在费迪南大公和他的推动下,海军方面本应在1914年1月才通过的四艘新战列舰建造预算被提前到了1913年的7月。
由于李海顿提出将以帝国内各国名来命名新的战列舰,这激起了渴望自治权力的波希米亚王国和克罗地亚王国地方议会的极大支持,虽然这两个地方空有王国之名,但却掩盖不了他们渴望自治的热情。
波希米亚和克罗地亚议会甚至提出由地方财政各承担八分之一的造舰预算,这一次匈牙利人并没有表示反对,毕竟那是一亿多克朗,马扎尔人从来不和钱过不去。得益于之前的造舰经验,四艘“奥地利”级战列舰只是比“伊斯特里亚大公”级稍稍放大了舰体,都是装备了10门380毫米45倍口径的主炮,可以看作是“伊斯特里亚大公”级的改进型,所以在1913年11月,四艘战列舰就完成了设计,并于1913年10月陆续开始开工建造。
由于伊斯特里亚造船厂当时已经承担了三艘战列舰的建造工程,四艘“奥地利”级战列舰分别由的里雅斯特皇家造船厂、波拉海军造船厂和阜姆多瑙造船厂承建,其中皇家造船厂承担了两艘新式战列舰的建造工程。
按照正常的历史,由于欧战的爆发,这四艘刚开工不久的战列舰马上就停工了,但这一次不太一样。由于四艘战列舰主体建造已经完成了大半,而且由于在奥特朗托海海战中取得的胜利,使得帝国上下对于海军还是寄予了厚望,并且由于李海顿的全力支持,这些战列舰依然继续着建造工程。
目前这四艘战列舰已经下水,开始了舾装工程,当然,要想它们正式服役,还需要用差不多一年之久。卡尔森的斯柯达兵工厂为“伊斯特里亚大公”级战列舰研制的380毫米主炮和炮塔早已经完成了测试,在匈牙利的火炮测试场,1号主炮竟然将重达860公斤的炮弹推出了46公里远。当然,装进炮塔里的军舰主炮是不可能达到最大射角的,即便如此,sk-15型380毫米舰炮在最达仰角为27度时的射程依然能达到41公里,完全凌驾于同一时期各舰的主炮射程之上。
在加利西亚战役进行期间,涅戈万海军上将曾两次率领战列舰队试图冲破英法舰队对奥特朗托海峡的封锁,但都无功而返,加强了的英法地中海舰队目前拥有12艘无畏舰,强大的实力迫使涅戈万上将只与对手进行了短暂的交火后立刻悻悻而返。
与敌人硬拼是不可能的,当然,李海顿现在也不会干这种拿鸡蛋碰石头的蠢事。
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的海军都被无奈地压制在各自的军港内无所事事,唯有潜艇部队的表现还让人眼前一亮。
在开战前,虽然有李海顿的强力支持,但是潜艇部队在海军内部还是不受重视,不过由于与日尔曼尼亚造船厂的密切合作,在技术上,一直与德国人水平相当。开战之后,只有27艘潜艇的奥匈帝国海军潜艇部队在短短的数月之内就取得了击沉敌人一艘装甲巡洋舰、两艘巡洋舰和四艘驱逐舰,同时击沉13万吨敌国商船的优良战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