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1600辆底盘的制造能力
德国存在的问题是由于要制造大量的坦克歼击车、自行火炮和变形车,所以造成四号、五号和虎式坦克的生产数量受到很大的限制。而奥匈帝国则只专注生产t35、t39两型坦克和以t39坦克底盘生产的b39105毫米自行火炮,所以每月坦克生产数量能够达到1100辆坦克和500辆自行火炮,而且随着各工厂产能的扩大,还有很大的可能性会提高产量。
实际上组合机床和自动化流水生产线在30年代已经开始广泛运用于德奥两国的汽车、拖拉机和机械制造领域。尽管早在1911年美国的格林里公司创制了组合机床生产线,用于加工汽车零件,但在金属加工机床制造领域,德奥两国还是一直自于世界领先水平,在普及由多台组合机床和使用流水线的方式组成自动生产线后,实际上打开的大规模标准化、工业化生产的大门。
在另一个世界,德国的工业生产受到了很大的消弱,但在这个世界,由于取得了一战的胜利,德奥两国工业能力相加,却基本上和美国相当。这也是两国并不惧怕与美国人开战的原因之一,在军事工业方面,美国虽然生产能力不弱,但技术水平却令人不敢恭维。
至少现在,美国人装备的坦克和飞机性能还要落后于欧洲,美国人在坦克研制和装备方面一直落后于德奥,甚至落后于苏俄和英国,他们也就是在得到了英国“喷火”式飞机的设计基础上,这才“抄袭”出来了吹破天的51“野马”。在另一个时空,美国除了在重型轰炸机领域和原子弹研制方面领先了世界一步,在其他的军工领域乏善可陈,但在这个世界,由于没有大规模的排犹运动,原子之父玻尔、奥本海默、爱因斯坦和费米等人依然是德国皇家科学院和工程院的院士,还是维也纳奥匈皇家工程院的名誉院士,而且受德奥与美国敌对关系的影响,很少到美国进行学术交流。
至少李海顿觉得,美国人无法在德奥之前制造出原子弹来。未完待续。。
110、助力
助力到了5月,战火继续向东蔓延。
德军和顿河联军沿顿河而上,在5月中旬收复了齐姆良斯克。而奥匈和意大利联军则向格罗兹尼挺进。
由装甲集团在前开道,滚滚的钢铁洪流轰鸣着向前。虽然多雨的初夏季节泥泞的道路拖累了奥意联军的脚步,但轴心国的军队还是如同疾风一般,横扫着北高加索地区,向里海沿岸刮来。
进攻迅猛的轴心国坦克集群冲垮了苏军西南方面军和高加索方面军的层层防线,如决堤的江水,在北高加索的山地间、在卡尔梅克荒凉的旷野上横行无阻。
自从开战以来,苏军还是第一次遇上德奥军队真正的大规模反击,虽然法国战役已经证明的德奥陆军“闪击战”的威力,这次俄国人再次尝到了法国的已经品尝过的滋味。
利用装甲部队实施“闪击战”的精髓是利用航空兵夺取空中优势,并配合地面的军事行动。苏军装备的战机数量实际上要比德奥联军要多,但性能落后,根本无力与德奥进行空中对抗。而且他们的空军指挥体系混乱,特别是机场的防空系统薄弱,高射炮装备数量严重不足,这造成绝大多数苏制
战机在遭受突袭时在地面就被击毁,损失惨重。
轴心国的反击仅仅开始了不到两个月,苏军就损失了11000多架作战飞机,已经彻底丧失了制空权。更为严重的是,苏军的后勤管理混乱,且没有防空部队的掩护,在空袭中损失极大,造成大批前线急需的军火、食物和油料补给基地被摧毁。
由于缺少燃料补给,大量的苏制坦克在撤退中不得不被丢弃。又造成了苏军的战斗力被严重削弱。
在北高加索,高加索联军在奥匈大军的支持下,发起全面反击。失去制空权的苏军由于后勤补给困难,不得不节节后退。苏俄外高加索方面军被围困在以巴库为中心的数个里海沿岸的港口一带,作着最后的挣扎。
1941年对于同盟国而言,无疑是黑暗的一年。在欧洲。大英帝国如同被关进了牢笼中,海面上与外界的联系已经被切断,迟暮的皇家海军根本无力与德奥在海上争锋,只能困守英伦三岛。在东南亚,缅甸已经沦陷,轴心国的战机以缅甸为基地,开始不断地对印度和马亚半岛的重要的军事目标进行轰炸。
英国人在这一带的空军几乎被消耗殆尽,而日军的第三和第五航空联队也遭受到严重的损失,难以补充。所幸的是美国空军在这里还是派出了两个航空联队。1000多架作战飞机来支援马来亚的防御。
美国虽然已经宣战,它那庞大的战争机器已经开动,但美国想要重整军备还需要时间。虽然美国为同盟国的英国、苏俄和日本提供了不少的物资援助,但却迟迟不肯派出海军和地面支援部队。
根据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的估计,至少在1942年中期以前,美国都无法向海外派出陆军力量。而且在这之前,海军也无法抵挡德奥舰队的攻势。
在美国的总体战略中,东南亚已经被当成了一个“弃子”。它的作用只是为了迟滞轴心国的进攻速度。
欧洲与中国的海陆联系再次被打通,德奥援华物资已经能够通过仰光至腊戌的铁路和滇缅公路运送到中国国内。不过现在。中国人已经不再特别需要枪炮弹药等普通的军火,而是希望得到大量的坦克和飞机等装备,当然需要更多的是各类金属加工机床和各种电子、通讯、电器方面尖端的工业技术。
仅仅在几年的时间里,中国的重工业生产就已经达到了象法国、意大利这样的中等发达工业国家的水平,880万吨钢铁年产量和167万台的机床保有量更是远超意大利,甚至已经超过了英国和日本。工业规模仅仅排在美德俄奥之后。位居世界的第五位。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铝生产达到了年产32吨的规模,已经超过了奥匈,排在美国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二大铝生产国。
另外,中国和缅甸本身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两个钨矿砂出口国。另外就是对德奥两国正在试验的火箭和喷气式涡轮发动机至关重要的钛金属矿藏。
虽然有足够的铝和铝合金,但中国目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