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海军的均势,但在条约失效后,在新一轮的海军军备竞赛中,英国人明显已经力不从心。德国海军在建造了五艘排水量为47000吨的“德意志”级战列舰之后,宣布在1939年度开工建造五艘排水量55000吨的“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为此,英国人只是在开工建造了两艘排水量为36000吨的“前卫”级战列舰之后,宣布准备建造两艘排水量41000吨的“狮”级战列舰。国力的衰退导致了皇家海军的彻底衰落,巨大的心理落差也导致英国人对于德国的巨大仇视,似乎是是德国人抢走了属于他们的蛋糕。
在北海和北大西洋,德国海军正开始占据优势,没有海上优势的英国什么也不是,英国人怀着恐惧的心情在看待着德国海军的发展。为了消弱德国,英国和法国在竭力帮助苏俄的崛起,同时希望“祸水东引”,鼓动和支持苏俄“恢复沙俄时期的版图”,希望通过战争来达到削弱德国和目的。
虽然有不少有远见的英国人希望接受目前的现实,通过与德奥合作,从而融入欧洲事务,并改善与德奥的关系。但英国的统治阶层却仍希望通过各种手段来达到削弱德奥的目的,重新夺回自己对欧洲大陆的“领导权”。而且,他们的背后有美国的支持,反而有恃无恐,并不认为自己会有亡国的风险。
扩张与遏制,资源和市场的争夺,这造成以德奥为首的“协约国集团”和美英为首的“同盟国集团”之间激烈的冲突和对抗,当其中的矛盾变得越发激烈和不可调和之后,战争,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在维也纳,李海顿忧心忡忡地关注着世界的变化,局势也逐渐清晰起来了,苏俄最终倒向了美英,于年底与英法正式签署了同盟条约,成为“同盟国集团”中的一员。在美英法等国的鼓动下,苏俄向芬兰、乌克兰、顿河和高加索联邦提出了领土要求,为了准备在欧洲发动的侵略战争,随后苏俄与日本签订了日苏互不侵犯条约,苏军开始在欧洲集结。未完待续。。
54、多事的冬天
1938年10月,比另一个时空提前了大约将近一年的时间,朱亚什维利在克林姆林宫会见芬兰谈判代表团时,亲自提出了苏俄对芬兰的一些“领土”要求:一同意签署一项“苏芬互助”条约;二把芬兰西南部的汉科半岛及其周围岛屿“租借”给苏俄作为海军基地,为期30年;三割让芬兰湾内某些岛屿;四为了“增强列宁格勒的安全”同意调整卡累利阿地峡的一个相当大的边界地区给苏俄;5同意拆除卡累利阿地峡的防御工事;6为了改正据俄国人说是以前被“粗率地和不自然地”划定的边界线,割让濒临北冰洋的贝柴摩地区的一部分。作为这些割让的交换条件,苏联政府愿意将沿着苏联边界的卡累利阿前沿地带割让给芬兰。
卡累地阿地狭易守难攻,对于芬兰的边界防御至关重要,芬兰方面出于对国家安全和严守中立立场的考虑,拒绝了苏俄的要求。然而芬兰方面还是迫于苏俄的压力提出了一个
让步方案:同意将最靠近列宁格勒的边界线向北移约12公里,并将芬兰湾上几个岛屿割让给苏俄。苏俄方面认为这些让步不够满足他们的要求而加以拒绝。
苏芬边界谈判宣告破裂,随之而来的是苏芬关系急剧恶化。
不过,大多数芬兰人却没有想到,战争会突然降临。
1938年11月15日下午,莫斯科方面宣称,当天下午15点45分赫尔辛基时间为14点45分,芬兰军队攻击了位于卡累利阿地峡苏俄一侧境内约800米左右的迈尼拉村庄,一共发射了7发炮弹。在给芬兰大使的外交照会中,莫洛托夫要求芬兰军队立即从边界后撤20到50公里。
芬兰政府否认芬兰的大炮曾轰击过迈尼拉。并声明当被指责的攻击发生时,有证据证明发现苏俄炮兵的活动。芬兰要求援引互不侵犯条约的内容,把这起事件交给一个由美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组成的仲裁委员会去调查解决,同时为了驳斥苏联政府指责芬兰对苏联采取敌视态度并威胁列宁格勒的说法。同时芬兰政府准备把卡累利阿地峡最南端的边防部队撤离列宁格勒一定的距离,使这些部队再也不能被指控为“威胁”这个城市的安全。
芬兰的建议没有得到任何结果。
十一月十九日,莫洛托夫进一步发出照会。宣布苏芬互不侵犯条约已经作废。十一月二十日,苏俄宣布断绝了与芬兰的外交关系。
第二天早晨6点,早就在边境地区集结的大约55万苏军向芬兰发动了全面进攻。
“左舵5,航速20节”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波罗的海的冬天气温并不是特别寒冷,大约在零下七、八度左右。在战列舰“波希米亚”号的舰桥上,瓦格纳中将身上穿着深蓝色的毛呢大衣,面无表情地下达着命令。
在苏芬战争爆发后,德奥等国强烈遣责了苏俄的侵略行径。奥匈方面更是派出了第二战列舰队进入到地中海,与德国舰队一起聚集到了里加湾,以示对芬兰方面的支持。由于芬兰并不愿意放弃中立,选择与德国结盟,所以德奥两国暂时还找不出理由来直接插手这场战争。而且德奥两国显然也不想冒险卷入北欧的这场战争,虽然同意向以瑞典为首的斯堪的亚联盟方面提供武器支援。
这时候,42岁的旗舰舰长雷科巴上校就会重复舰队司令的命令:“右转5,航速20”
大约不到一分钟之后。“波希米亚”号庞大的身躯开始略微转向,并且开始加速。向西北驶出了里加湾,转向斯德哥尔摩方向进行例行的“示威巡航”。
建于欧战期间的“波希米亚”号和“克罗地亚”号战列舰在那个时代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强的战舰之一,已经服役二十多年的舰体在外观上确实略显老迈,在经过现代化改装之后,这级更换了动力系统的老式战列舰依然能够以28节的高速在海上驰骋,这让它能够勉强跟上航母舰队的行动。虽然其机动性和防护能力都无法与目前各国正在建造的新锐战列舰相比。但还是能够保持有相当强悍的作战能力。
自从奥匈海军确立以航空母舰作为舰队主力地位之后,战列舰队被安排到了担任舰队护卫的次要角色,很少能够象现在这样单独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