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8 章(1 / 1)

双鹰旗下 准噶尔刀王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我们自己。如果欧洲不打仗,我们就自己主动挑起一场战争,也必须要打一仗,否则。美国经济早晚有一天会再次崩溃”罗斯福抬起头来,坚定地说道。

“柏林维也纳北京”在三者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吗当众人离开椭圆型办公室后,罗斯福不停的在纸上书写着这三个地名,他慢慢能够清楚地感受到了其中的威胁。

“哈布斯堡家的那位皇帝到底准备做些什么”罗斯福再一次在嘴边喃喃着这个问题,实际上中国的崛起有可能让德奥两国丧失对安南殖民地的控制,毕竟这是法国以前从中国人手上抢夺的地盘,而且那里还生活着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国人。

这是他不能理解的地方。

罗斯福一直渴望实施其“积极的干涉主义”政策,用重整军备来推动美国经济的复苏,在最新的海军法案中,为了应对世界各国的海军军备竞赛,国会倒是批准了超过10亿美元的海军重整军备方案,美国海军开始开工建造六艘“依阿华”级的超级战列舰。但是对日本的援助方案却没有得到通过,国会只允许日本人每年在美国销售不超过两亿美元的战争债券,美国国内普遍存在的“孤立主义”情绪,导致了罗斯福“扩大军备出口”计划的失败。

即便如此,美国允许日本发行战争债券的举动依然引起中国人极大的反感,在许多城市,都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美游子行。

这更让中国人几乎全面倒向了德奥集团。

“啊,罗斯福终于坐不住了,准备跳到前台了吗”在霍夫堡皇宫,一直都在密切关注着白宫动向的李海顿实际上对今天这种结果早也有些预料,历史上美国曾支持中国的抗战,现在却在支持日本人的侵略,一切都出于利益的考虑。

李海顿并不担心日本人会打败中国,与日本和苏俄的战争会尽快让中国人变得强大起来。内战会使国家变得满目苍痍,但对外战争却会增强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在这个世界,由于他的干涉,中国并没有出现长达十数年的内战局面,国内工业和经济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虽然并没有出现一个所谓的“领袖人物”,但国家的运行相对平稳。

相对而言,中国的工业发展方式比苏俄虽然显得缓慢,但却更为均衡和平稳,若没有苏俄的入侵远东,打乱了北京方面的军事部署,日本人也没有多大的可能会采取军事冒险,整个中国的发展会按照李海顿的设想,在1945年左右工业能力全面超过日本。

实际上在中国,轻工业发展十分迅速,国内民族工业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阶段,越来越多的资金开始投入到重工业项目之中。

虽然中国之间不可避免地要爆发一场战争,但李海顿还是希望自己能够推迟这场战争所爆发的时间,那样会对中国更加有利。

但俄国人的突然进攻还是打破了李海顿的预想。未完待续。。

40、骗局

目前的世界格局划分不仅罗斯福不满意,李海顿也感觉有些不满。李海顿的计划是利用中国控制西太平洋和东亚、东南亚,然后与德、奥形成一个大的经济共同体,这样才是经济长远发展和繁荣的基础。但现实的情况是,相对落后的日不落帝国却控制着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地市场和原料供应,4600万的英国人拥有着将近4000平方公里的土地,而德奥所控制的资源却与英国人有些天壤之别,虽然协约国集团控制的市场中人口数里要更多一些。但从长远的发展眼光来看,英国人仅仅凭借着丰富的资源就能攉取比德奥要多得多的利益。

等到德奥的经济发展不得不依赖英国殖民地的资源之时,英国人会把两国大部分的工商业利润在源头上都榨取干净。

李海顿也希望重新划分世界格局,特别是对英国的殖民地充满了抢夺的。

所以他想把英国人拖入新一轮的战争之中,这种想法倒与罗斯福的想法不谋而合。

李海顿的做法就是引发了英、美、德等国新一轮的海军军备竞赛,同时利用对中国的军事援助,在扩大德奥两国的军工生产。在扩大出口的拉动下,1937年,奥匈钢铁产量达到了1560 万吨钢、煤炭11亿吨、98 万吨铜、16万吨铝和526万吨石油,其中由于匈牙利丰富的铝土矿资源,铝产量仅次于美国,居于全世界的第二位。

经过战后二十年的发展,奥匈工业继续在快速发展,每年造船业生产能力达到800万吨,16万台机床。 168万辆汽车, 17万辆拖拉机和农业机械,基本上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国内机床装备量为76万台,每年的飞机产量为5600架,由于拥有丰富的水利资源。人均发电量高于德国,居于世界的第二位。

由于蝴蝶效应的影响,日本人在退出华盛顿海军限制军备条约之后,即开始在1935年11月开始开工建造了两艘“大和”级战列舰。在美英的压力下,日本人不得不向美英公布了新式战列舰的主要数据。确实如维也纳报纸所猜测的那样,“大和”号的标准排水量为60000吨,装备九门18英寸主炮。虽然数据有所隐瞒,但依然引起举世哗然。

奥匈海军在日本人还没有公布“大和”号的数据之前就宣布开工建造四艘新式战列舰,从而再次引发了整个世界的海军军备竞赛热潮。

德国也紧跟着宣布开工建造四艘新式战列舰。而美英法意则被迫紧随其后,很快都开始开工了新一轮的战列舰建造工程。

实际上,奥匈海军仅仅是向的里雅斯特的皇家造船厂和伊斯莱亚造船厂各下达了建造一艘新式战列舰的任务书,而其余的建造预算被挪到了下一年度所开工的航空母舰建造费用之中。1937年底,奥匈帝国海军在的里雅斯特、波拉、阜姆、康斯坦察和塞瓦斯托波尔黑海造船厂所同时开工建造的新舰其实为六艘排水量为41000吨的新式重型航空母舰,完成了一次“惊人的骗局”。

当然,在这些航空母舰开始悄然铺设龙骨的同时,奥匈海军则在的里雅斯特为1936年所开工的两艘“联合力量”级战列舰举行了隆重的下水仪式。久为露面的奥匈帝国弗雷德里希皇帝和皇储卡尔大公分别出席了“联合力量”号和“约琵夫弗朗茨皇帝”号的下水仪式。德皇威廉二世等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