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牙帝国被赶出了南美大陆,只剩下了加勒比海地区的一些岛屿。
特别是在1898年的美西战争后,西班牙人被美国人彻底赶出了美洲大陆,而且附带还失去了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现在,除了摩洛哥,过去的西班牙世界帝国已经失去了百分之九十的殖民地,彻底地沦为了一个欧洲的二流国家。
西班牙人把失败归咎于国王和上帝。激进分子在共党的领导下,准备与过去决裂。于是整个国家分裂了,在政治、经济和信仰上,整个社会成形尖锐的矛盾,当成个社会矛盾爆发时,内战,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人们都在为捍卫自己的信仰而战。谁也没有错,只是大家却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把整个西班牙推向了深渊。
与参加叛乱的陆军有所不同的是,西班牙空军和几乎整个海军仍站在共和国方面,这与俄国革命时期极为相似,水兵们再次成为了革命的主力。西班牙海军中水兵和低级指挥官们驱逐了“反动军官”。把大部分军舰和潜艇开进共和军控制的港口。
共和政府执政的人民阵线也发生了分裂,在苏俄顾问的“指导”下,共和政府内部也开始了一场严酷的“肃反运动”,这更加加快了内部的分崩离析,在人民阵线内部,开始发生激烈的内战,这更给了国民军可乘之机。
在第二天,奥匈舰队遭到了国际纵队中苏俄“志愿飞行团”的轰炸,但在加强了防空武器后,奥匈舰队还是顶住了苏俄空军的攻击,损失并不是很大。为了保障制空权,奥匈方面干脆派出了四艘航空母舰,而德国方面也派出两艘航母赶到比斯开湾进行增援。
为了得到奥匈的支持,以圣胡尔霍为首的国民军政府又派出专门的代表团到维也纳,开始重新提出1930年西班牙革命时期被李海顿否决过的老问题,由哈布斯堡王朝复辟,从哈布斯堡家族选出一位接班人出任西班牙国王。
这次他们绕过了奥匈皇帝,选择了游说艾琳皇后。
李海顿已经决定由卡尔大公接任皇位,艾琳皇后为了自己的儿子前途着想,居然接受了西班牙人的建议,并说服了威廉二世也支持由马克西米利安出任西班牙国王。
李海顿对于皇后瞒着自己把儿子推上王位的做法十分愤怒,结果无济于事。在他看来皇位和王位是一项十分危险的职业,他更情愿自己的两个儿子做一个平凡的富家翁,能平安地度过一生。但皇后却不这么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依然拥有王位的头衔。
结果两人大吵了一场,李海顿被弄得头晕眼花,精疲力竭。在威廉二世的劝说下,最终只能屈从于皇后的安排。
但
李海顿并不想让其长子再经历革命的风险,与圣胡尔霍达成协议,由圣胡尔霍出任王国首相,马克西米利安只出任名义上的西班牙国王和国家元首,但国家的权力全部移交给政府和议会,未来的西班牙国王决不参与政务。
虽然哈布斯堡家族在西班牙复辟引起英国和法国的强烈反对,但由于背后有德皇和奥皇的支持,加上英国人并不愿过多地介入西班牙的事务,作为欧战战败国的法国的声音就更加显得苍白无力。
这一次,不可能再次爆发所谓的“王位争夺战争”,这次法国已经没有了路易十四,而哈布斯堡家族却依然鼎立于欧洲。
由于马克西米利安接任西班牙国王,德奥两国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出兵,帮助国王复位。到1937年初,在伊比利亚半岛作战的德奥军团总兵力已经达到了30万人,已经完全压倒了共和政府。1937年春,德、奥、意三国集团和西班牙国民军加强攻势,占领了桑坦德、巴拉卡尔多和毕尔巴鄂,到了4月,多诺斯蒂亚沦陷,整个北方及沿海地区都落入到国民军手中。5月,在国民军攻占了巴伦西亚之后,开始分兵向马德里和加泰罗尼亚进军。
德奥意联军打着“维持和平”的旗号,配合国民军在加泰罗尼亚登陆。法国担心战火会波及到自己,宣布关闭法西边境的通道,共和政府所有得到外国援助的通道都被切断。忠于共和政府的军队被分割为马德里和加泰罗尼亚两大块,但只能在苟延残喘,苦苦挣扎了。
看来这场战争很快就会结束。
但是在远东,又重新爆发了新的战争。
21、大叶尼塞战役一
苏俄的军舰被拖回了奥匈的的里雅斯特,在“红色伏尔加”号的船舱里,一共搜出了大约680吨的金币,另外还有总价值大约23亿美元的外汇纸币,总价值大约在8亿美元左右。
这么一大笔钱,李海顿自然不会轻易还给西班牙人,虽然现在他的长子已经成为了西班牙国王。李海顿大笔一挥,将其中的一半批给了海军,用作了特别建造经费。
奥匈本身宣布的建造六艘战列的海军扩充计划就是一个骗局,实际上只建造了两艘“弗兰茨约瑟夫皇帝”级战列舰,其余的经费用于开工建造六艘排水量为42000吨的超级航空母舰。“弗兰茨约瑟夫皇帝”级战列舰的造价达到了将近2亿克朗,而一艘“波斯尼亚”级航空母舰的造价才16亿克朗,四艘战列舰足以建造五艘超级航空母舰,从性价比上来说,奥匈海军也不肯建造更多的战列舰。
欧洲的航空母舰建造大都采用英国式的全封闭舰艏和双层封闭式机库,从而提高了航母的适航性和耐波性能。相对而言,虽然防护增强了,但舰载机数量却要比美日同吨位的航空母舰要少许多。
从目前得到的实验结果,航空母舰的排水量和飞行甲板越大越好,比如说两艘排水量只有23000吨的“圣斯蒂芬”号的作战能力还不如一艘改装过后排水量为41600吨的“伊斯特里亚大公”号。为了增大飞行甲板的面积,奥匈海军新建的“波斯尼亚”级航空母舰采用了明显外倾的干舷,而且把飞行甲板和机库的结构融入到了军舰的整体结构当中,这样,飞行甲板的长度和宽度都比舰体的长宽略大一些,已经初步且有了某些现代航母的特征。
在得到大约8亿克朗的资金后。帝国海军在1937年开始了新一轮的追加海军造舰计划,又追加了四艘航空母舰的造舰计划。由于第一次成批量地建造同一型号的航母,海军部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