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4 章(1 / 1)

双鹰旗下 准噶尔刀王 2000 汉字|1 英文 字 2个月前

入到狂欢之中,民众涌上街头,彻夜不眠,在庆祝海军所取得的一场伟大的胜利。德皇在第一时间就发出了一封热情洋溢的表彰长电,赞扬德国海军将士们英勇而伟大的表现。奥匈皇帝则在贺电中说出了上面那句名言。

比斯开湾海战的结果也确实决定了战争的走向,这标志着英国皇家海军已经无力阻止德奥水面舰队自由地出入北大西洋海域,也标志着大英帝国海军从海上霸主宝座上跌落。纽约时报对这场海战的评论是:海神的权杖已经失落,谁会成为下一个海上霸主

是英国人东山再起,重新恢复往日的时光,还是新兴的工业国家:德国和美国

新旧更迭是历史的必然,随着英国工业能力和科技水平的下降,它被新兴的工业国家取代已经成为必然,虽然德国人把英国拉下神坛,但并不一定他们能够就站到上面。

在马德里,在西班牙人的斡旋下,同盟国集团与美英终于坐到了谈判桌前。

大战现在已经进入到了最后阶段。在欧洲大陆,德奥同盟已经没有了对手。而在海洋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奥舰队已经开始占据了上风。在比斯开湾海战之后,英国人已经意识到了不可能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不得不听从威尔逊总统的劝告,放下身架与德奥两国开始了和平谈判。如果这场战争在进行下去,等到德奥舰队冲进了印度洋,那么大英帝国将有可能失去整个印度和远东的殖民地。

英国人无法再冒这样的风险。

美国人重整军备需要时间,而且他们参战的目的只是为了在战争中捞取利益,并不可能会为了英国承受巨大的损失和人员伤亡。现在美国人已经开始打退堂鼓了,减少了对英国的物资供应,并要求英国用黄金支付货款。

5月的维也纳,盛夏已经到来,春季宜人的天气正在被炎热所替代。在法国战役结束后,维也纳街头的战争气氛就开始变得平和,随着陆军复员工作的开始,国内的生产逐渐恢复,整个城市又恢复了以前平和热闹的景象。

虽然有些物资还在实行着战时配给,但市面上各种的商品也开始变得丰富起来,甚至已经可以见到酒类等奢侈品在销售。

哈布斯堡家族还未完成的新霍夫堡皇宫的工程就开始继续,由于实在太过吵闹,皇帝已经搬到了稍远一些的香布仑宫去办公。

在奥地利皇帝的行宫里,奥地利皇帝兼匈牙利国王正在招待他的大舅哥“伟大的德皇”威廉二世一行,两大帝国主义头子又背后在进行一场和平谈判之前的肮脏交易。

“埃及和苏丹在战后将交由德国代管,西奈半岛则割让给奥匈帝国,利比亚由奥匈实行代管;关于法国殖民帝的处置,突尼斯移交给德国,作为补偿,克里米亚半岛则割让给奥匈帝国。在远东,法属中南半岛安南作为战争赔偿的一部分交由德奥两国实行共管。日本政府必须夫条件交还在欧战期间侵占的德国殖民地和财产,并赔偿德奥两国50亿马克的财产损失其中奥匈方面由于在青岛战役期间损失了4艘军舰,能够得到5亿马克的赔偿。德奥两国同意在俄占波兰和乌克兰领土上建立起独立的波兰和乌克兰人国家”鲁登道夫在读着两国政府之间达成的协议条款,实际上背后的交易要肮脏得多,关于肢解俄罗斯帝国,使其在数十年内不会再成为新的威胁是交易的重点,两国在私下已经达成协议,将会共同干涉在俄国已经爆发的内战。

谈判进程和条件主要是由鲁登道夫和博洛耶维奇去主导,两国皇帝实际上很少再去干涉这方面的过程。

“听说你支持组建了一支数量庞大的华人劳工军队”威廉二世突然把话题转移到了另一个方向。

“嗯,嗯,我想帮助中国人。怎么啦”李海顿点着了一根雪茄,吐了一口青烟,把自己的脸给遮了起来。

“没那么简单,你是怎么想的”威廉二世说道,“想进入远东”

“当然,威廉,我们进行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决不是因为这点战争赔偿,而是为了势力范围,

即国家未来发展的广阔空间。远东那个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他们的人口比整个欧洲都加起来还要多一倍,我们没有理由对它视而不见。”李海顿说道。

“这和帮他们组建军队又有什么关系”

“军队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基石,如果是一个陷入到混乱中的市场又有什么价值。”李海顿笑了笑说道,“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具有发展前途的市场。”

i1153

一五〇、察里津一

卡列尼受党的委派前往顿河下游去做争取华工军团的工作。

华工军团正在大量招募俄语翻译,通过组织上的帮助,他很快被派往在顿涅茨地区的华工军团第9师,他拿了基辅方面所开具的介绍信之后,坐了一辆军用列车一直到了卢甘斯克。然后合租了一辆马车赶到了华工军团位于郊外的驻地。

华工军团第9师司令部设在一座农庄的大院里,去车站接卡列尼他们的一个军官把他们带进了大院子里。师长萧万山是个小个子,穿着一身没有军衔的灰色俄式军服,正在站在房间门外向一个参谋人员在吩咐着什么。

他看到卡列尼一行人进到了大院,不禁开始发问:“这些人是干什么的”

“报告长官,这是新招来的翻译。”那个军官回答。

“我的天哪,看起来文绉绉的象个书生,还戴着副眼镜。能打仗吗”萧万山看着卡列尼说道。

“应该还可以。”卡列尼说道,“我会开枪。”

“哦,中国话不错,在哪学的”萧万山说道。

“我父亲是犹太人,是东清铁路的工程师,我从小在哈尔滨长大的。”卡列尼说道。

“啊,应该算是半个中国人啦,好吧,你就留在师部,其他的人分配到各旅。”萧万山对那个军官说道,“赶快把这些人派过去,我们和俄国佬的联络老是出问题。”

“我怎么办”卡列尼问道。

“现在就跟着我,和我的副官住一块儿。”萧万山说道,“看你文绉绉的,上过什么学”

“我在莫斯科工程学院,正在读工科副博士。”卡列尼说道。

“原来还真是肚子里有墨水的,在中国你都算是大知识分子啦。”萧万山笑道,然后叫过来副官,让他安排卡列尼的吃住。

在乌克兰和顿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