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2 章(1 / 1)

双鹰旗下 准噶尔刀王 2000 汉字|1 英文 字 2个月前

失弹,对于吕佐夫号几乎没有影响。德国人的高爆弹重重的摔落到海面上,砸出一个漩涡,溅起巨大的水花。随着沉闷的巨响,在海面上形成一道道数十米高的巨大水柱。

“斯佩伯爵”号和“伊丽莎白女王”号在继续对轰着,两艘旗舰在相隔15000米的距离上并行行驶,两国海军中最强的战舰展开了殊死较量。“斯佩伯爵”号已经挨了七发15英寸炮弹,而“伊丽莎白女王”号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

战斗已经整整持续了20分钟,德国战舰损伤也相当严重,“马肯森”号的舰艏被炸开,进水足有600多吨,“腓特列亲王号”则损失了一座主炮塔。受创最严重的是“俾斯麦侯爵”号,它足足挨了有15发大口径炮弹,舯部的电缆管线被切断,舰桥的通讯系统都无法工作,枪炮长只能通过原始的原声筒给炮塔下达命令。只有“鲁登道夫”号仅挨了三发炮弹,基本上没什么严重的损伤。

德国战舰出色的装甲防护、结实的船体结构还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英国人恼怒和有些沮丧地注视着这一切,这些该死的德舰虽然被接连命中,但速度和战斗力依然不减。

随着时间的推移,战场的形势对英国舰队越来越不利。

德国战列巡洋舰能够扛住战列舰的攻击,但英国人本身就有很大设计缺陷的战列巡洋舰的装甲防御却禁受不住大口径火炮的猛烈轰击。“澳大利亚”号笼罩在一片浓烟之中,幸运的是这艘战巡没有被击穿要害部位,从舰身上冒出的滚滚浓烟让正在围攻它的德国战舰无法捕捉到目标,反而救了它一命。

德国战列巡洋舰放弃了对“澳大利亚”号的炮击,把火力转移到了“虎”号身上。“澳大利亚“号趁机摆脱了攻击,并脱离了战队。

现在贝蒂只剩下了六艘战舰,形势立刻吃紧起来。

“长官,我们看来已经顶不住了,虎号正被四艘德国战巡围攻,而我们却无法摆脱德国人的新式战列舰。”查特菲尔德不得不出言提醒一下舰队司令注意一下现在的战场形势,如果德国战列巡洋舰抽出身来,就会和他们的战列舰一起对英国战列舰形成夹攻。

“看来不得不放弃了吗”贝蒂在嘴里喃喃地说道,随着德国海军“巴伐利亚”级战列舰和“马肯森”级战列舰的服役,英德海军力量的对比已经发生了本质上的改变,德国海军现在已有足够的力量向皇家海军进行叫板。

不仅仅是勇气,还是因为实力。

相反,皇家海军在日德兰海战后只增加了五艘“复仇”级战列舰,而且由于预算的限制,“复仇”级战列舰无论是排水量还是航速,却反而不如较早服役的“女王”级。这造成了现在皇家海军所面临的窘境:空有一大堆航速很慢的老式战列舰,但在新锐战舰的较量中却落入到了下风。

“命令虎撤退,各战列舰放弃对敌人战列舰的攻击,集中火力攻击敌人的战列巡洋舰”贝蒂在沉思了一会儿之后,终于下定决心选择了撤退。

英国舰队开始转向,“虎”号浑身冒着火光,加速从战场上向前逃窜,德国战巡则在后面全力追赶。

位于英国舰队后面的“马来亚”号和“厌战”号把炮口转向了德国战巡,冲在前面的“德弗林格”号没能继续延续它之前的好运,英国战列舰在第一轮的炮击中

就直接命中了“德弗林格”号,一发大口径炮弹直接击中了它的“安东”炮塔,不过,英国人糟糕的炮弹引信还是救了它一命,炮弹没等穿透装甲就发生了爆炸。

“德弗林格”号很快就被命中三发15英寸炮弹,前甲板上燃起了大火,只得向右转向,进行规避。

英国人变得兴奋起来,但是没过多久,就传来一条令他们震惊的消息,在侧翼警戒的“普茨茅斯”号发回电报:“紧急,东北方向发现敌人舰队,航向西南”

战场形势再次骤然变化,奥地利人再次适时地出现在了战场上,英国快速舰队已经损伤严重,如果在被奥匈舰队夹攻,那么贝蒂舰队今天有可能整个都被敌人给吞下

i1153

一四八、海神之戟十一

这场欧洲战争的主旋律是英德争霸,但奥地利人在期间扮演着搅局者的角色。在战前,英国高层根本没有料到已经没落的哈布斯堡王朝能够对战局的走向造成如此大的影响。论战争能力,奥匈帝国无法单独对抗俄国,在东线战场,每当俄国人开始进攻时,奥匈军队就放弃所占领的土地甚至是自己的领土,退到有利于防守的喀尔巴阡一线,等待德国陆军的增援,然后再一起发起反击。

他们从来就没有单独对抗俄军的进攻。

唯一值得他们自豪的战绩是在面对无能的意大利军队时,他们终于展现出了欧洲强国的气势,仅仅用了三个月,就完全打败了整个意大利。英国人直到这时才真正重视起奥匈来,可惜已经晚了。

由于奥匈海军的存在,英国逐渐失去了地中海的控制权,整个北非和中东的战事也愈加被动,等到奥匈军队打通了他们与土耳其之间的联系,实际上在战场上,德国人由于得到了来自东方的物资支持,已经能够长期与英法方面抗衡了。

在海洋战场上,也是如此,仅仅因为两艘奥匈海军的战列巡洋舰,英国快速舰队在面对当初希佩尔舰队时,就一直无法占据上风。

现在,他们又出现了,而且现在是四艘主力战舰。这是一支足以改变双方力量对比和海战结局的重要力量。

“伊丽莎白女王”号上升起了“全军撤退”的信号旗,英国舰队开始左转,逐渐拉开了与索罗钦舰队的距离。

威伦尼克上将率领奥匈主力舰队赶到了战场,正好遇到浑身冒着浓烟,正在快速逃跑的“澳大利亚”号。这艘可怜的战舰刚刚逃出虎口,又掉进了狼窝。看着前面拦住去路的四艘奥匈主力,舰长穆尔上校终于知道绝望是什么感觉了。

仅仅数分钟之后,“澳大利亚”号就被奥匈战舰一通集火,打得失去了还手能力,浮在海面上,几乎难以动弹。

“弃舰吧”为了避免战舰被俘,穆尔无奈地下令打开了舰底的通海阀,下令弃舰。奥匈舰队见他们放下了救生艇,便停止了射击。看到“澳大利亚”号开始缓慢地下沉后,威伦尼克命令舰队转向,继续去拦截贝蒂舰队。

现在连一向以勇悍而著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