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径庭,此时也不难看出,贝萨王廷对议和的结果总体来说是满意的。
收回分身,灵气回归,整整在马车里憋了两天的唐寅终于算是敢出来露头了。
他到了车外,长长吸了口气,伸展筋骨之间,骨骼咯咯作响,这次他可算是深刻体会到了暗影分身的妙用,如果不是他的修为不够,受距离的限制,那他的真身只需坐镇顺州就可以让分身到贝萨城议和了。
议和事毕,唐寅一众又踏上漫长的回国之路,和来时一样,贝萨仍派出大批的卫队进行护送。
这次和谈的达成,对唐寅可谓是至关重要,不仅消除了后顾之忧,还多了一个实力强大的盟邦,两国展开商贸,这为平原县乃至整个天渊郡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使其财政税收直线上升,另外从贝萨得到的金银又正好填补目前不算充足的银库,而贝萨的帕布马又弥补了天渊郡最为不足的骑兵,一举数得。
对于双方议和之事,平原县的百姓们又是高兴,又隐隐带着愤慨,高兴的是双方不再交战,再也不用担心蛮兵的入侵和杀戮,愤慨的是两国仇深似海,怎么能说议和就议和呢?曾经死于蛮兵手里的亲人、同胞的仇由谁来报?
别说百姓,就连士卒们大多也有这种复杂又矛盾的心理。
刚开始,平原县的百姓们根本不愿意与贝萨人做生意,边境的城镇是开放了,但平原县的百姓们很少有愿意去贝萨城池经商的,倒是其他郡县的商人甚至其他诸侯国的商人听闻这个消息之后蜂拥而至,抢夺商机。
不管是不是出于地方保护的关系,上官元吉敏锐地察觉到其中有利可图,立刻对内政的政策做出调整,对本郡之外的商人,不仅不享受减税的待遇,而且还要多增收三成的商税,但即便如此,外地的商人仍源源不断的涌进来,甚至许多人为了享受地方上的优惠,拖家带口迁移到天渊郡,这又带来了一个好处,那就是天渊郡的人口大增……
第161章
稳定的环境、庞大的人口、兴盛的商贸都是提升繁华程度的基础,现在的天渊郡已隐隐具备了这三条。随着外来商人的增多,本地百姓们也逐渐清醒过来,摒弃成见,与贝萨城邦的往来日益增多。
贸易是互惠的,天渊郡这边把风国的特产卖到贝萨,还回贝萨的特产,回来之后再转卖给其他诸郡县,赚取巨额差价,贝萨城邦也是如此,把风过的特产卖给内陆民众或者转售给其他周边国家,转得利润更多。
平原县这个曾经饱受战火摧残被誉为风国最差的县,现在反而是最兴盛繁荣的,不仅横城与边城人满为患,就连原来的普通镇子都迅速兴旺起来,街头上随处可见前来风国经商以及云游至此的贝萨人。
商贸的兴盛给郡里的财政带来巨额收入,不过上官元吉可没敢忘本,那就是农业,农业是一切的基础,没有农业,一切都是浮云。没有粮食,就等于没有军队,就没有自保的能力,不能自保,眼前的和平与繁荣就只会是昙花一现。由于经商有利可图,郡里的农户不少都弃地经商,上官元吉从郡库里拨出大笔的金银重赏农耕,保持郡内农业的持续。
这时上官元吉的内政天赋彻底发挥出来,预见准确,懂得审时度势,及时调整政策,从而使天渊郡发展稳定,不至于各行各业之间出现失衡的状况。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这为唐寅的大规模扩军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支持。
就连日后的唐寅也承认自己取得的成就七成都要归功于上官元吉,如果没有他,自己根本就养不起一支如此庞大又战力强盛的军队。
宁国大军在盐城与风军足足交战了三个月,直到这时候唐寅才准备真正出兵增援。
此时的天渊郡编制齐全,人力齐整,共有二十三万人之多,其中战力最强的平原军占十万,三水军。赤峰军各占五万,直属军有三万,现在唐寅的野心也比刚做郡守那时大得多了,打算挥军南下,协助王庭一口气击垮宁军,获得更高的地位。
连日来,大军逐步南调,一批又一批的天渊军源源不断的从各县开出,集结于天关,唐寅和以邱真为首的麾下将领们也离开顺州,去往天关。
天关并不小,但此时聚集二十多万的大军还是显得狭窄,关内、关外到处都是营房营帐,穿戴黑色皮甲的风军随处可见。
唐寅并为打算在天关多加逗留,想留兵三万守家,自己统帅二十万大军直接去往盐城。
这日,他正在营帐之中和邱真等人商议行军路线之时,外面有士卒近来禀报,称顺州收到盐城的飞鸽传书,特送来给唐寅过目。
唐寅甚是奇怪,盐城内会有谁给自己飞鸽传书呢?难道是舞媚大小姐?算起来,自己与舞媚也是好久未见,这次去往盐城肯定能见到她,当她看到自己已身为郡守又统兵二十万时,不知他会是副什么表情。
想到这里,唐寅忍不住笑了,伸手说道:“把信给我!”
“是!大人!”送信的顺州小吏急忙快步上前,将书信恭恭敬敬地递交给唐寅。
唐寅接过,只看信封就大失所望,上面并非是舞媚的字迹。
由于是飞鸽传书,信封和信纸是连在一起的,卷成一团,外面有蜡封,只是信纸外面写着‘唐大人亲启’的字样。
他从上官元武那里取过火捻子,点燃后融掉蜡封,展开信纸。低头细看。
众将们并未太关注信里的内容,盐城来信十之八九就是催促增援一事,他们还在就哪条路线快慢,哪条路线利不利于行军之事进行讨论,不过邱真第一个发现唐寅的脸色变了,拿信纸得手也在微微的哆嗦着。
唐寅那个流露出这样的变化可太少了,现在这是怎么了?难道发生了什么大事不成?邱真暗皱眉头,停止与众将得讨论,举目直勾勾地看向唐寅。
众人这时也察觉到不对劲了,纷纷挺直身躯,大眼瞪小眼的注视着唐寅。
不知过了多久,唐寅总算是把这封并不长的信看完了,然后环视众人一眼,什么话都未说,把头又低下去了,沉默无语。
见状,众人更是心急,邱真忍不住问道:“大人,信中是什么内容?”
唐寅没有答话,双指夹着信纸,递给邱真。
后者连忙接过,等他从头到尾看过之后,人也惊呆了,怔在原地,久久回不过神来。
这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