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4章 木匠皇帝109(1 / 1)

彼岸繁花[综红楼] 林一平 5596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854章 木匠皇帝109

这一次的年度总结就比去年好看了很多, 汪应蛟去年看了一次,这些做起来更是仔细,方方面面该花银子的地方没漏下户部审评的意见;模棱两可的地方, 在花了银子以后,也给六部七卿按按照效果报了上、中、下三等。没投银子的地方,有哪些遗憾也说的明白。

户部这份报告出来, 听得内阁和其他几部尚书都变了脸。天启元年的功过是非, 都不用史学家再评了,户部这一份报告就涵盖了朝廷这一年的大事小情。

然后各部针对户部的报告展开讨论,看去年通过的各部年度预算, 经过一年的实践验证,是不是正确的, 是不是该花那每一笔银子。

乾清宫里连着为天启元年的各项开支,议了九天, 才算是把天启元年的财政总结通过了。

然后要做明年——天启二年的预算。

吏部左侍郎朱国祚代表吏部交上本部的明年财务计划。说是财务计划, 实际也是明年的吏部工作计划了。

吏部的计划基本上没什么可挑的地方, 很顺利地通过了。随后周嘉谟提出致仕请求,理由就是自己七十多岁了。

朱由校立即表示反对, 吏部有周嘉谟这个老尚书坐镇, 底下的俩侍郎也都是能干的, 大多的事情不用他亲力亲为,只是把关而已。

“周卿,你若是坚持致仕,也要等京察之后。朕的意思是吏部还离不开你坐镇, 且吏部还有你自己选的两位得力侍郎做助手,你的身体也未必到了要回家休养的。”

天子认真挽留,以京察这样重要的事情相托,周嘉谟也就收回了自己致仕的请求。

礼部尚书孙如游是勉强支撑着来参加这个年度预决算会议的,等左侍郎公鼐把礼部的这一年事情总结念完了,朝臣对礼部的例行计划也没有异议地通过了。

“陛下,老臣还有两件事要与陛下商议,一个是明年大比的主考官。”

孙如游病了大半年,礼部的事情都是两个侍郎在做,明年恰好又有春闱,是朝廷的伦才大典之年,他放心不下这事儿。

朱由校想想说道:“朕想点都察院何宗彦做春闱的主考官。副考官和其他人在正月十五以前定下来。不过这几年的天气越来越冷,朕想把考试的时间往后推一个月,免得有举子在考舍里冻病了,诸位认为可行与否?”

孙如游听天子要点何宗彦为主考,立即就把对明年春闱的担心放下了大半。连带推后一个月的考试,立即获得朝臣们的一致通过。

孙如游见天子能听得进,就继续说道:“陛下,老臣受了神庙、光庙的遗命,恬然承担了安/邦顾命大臣的名头,可是这身体不争气,怕是以后不能为陛下效力,继续辅佐陛下啦。”

他说道这里,复抬手指着公鼐道:“公孝与是两代帝师,老臣有意推荐公孝与接任礼部尚书。”

周嘉谟见他脸色非常不好,思及这一年同龄人在朝堂上还留下来的越来越少,心里凄楚也知道孙如游这样的提议是切合天子的心意、也有利于礼部的事务、也利于稳定朝廷平和的局面。心里为哪些晚到京师谋位置的老大臣叹息,嘴上什么也不说,只等天子决定。

“孙卿啊,朕这大半年没一直盼着你能养好呢。老臣谋国,礼部的事情重要,朕还要靠你指点啊。”

孙如游之前上过几道致仕的折子,天子这样做是给他留出了足够的体面,他躬身施礼再度要求致仕。

“陛下,老臣若是有周明卿的身体,自是不会在此事提出致仕的。致仕老臣自知怕要不久与世,明儿就不来啦。”

孙如游可在脸上的疲惫,让朱由校也不忍信再拖他来听这非常伤神的预决算,缓缓地点头算是同意了他的致仕,吩咐刘时敏记得给孙尚书多送一些滋补的好东西。

孙如游见天子允了他致仕,抹去眼角的潮湿,心事已了,看向天子的眼神就全是不舍,语气里也全是留恋的疼爱。

“陛下,老臣还有一个不情之请。去年陛下坚持说要为先帝守足三年的孝期,本不该在此时提这事儿的,但有关社稷却不能顾及太多的俗礼。陛下明年底出孝,秀女也到了该采选的时候了。”

一直坐在那里不声不响的英国公不知不觉地绷直了后背。

在十公主和七郎刚刚夭折的这时候提婚事,是有点勉强天子这个做长兄的感情。为此孙如游特意让公鼐不要把礼部有关天子大婚的预算部分念出来。但是递交给天子看的、传给各部看的礼部公文,还是有这一部分的。

他以即将致仕的礼部尚书、顾命大臣的身份,在口头上提出此事却是最恰当不过了。其他人也立即表示支持他的提议。

朱由校看看英国公,婚事现在提出来讨论也可以了。

“采选秀女就不必了。朕已经择定了英国公的嫡女做皇后。”

英国公张惟贤绷紧的脊背立即就松了下来,这事儿快成了压在英国公府不能提的敏感话题,这一年不知有多少勋贵到他府上问过女儿的婚事了。烦得他夫人为此带女儿避去庄子上,连中秋节都没有回府,内里的压力他不能与任何人说。

反正夫人没少抱怨他行事不妥当,什么收复文官的两年之约,倒不如干脆答应了婚事或是就完全不应,也好给女儿相看人家的。

周嘉谟下意识地捂住胸口,他就知道天子不是个墨守成规、循规蹈矩的。看看那些接近石化的同僚,再看看垂目不语的英国公,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选英国公府的嫡女好!看大明这百来年从民间挑选的嫔妃,就没有一个能干出什么正经事的。

想那李太后在张居正活着的时候,还知道教导万历帝听从教导。但是张太岳一死,为了让潞简王的婚事更奢华,就抄了张太岳的家,恁凉薄了。有那李太后不仅在正事上、大事儿管不了万历帝分毫,小事儿纵容潞简王逾制、影响万历帝不顾国法的前例在,再想想光宗对上郑贵妃母子过的那些日子,这要是皇后是大家勋贵出身的,怎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而且自己眼前这个野心勃勃的、准备要复立交趾布政司的天子,用兵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所以他没觉得这婚事有什么地方不好的,反而觉得天子小小年纪眼光独到。

不等他开口表态,张问达就说:“陛下拿定主意了?”

朱由校点头。

孙如游也找回了理智,激动得涕泪交加。

“陛下,老臣就是明儿去见神庙、光庙,也有脸回奏国事、回奏陛下的婚事了。好,这婚事好。”

英国公肯允婚,那是比民间出身的妃嫔强百倍千倍万倍啊。

他转头对公鼐说:“天子为尊,不必为夭折的弟妹守孝,但还是留足百日比较好。明年三月以后可以张罗起婚事了。到明年的冬月底,天子就出孝了。”

孙如游的言外之意,就是想将天子的婚期定到明年的腊月。

公鼐看看天子没反对的意思,心里也觉得老尚书的这样安排是非常地妥当。立即就起身低低应道:“下官谨遵部堂吩咐。”

黄克缵与朱由校接触的多,为研发火炮之事君臣日夜相对的时候没少争持。如今见礼部定锤天子大婚之事,立即就说:“老臣认为该知会钦天监,看看明年腊月是否有好日子。”

娶个媳妇好过年,对所有人都适用。所以哪年的腊月里都有好日子,这是不用动脑子、约定俗成的事儿。

朱由校左右看着激动起来的朝臣,觉得他们这劲头、这兴奋模样,与几十年前他们自己娶亲应该差不多了。再看连跟在乾清宫里做起居注的史官,这时候也如打了鸡血一般兴奋起来。顾不得规矩交头接耳说起话。

因为连日的预决算讨论,要记录的事情太多,临时从翰林院调了几位侍讲学士加入记录队伍。虽然这些日子各个都累得手腕要酸掉了,但是能够旁听到三部七卿讨论国事,那是烧香都求不来的美事儿。

如今更是听到天子确定了皇后、还基本定下了大婚的时间,绝密的消息,第一时间和各部堂一起知道,都比自己娶亲、中进士都激动了。

朱由校暗忖今儿是不能继续议事了,索性就让所有人都松快松快。

“刘时敏,让御膳房送些点心来,把茶水换些热乎的。”

等茶点都摆上来了,更衣回来的朝臣们美滋滋地品尝宫里的点心。

方从哲就问天子,“陛下确定皇后是英国公的嫡女了,册封妃嫔是不是还要选秀?明年就在京畿挑选秀女。”

只在京畿挑选好。范围越小,扰民就越少。

看不惯方从哲的人,这时候也赞同他的提议了。

朱由校笑着说:“内廷尚有宫女子千人,已经满额了,所以就不选秀了。再则朕也不准备册封妃嫔的。”

文官对天子不选秀没什么意见,不选才好呢,也免得内侍祸乱百姓。但是后面的不册封妃嫔的内容就大了。

周嘉谟觉得自己明白了天子的心意,这是准备学孝宗了。唉!到底年轻啊。公鼐都教了天子什么啊。

孝宗无孙带来的大礼仪之争难道公鼐忘记了吗?

一言难尽的苦恼,同时也出现在听了天子这话的所有臣子脑海里。

第855章 木匠皇帝110英国公带着护卫快马加鞭往府里赶, 也亏得已经起更了,大雪天的,路上也没有什么人, 不然以他那速度,啧啧,但凡碰着了哪个百姓, 或者被御史看到他在京师纵马, 定会弹劾他忘记自己姓什么的。

跟着他的那几十个护卫可不知道国公爷为什么这么兴奋,都提心吊胆地驭马紧紧地跟着,想方设法地要压下他的速度。

最后还惹恼了英国公, 换来跑马都跑不利索、碍事一个顶俩的斥责。

等进了府,英国公跑到二门前才跳下马。把马缰绳丢给跟在马后面跑过来的护卫, 顾不得拍打身上的落的积雪,就往正房去。

正房的院子静悄悄的, 只有他大步流星的脚步声。才到了门口呢, 丫鬟就打开门, 挑开棉门帘子笑着福身。

“老爷回来啦,夫人和大姑娘在里面说话呢。夫人好好说着话, 就说听到老爷回来的脚步声, 婢子还说老爷还要晚一些回来呢, 果然夫人说的没错。”

这丫鬟一边说话,一边伸手接过英国公落满积雪的大氅,又吩咐别的丫鬟赶紧拿鞋子来,把夫人预备的晚膳端来。

说话的丫鬟身材高挑, 英气勃勃的面孔,比十五、六的男孩子更有精神头。这是陪着英国公长大的家将的孙女儿,以前在家就跟着兄弟们一起习武,进府以后在英国公夫人跟前做到一等大丫鬟,年中的时候,在庄子上被张嫣看中,死活缠着亲娘要了去做陪练。

张惟贤见这丫鬟在,知道女儿是在里间陪着妻子呢。他在外心急,回到家中反而不急了。把外面的衣服、鞋子都换了以后,才施施然地进了东间。

女儿正站在炕桌边舀汤,妻子在炕稍,半跪在炕上给他烫酒呢。再一眼扫过去炕桌上摆着的大碗、深盘子,里面全都是他爱吃的菜,满满的欣慰涌上了心头。

“父亲,先喝点热羊汤,驱驱寒气。”张嫣待英国公搽过手脸,把面巾丢给丫鬟后,把大半碗羊汤端到英国公的面前。

英国公抽抽鼻子,“好汤。”

喝了一口又一口,大半碗汤下去,肚子里有了热食,立即觉得身上的凉气跑了大半。

“好喝?女儿按着母亲说的法子,看着厨娘煲了俩时辰呢。”

“好闺女。你哥哥们再是想不起来去给父亲煲口爱喝的热羊汤。”

英国公夫人嗔怪地瞥了丈夫一眼,给他倒了半盅的热酒。

“你儿子要是惦记着去看厨娘煲汤,你还不把儿子们打的爬不起来啊。”

“我就是那么一说,儿子就是不如女儿贴心嘛。”

这话说得英国公夫人立即高兴了,笑眯眯地又给他添了半盅酒。

“慢点喝,再吃点东西垫垫肚子。”

温热的花雕酒端在手里,色浓味醇,香气绵长。英国公这回只喝了一口,就搁下了酒盅,看着站在炕桌边笑而不语、给自己布菜的女儿叹了一口气。

“父亲先吃饭。天大的事儿吃饱了才有力气想法子呢。”

“我闺女说的对,先吃饱了再说事儿。”

英国公遂放下因花雕酒的别名是女儿红、是嫁闺女的喜宴用酒而涌起的别样心思,专心品尝眼前的美味佳肴。

“这个红烧羊腩进去味道了,不错。红烧鹿蹄筋也做的挺好的,入口即化。”

英国公边吃边赞,又哧溜进去半盅花雕。

“父亲,你尝尝这个鸡汁明笋,虽然清淡也不错的。还有这个韭黄也挺鲜嫩的,是花房里养的呢。”

“好,好。到炕上坐着去,地下凉。”

张嫣抿嘴一笑,上炕接过母亲的烫酒活计,隔一会儿给父亲倒半盅热酒。吃到一半了,英国公鼻尖见了一点蒙蒙的热汗,感觉这一天的凉气都被驱逐出去了。

酒足饭饱,几个丫鬟上前把炕桌上的碗碟都收拾下去,张嫣下地给英国公端来一杯山楂水。

“父亲,府里的供奉说了,让你晚上不要再喝茶,喝点消食的山楂水就好。”

英国公很给女儿面子地喝了一大口,酸酸甜甜的东西就不对他的口味,要是老妻给的,唔,也会喝的。

最多一小口。

“今儿回来这么早,可是乾清宫的事情不顺利?”英国公夫人搂着女儿问。

“今儿说的是吏部和礼部的预算,这俩部门的事情都没什么特别的。对了,咱们闺女的婚事今儿定下来了。”

“真的?”英国公夫人不由地抬高了语调,然后满怀疑虑地盯着英国公问:“不是在说明年的预算吗?怎么扯到婚事上了?七皇子和十公主可是才夭折的。”

“尊不让卑。天子明年冬月底就满孝期了,礼部明年的预算里,自然要做了天子大婚的那部分开销啊。”

“可终于定下来,过了明路了。阿弥陀佛!”英国公夫人揽着女儿念佛。“不然等过年的时候,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别人的问话了。预算这事儿做的好。”

“这回你终于好见人说话了。唉。”英国公摇头,一言难尽的模样。换谁的老婆、女儿有家不得待,要跑去外面庄子住到上冻,心里都不会舒服的。英国公这点儿小情绪,在妻女面前,基本可忽略不计。

“其实不用等过年,京师所有的人家就会知道这事儿了。”

“那是,六部有那么多人参加了预算呢。定国公也在?”

“在。”英国公简短地回答。

“阿弥陀佛!”英国公夫人又念了一声佛,如卸重负松口气。“京师的勋贵府邸,不用等明儿天黑就都能知道了。这回可没人上门再来问女儿的婚事了。”

“不过正式操办起来要等三月份,等那俩夭折的兄妹过了百日的。”英国公提醒妻子一句。“很可能婚期会在明年腊月。”

“定下来就好,晚点儿下旨咱们府里也多松快一些日子。唉,那俩孩子也可怜。我听说天子很看重很照顾弟弟妹妹的,专门在东六宫修了火炕、火墙呢。”

“天子这长兄如父做的挺到位的。可就是老天不由人啊。天家这些年不知道夭折了多少孩子了,也都是命数。闺女,你进宫以后可要记得对那几个公主、还有皇五子多关照一些。”

张嫣点点头,脸颊飞起红晕。

长兄在年初跟着天子去北征,每次从辽东写回来的家信里,都把涉及天子的、他亲眼见到的、无论巨细的事情都写了回来。这隔几日一封的家书,通过与军卒一样用膳等些微小事,慢慢勾勒出一个平易近人的天子。更是通过在辽阳城外、辽沈之间的那两场与建奴骑兵面对面相抗的指挥,在少女的眼前竖立了一个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统帅形象。

对这个敢上马持枪与建奴硬抗、而且能杀败建奴的天子,小少女的心里充满了敬意,不再是去年英国公初初提起婚事的时候,想与天子比试身手的心态了。

尤其是天子后来不仅俘虏了贼酋努/尔哈赤,还敢率军去追击几倍与自己的建奴,最后能够得胜凯旋,小姑娘的心思全变成敬佩。

胜一人、胜百人的勇士稀罕,能统帅千人、万人打胜仗的将军更稀罕。可是不仅能领军打仗、还能把天下大事、文武群臣都收拾得服帖的皇帝,早就已经俘获了一颗少女心。

在张嫣的心里,她是日夜盼着婚事能早点儿定下来、不要出什么变故的。这样有能为的男儿,在大明可是独一个。与父亲和长兄口里、信上的天子相比,这一年到母亲跟前提婚事的那些勋贵子弟,都差天子太多了。

“还有一个好消息呢。”英国公想到天子亲口说不准备册封妃嫔,当时简直要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了。没有别的妃嫔,就保证了太子会出自自家闺女的肚子。那张家以后就会有不弱于徐家的地位,甚至还会在声望上压过徐家。

见成功勾起了妻女的好奇心,他才慢悠悠地说:“天子说了他不准备册封妃嫔了。”

“我的儿,你真是有大福气了。”英国公夫人紧紧搂抱住女儿,眼睛都有点儿潮湿了。

英国公觉得有点点的不舒服,张家这几代就没有庶出的儿女,但是哪一代英国公也没少了姨娘、通房的。他没有庶出的儿女,但这些年来来去去的通房丫鬟就没有断过。夫人一直没对那些通房丫头之事说过什么话,原来是认为她自己的福气还不够大?

“闺女啊,这事儿天子说可以,你可不能拿这话去要求天子做到。你明白吗?”

英国公觉得非常有必要让老妻给女儿讲清楚这里面的弯弯绕绕。是个男人就没有愿意被妻子逼着不纳妾,一定要给女儿讲透彻、讲明白了。何况女儿要嫁的是皇帝呢。

张嫣是懂非懂,看看搂着自己激动的母亲,再抬头看看郑重其事的父亲,眨眨眼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父亲和兄长们都有通房丫鬟,家庙那里还供养了几个老姨娘……据说是曾祖父、祖父留下来的、坚决不肯出府嫁人的。她就从来没觉得男人只应该有妻子,更没有觉得有通房丫鬟有什么不对。

但是天子说不准备封嫔妃,她还是忍不住在嘴角绽开了如花般的笑意,那就是不会出现前郑贵妃那般的人物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