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扈三娘23(1 / 1)

彼岸繁花[综红楼] 林一平 6296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587章 扈三娘23

吴用的犹豫落在了戴宗的眼里, 戴宗向吴用拱拱手。

“学究,如今公明已远去, 若是由得李逵这么憋着, 迟早要闯出祸事来。我不忍心他随了我多年了。”

吴用慌不迭地还礼, “戴院长,非是我不肯带他, 我在大头领那里立了那军令状,真的怕扈三娘会借机会杀人立威。你看山上得罪她的这几人,哪一个不是要么死, 要么生不如死了!你再看顾大嫂俩夫妻,一个去了监察,手握整理内眷的权利,一个去了她的近卫, 早晚会成了她的近卫头领。”

戴宗点头叹息,“可惜了公明。”

是啊,吴用心里也是这样感慨。他好容易看好的一个人,就犯蠢惹了扈三娘, 然后就被飞剑削了脑袋。

唉,不能想, 想起来就伤心啊!

现在无论做什么事儿,都要先揣摩扈三娘的心意,都得小心谨慎、体察入微,哪里有宋江活着时候的惬意、哪里有晁盖做大首领时候的一言定乾坤的得意,当然也没有上梁山前的日子, 过的逍遥随意了。忍吧,看扈三娘对山上的事务都调动有方的,或许是能成就了一番大业的。

“戴院长,李逵的事儿,我劝你还是不要管了吧。他不是能听约束的人。别他什么时候惹事了,把你拖到绝地。”吴用犹豫了许久,决定劝劝戴宗放手李逵。

“你看扈三娘选的那几个小娘子,朱贵家的——是原来梁山留下的;阮家的——是和我们一起的;李应家的——才九岁,能做了什么,还不就是与她原是结识的;那萧让家的,又是另一伙谁也不靠的。这几个小娘子原说是晚上轮值,可现在天天跟在她身边,不说学文习武,就是看着这几个小娘子,她们的父母也会偏向扈三娘。她算计的太精明了,管钱粮金帛内库的,虽说是首挑能力强的,可也都是与咱们不密切的人。唉,没了公明,她没动任何人,就拉了一批人快死心塌地跟着她了,还让人说不出什么来。晁天王被她捧得高高的,如今是连大管家也不如。就连林冲都偏向她去了。”

戴宗细思扈三娘的那些人事安排,才惊觉扈三娘已经不动声色地、收了梁山的权利,也收拢了一些人到身边,他不得不佩服。

“学究,要是这样就算了。你也别为难了。李逵灭了扈家庄的满门,扈三娘没想起他,说不定还就是他的福分。”

戴宗黯然,心里哀伤为宋江不值,可也知道做不得什么。喟然长叹曰:“学究,早知今日,兄弟我不如任公明哥哥死在江州,还能保住他的一世英名。好过现在为了李逵,你我都束手束脚不得自在。”

吴用心里不赞同戴宗的话,原先与宋江关系近的人,那个不在好好表现自己,证明自己对扈女皇有用,谁会为李逵束手束脚了,扯淡呢。

但是戴宗去看李逵的时候,还是把吴用要下山的公干说给李逵。

李逵先是整日躺在床上养伤,伤好了却不敢出院子。闷在小院子里,没酒喝、没骰子赌,跟着他的那两个军汉,也悄没悄地不敢像往日那样与人争风头。他们仨真的是夹起尾巴在度日子呢。要不是这三人还要吃饭,得去伙房提饭,可真的就是不出现在人前、和死了差不多了。

李逵他太想下山走走散散心了。听说吴用立了军令状不敢带他。沮丧地说:“戴院长的心意,铁牛心领了。这山上除了你,现在再没人能想着我了。那花荣,哥哥当初对他是第一份地好,如今却投到一丈青那头。他怎么对得起哥哥待他的心肠?!”

李逵忍不住眼角又泛起泪花。他用指腹沾去眼泪,心伤不已。

“也是公明哥哥先算计她的,不然怎么会身败名裂。”戴宗说了一句公道话。

李逵可不认同这样的话。

“本就是花荣、秦明与一丈青混到了一起,什么是哥哥算计了他?!听说那晚你也去了的,你不是看到他俩与一丈青在一起?”

戴宗轻呵李逵,“你说的什么话,什么叫我也看到他俩与一丈青在一起?你莫要害死我。”

李逵这话说的太容易生歧义了。

“铁牛,你要知道祸从口出的道理。你这样说话,可是逼着扈三娘杀你呢。”

李逵撇头,双手捂脸,“戴院长,咱们还不如在江州过的快活。”

“那又如何?又回不去江州了!走到了这一步,总得活着,别自找麻烦不是?”

戴宗又叮咛了李逵几句,才抽身回去自己的住处。

李逵打发跟随自己的军卒,去打听吴用下山的时间、都什么人跟着去。那军卒在李逵瞪眼舞拳的威逼下,不得不去吴用的院子打探。半晌回来说道:“听说是晁天王、吴军师,还有才上山不久雷横雷头领一起去。”

李逵琢磨晁盖对自己颇看得上眼,在江州劫法场也算是有人情往来,心里打定了主意要跟着去沧州转转。

隔了几日,晁盖等金大坚伪造好个人的身份文书,在出发前先去聚义厅拜别扈三娘。扈三娘仔细叮嘱了晁盖等几句。

“晁天王,我已经知道你和军师与朱仝有旧,但若是朱仝不肯上山,你们切莫勉强他。尤其是军师,我知道你有百端的手段好使,但是你要记得那约法三章的军令状。水泊梁山现在可是缺人祭旗,我也缺少一个恰好足够份量的人违令,才好剥皮、点天灯立威的。”

这一句威胁,吓得吴用头皮发麻、浑身发冷。从扈三娘接任大头领以来,裴宣这个铁面孔目得了她的撑腰,那是任何人、任何事都比照这山上的军令戒律来执行。

吴用赶紧应了扈三娘的提点,连声保证或必然不会出累及无辜的主意,要是朱仝不肯上梁山,自己几个就多留些银两给他。

雷横跟着二人疾步下山,快到了金沙滩。他觑着周围没人,才悄悄问晁盖和吴用。

“哥哥,我看着大头领十分严厉,不是什么好交往的人。怎么让了这么个女人做头领?哥哥们也忍得了她?”

雷横心里还有一句话是原来写信不是说晁盖你做大头领、宋江做二头领么?怎么宋江的死,传出了那么一个名声,你这大头领的位置也没了?

晁盖叹道:“非是我愿意让位与她的,也不是谁推荐她上位的,是没人打得过她,唉!且你也看到她手腕高强,梁山这么大的寨子,也被她治理的整齐。”

吴用就说道:“不忍她如何?那是个能文能武有心计的女人。咱们动武打不过她,但只要守了寨子的军规戒律,也没看她针对或是苛刻了哪一个的。咱们在这里说句心里话,虽说一丈青不是须眉,但做起事情来,也真的是言出法随、没有弄些徇私舞弊、任人唯亲的憋气事情呕我们,也算是我们大家伙的福气。”

雷横知道自己如今只能在梁山混了,见晁盖和吴用对扈三娘也算是心服口服、言听计从的,就按捺下自己对女人做了山寨大头领的抵触心思,闷头赶路。

三人到了金沙滩,喊了守卫的军卒请当值的首领过来。等阮小五来了以后,吴用拿出寨子里放行的令牌,递给阮小五查验无误才得了出梁山的机会。他们仨才上了船正要驶离金沙滩,后面传来沉重的脚步声和吆喝。

“哥哥们且慢些,等等我一道。”

吴用听着这喊声就皱起了双眉,是李逵!唉,这冤孽,他这是来找死的吗?

李逵跑的呼哧带喘的赶过来,对着几人拱手,咧着大嘴笑道:“好让我这一通追赶,总算是赶上哥哥们了。”

晁盖因李逵在江州就宋江的表现,对李逵印象不错。

“黑旋风,你赶我们做什么?可是有什么东西要我们捎带?”

李逵抬脚就要上船,一边还满不在乎地回答晁盖的问话。

“哥哥好心情,兄弟我是在寨子里憋得很了,要出去散散。”

晁盖皱眉,“李逵,你有出山的令牌吗?”

李逵晃着大脑袋,“出山还要令牌?没有,没有,要那个鸟牌有么用?我就跟着你们去沧州走一圈也就是了。”

吴用深吸一口气,按捺性子劝道:“山上重新定了军规戒律,无令牌出山,抓到了就是三十军棍。你犯到一丈青的手里,她三军棍就能打死你了。”

李逵上船的脚步停下来,他转着眼珠想了一会儿说道:“你们不说,还有阮小五,你也别说,她在聚义厅怎么会知道。”

吴用恨得咬牙。

“李逵,我与大头领立了军令状,其中一条就是不得带你去沧州,你要害我被杀头么?”

李逵停下上船的脚步,迟疑道:“怎么会这样?为什么我不能去沧州?”

吴用冷笑,“李逵,你是随心所欲惯了的人,现在梁山没人能约束得了的。你要是去沧州闯下了什么祸事,那就是给梁山招惹了仇敌、败坏了梁山的名声。”

李逵不在意,“嘁,但当我不晓得梁山好汉的名声怎么来的?我如何会败坏了梁山的名声?军师也不用趁着公明哥哥不在了,就这样欺我。”

晁盖看两人说僵了,劝李逵道:“你没有下山的令牌,赶紧回去。不然给巡山的军卒看到了,真的会报给了裴宣的。你是知道他不会容情,必打军棍。快回去吧。”

李逵无法,讪讪地下船,眼望着晁盖等人离开了,心中犹自愤愤不甘。他转去金沙滩水寨的芦苇丛里,终于给他寻到了在水里轮值、等候接人的小舟。骗得军卒把船摇到岸边,他跳上船说:“载爷爷过去。”

那军卒问他要令牌,好找当值的首领核对。

李逵骗那军卒道:“军师在前面先走了,令牌在军师手上呢。你快摇船去追,追上了就能看到了。”

那军卒犹豫,也害怕李逵,畏畏缩缩地说:“李头领说了要先查验了令牌才能动船的。”

李逵不耐烦了,“爷爷的拳头就是令牌。你是要爷爷一拳头打死你么?都说了令牌在军师手上呢。”

那军卒推脱不了,只好载了李逵离岸。可船到水泊中间深水处,他却一个猛子进了水,泅出老远才露了头。气得李逵要抛斧子又舍不得,他右手伤后就使不得力气,故下山就只带了一把斧子。他望着那军卒破口大骂,无非是等爷爷砍你头、挖你心肝等等。那军卒也不还嘴,三五下就划水去远了。

李逵无奈只好自己去弄那小舟,开始船在水中打转,一会儿李逵就摸到了窍门。他乐得哈哈大笑,双手弄桨飞快往对岸划去。

却说阮小五得了那军卒的禀报,立即带人去追李逵。他方到水泊边上,远远见到李逵已经到了对岸,弃舟登陆了。

阮小五气得跳脚,浪里白条张顺安慰他道:“你把实情报给李俊去,自有裴孔目的军棍等着打他。”

阮小五按着程序先把李逵的事情,上报给水军的头领混江龙李俊。

李俊救过宋江三次,宋江在坐了二头领的交椅后调整水寨,把他提为水军的第一头领。他与阮小二共同镇守东南水寨。李俊听得了阮小五的禀报,说李逵混骗得了船,去追赶晁天王和军师沧州了。

他对阮小五说道:“这事儿不怪你。是李逵这厮骗了军卒在先,又胁迫军卒在后。也不怪那军卒。那军卒警醒猜到李逵是没有令牌,才跳水回来报信。这厮的事情牵扯不到你身上,我陪你一起去见大头领。黑旋风他这是找死呢!”

李俊和阮小五到了聚义厅,把事情一说,扈三娘立即道:“李俊,你与阮小五带人骑马,把李逵拦回来。”

李俊抱拳,大声道“末将遵令”,转身就带着人去追赶李逵了。

作者有话要说:  时间过得好快啊,转眼间就开文一年了

第588章 扈三娘24戴宗见扈三娘要派李俊去拦李逵, 上前一步对扈三娘请命:“大头领,让末将去追李逵吧。在江州的时候, 他在末将手下做了多年的牢子, 与别人桀骜, 在末将面前也还算驯服。李俊怕是辖制不了他。”

扈三娘对裴宣说:“裴督察,你来给戴院长讲讲这里面的道理。”

裴宣上前先对扈三娘抱拳行礼, 然后才对戴宗说道:“戴院长,这事儿不是由谁去追李逵的,道理在于他若是把梁山的军规戒律放在眼里了, 哪怕是任意挑出来一个童子军,拿了大首领的令牌去追,他也应该回来的。”

戴宗听罢心头发凉、暗暗里叫苦,只能盼着李逵见到了去追赶他的水寨军卒, 能够立即回心转意,好好地跟着李俊回来,乖乖领了三十军棍也就是了。要是不回,可就麻烦大了。

扈三娘轻描淡写处理了李逵的事情, 然后所有的人,都按着日程跟着扈三娘去看火炮试射。说句实在的, 李逵要是不出来蹦跶这么一下,梁山的很多人都快忘记有他这一号人物了。

自从扈三娘做了大头领,让裴宣重新修订了军规戒律后,扈三娘把所有人粗暴地划成三部分,作战、后勤(含预备)、督察。裴宣的位置先定在总督察, 监督山寨所有人的行止。待秋高气爽、到了公孙胜测算的良辰吉时,从扈三娘开始,各人都可以在拜过后山的英烈祠后,得到相应的将军等称号。

而前面提到的童子军,就是梁山满了十周岁的孩子,不分男女都要加入的。五岁就上学的孩子,先加入童子军的预备役。十五岁以后童子军转为军卒的预备役,按个人能力等综合评定,分去梁山的那三部见习。

十五岁以下的孩子,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读书。萧让、蒋敬、吴用邀请了几位不第的秀才、举人上山,教导山上的所有人读书识字。而山寨里数术颇好的一些人,以蒋敬为首,承担教导算数、数学。蒋敬看乐大娘子教了一阵子算筹后,为着算筹不如算盘简便易用,把算盘在童子军里推广,美名其曰还可以用做护身的武器。

寨子里每个人都很忙。除了那些六十岁以上、自认是再无一点儿能力的人,可以从容地白吃白喝。当然这样的人,寥寥无几。只要略微还有一点儿的能力,就会去后勤帮忙,比如说看五岁以下的孩子,陪这些孩子玩耍,是这些年龄大的老人家抢着要做的事儿。

一些被被淘汰下来的年老羸弱、不适合继续做战兵的,则去后山养战马、去后勤的伙房、菜地等处。

陆地练兵归了林冲、秦明、花荣三人教导。几个月下来,鸳鸯阵已经初步见了端倪,成效斐然。水军归李俊指挥、教练,还有张顺、阮家三兄弟这几个做头领,与李俊一起教导军卒,也都很认真、很卖力的。

山寨最忙的人,蒋敬要算是其中的一位了。他不仅要管着所有人的读书、数术的普通学习,还要给山上所有数术学习有天分的人开小灶。因为扈三娘给他看了一些图纸,那些要制造出精密的□□、火/炮、火/枪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大量的计算。

另一位就是公孙胜。他每天守在锻造熟铁、铜、□□那片作坊。那是梁山的重中之重的禁地。严禁任何人无令牌进出,也严禁任何人带进、带出任何物品。为了保密,公孙胜严格按照扈三娘的指令,每部分的零件都按照标准生产,以后由使用的战兵自己进行组装。哪怕生产环节发生叛离了,也不虞有泄密的可能。

当然略微重要一点儿的部分,由公孙胜动手去装。而最紧要的部分,还是由扈三娘自己动手去做、去装配。

对此公孙胜是彻底地服了扈三娘。

要说不是天授,就扈三娘这样偏居一隅的女子,怎么能做出这些大杀器。

第一架火炮完全是由扈三娘和公孙胜俩人组装完成。扈三娘特意选了晁盖和吴用离山的日子来试炮。

公孙胜充当炮手,他在扈三娘仔细调验后,做出一幅莫测高深的模样,连发了三炮。等硝烟散去后,梁山众好汉看着千米之外被火炮夷为平地的山石堡垒,脑袋转得快一点的都知道,在这样的火器面前,既往崇尚的武功等能力,要在火炮面前退避三舍了。

秦明忧心忡忡、满腹心事地来找扈三娘。

“大头领,是不是有了这火炮以后,就要减少操练军卒的鸳鸯阵、还有他们个人刀枪对战的能力?”

扈三娘摇头,“秦统制,这火炮只适合用在双方的军卒接触前。至于接触后,还是要靠鸳鸯阵、还有你们的刀枪发挥作用的。”

“不能用火炮把敌军都炸了?”

秦明问的这话是代表那些没见过火炮的将领。大宋朝廷也有火器,不过都是在边关和东京,管理的非常严格。秦明自己也没接触过,所以怎么也对阮小二那些人说不清楚。至于林冲,他的职责就是教练京营军卒的刀枪,也没有摸过火器。而林冲听说的那一点儿有关火器的闲话,也是不足以安稳了梁山好汉们的忐忑。

“我也想啊,可是现在还是做不到的。”扈三娘看秦明的样子,想着与他有同样想法的头领不会少,就只好多解释几句。

“一则现在的火炮打的还不够精准,总有人能在炮火下存活,骑着马冲出来。二则还有阴雨天等自然条件的限制,比如下大雨的时候,火炮可能没法使用。最重要的是一发炮弹多少银子啊?我们梁山现在还烧不起钱。等我们银钱足了,凡是对阵就先火炮炸个百十发甚至更多。你让那些头领都定下心神,好好去操练军卒。我们目前拥有的火炮数量,只能在攻城、还有两军对垒前先用一点儿,以图击溃对方的士气,打乱对方的针脚罢了。”

“大头领,要是能打乱了敌对的士气和阵脚……”

剩下的话秦明不用说了,扈三娘也知道他的意思了。

“所以要多做些火炮,二来也需要调/教出能开炮且射准的炮手,这都要数术学的好的。你明白吗?”

秦明立即领会扈三娘的意思。

“大头领放心,末将会督促军卒,好好跟着铁算子学习的。”

秦明获得扈三娘的解释了,底气充足地去聚义厅给其他将领讲解了。然后汇同林冲、花荣一起去校场,继续督促军卒练习鸳鸯阵。

所有人都很忙。只有李俊不得不放下手里的正事,和阮小五带着十来个军卒,骑马去追李逵。

再说李逵上岸以后,他把小舟随意地丢弃在水边,仰天长笑了一阵子。多日来龟缩在小院子里的郁闷,都随笑声发散了开去。然后他“呸呸”了两声,自觉吐出了所有的晦气,大踏步往西北疾走,要赶到晁盖和吴用的前面去。

还别说,李逵真的就从荒郊野外超越到晁盖等前面了。

李俊和阮小五带着十来个军卒,一路骑马沿着大路追赶,很快追上晁盖三人,却没有见到李逵。

李俊勒马拦住了三人的去路,跳下马和阮小五一起给晁天王、吴军师、还有雷横问好。不等他发问,晁盖就急急问道:“小五哥、李俊,你们这么急着赶来,可是山上发生什么事儿了?”

李俊知道晁天王更信阮家兄弟,往后略避了一点儿的身子,让阮小五出头回话。

阮小五见晁天王发问,就上前回答。

“好叫哥哥们知道,李逵那厮下了船以后,往东南水寨那边去,骗了岸边一个当值的军卒,抢了小舟离山了。大头领令我们把他追回。你们可见到他了?”

吴用“哎呦”一声,叫了一个不好。

“哥哥们,兄弟我担心李逵抄去我们前面了。”

晁盖是很相信吴用的判断,他立即着急起来,也跟着叫不好。李逵灭了扈家庄的满门老幼,不犯到扈三娘的手里,还能苟且偷生。

“刚刚真该把他送回山上的。”

晁盖说这话,雷横就猜出晁盖对李逵心里有偏。他劝说晁盖和吴用等人,“不若我们继续往前赶路,看到他就劝他回去?”

李俊与雷横不熟,阮小五还欠了雷横和朱仝的情呢。

他向雷横抱拳解释道:“雷都头,你上山的时日浅,还不知道那一丈青的军规戒律,比朝廷的律法还严格许多。偏那铁面孔目裴宣做起事情来,是一点儿的情面和往来都不顾及的。李逵犯了私自下山、造骗警戒小船这两条的过错,这一场军棍的好打,怕是他挨不住的。若是再有别的事情,怕大头领说的多日的要杀人立威,他就逃不掉了。”

然后又压低了声音,对雷横道:“且他之前还杀了扈家庄的老老少少,一丈青与他有着灭门之恨呢。”

雷横听了阮小二这话忍不住跌足顿道:“晁天王,吴军师,还是看看怎么把他弄回山吧,不然可怎么好。”

吴用对李俊说道:“我们仨走的慢,让军卒让几匹马出来,咱们分两伙往前去赶他。总是在一起相处了这么多天的兄弟,且公明哥哥活着的时候,他对公明哥哥也是言听计从的。能劝回去自然好,不然咱们不看僧面看佛面吧。”

阮小五忍不住问吴用,“军师,要是李逵那厮不肯回山上,怎么个不看僧面看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