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患说出来。
“王上,有一句话,末将不得不说,若是晋军之中,有异人可以借来东风,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是否铁索连船,还请王上仔细斟酌。”姚襄正色说道。
这种回答极为狡猾,若是最终赵军获得了胜利,功劳自然有姚襄的,万一渡口突然出现东风,赵军战船被大火烧毁,那么责任也是石虎的,因为,姚襄已经提出来借东风这种可能,若石虎执意铁索连船,那么主要的责任自然就落到了石虎的身上。
一听借东风三字,石虎蹙眉犹豫了一会儿,顿了顿,大声道:“晋军之中岂有如此异人,本王心意已决,明日开始铁索连船。”
“王上圣明。”姚襄连忙恭维了一句。
石虎看向众将,大声道:“若是将我军的战船全部用铁索连在一起,挥师南下,诸将觉得我军有几成胜算啊”
“王上,若是如此,我军当有十成胜算。”
“末将以为,我军必胜。”
“千艘战船连在一起,犹如铁板一块,晋军完全不是对手。”
诸将都觉得若是石虎使用铁索连船,赵军必胜。
“姚爱卿,你觉得呢”见唯独姚戈仲不说话,石虎刻意问道。
姚戈仲怔了一下,抱拳道:“王上圣明,我军当必胜。”
“哈哈哈哈”见姚戈仲也如此说,石虎兴奋了起来。
片刻之后,石虎下令,从即日起立即进行铁索连船,两日内必须全部完成,而后让士兵适应三日,五日后,大军南下,踏平江南。
两日后,赵军的数千艘主力战船,全部用铁索连在了一起,少的五十艘连成一个整体,多的则高达一百艘,从远处看去,气势颇为壮观。
如此壮观的景象如何能躲过晋军斥候的眼睛,很快,赵军铁索连船的消息就传到了南岸的晋军大营。
得知赵军将大批战船连在一起,晋军的水军将领们都感到无比的紧张,熟悉水战的他们心里都很清楚,赵军的战船连在一起,就犹如铁板一块,再也无法分割,从而各个击破,而且,不适应水战的赵军士兵,在连在一起的战船上如履平地,战斗力将大大提高。
为了增强实力与赵军的连环船相对抗,渡口的水军向京城以北渡口的守军求援,不过那里的水军只有三千人马,还要保障京北渡口的安全,受朝廷的直接管辖,因此,能否得到朝廷的同意,水军将领也不抱太大的希望。
相比水军将领的紧张,华安的北伐军倒是还算镇定,因为,擅长陆战的北伐军对水战的精髓并不了解,自然也就看不出赵国战船连在一起的优势。
不过,身为北伐军主将的华安,却对赵军的连船深表忧虑,熟读兵书的他,自然知道连环船的巨大威力,赵军有了连环船就犹如在江水上架起了一座浮桥,赵国的十万大军,可以凭借这座浮桥横渡江水,从而进一步踏平江南。
“大哥,渡口方向增援了一千水军援兵,是从京北渡口方向来的。”王三走进中军大帐,向华安汇报。
“哦,知道了。”华安轻轻的回了一声,似乎并不将这种小事放在心上。
“大哥,那一千水军的旗舰上写着一个王字,多半是扁头这小子。”王三信心十足的猜测道。
“扁头。”华安闻言一惊,站起身来,道:“真的是扁头么,都好多年没见了。”
正文第三百六十二章人工造雾
“大哥,是不是,我们过去看看不就知道了吗”王三说道。
华安点了点头,道:“好,我们亲自过去看看。”说着和王三向渡口方向走去。
在乌江渡口南岸,奉命增援的王扁头带着麾下的一营水兵,乘坐五十余艘战船抵达了乌江渡口。
当王扁头登上渡口的那一刻,华安和王三已经站在那里等着他了。
“扁头,真的是你。”王三一见扁头,连忙迎了上去。
“扁头,十八年不见了,还认得哥哥么”华安笑着问道。
王扁头闻言一怔,连忙走向华安,高兴的说道:“大哥,嘿嘿”
三人在一起寒暄了一阵,而后便沿着江边向西散步,一路上,三人除了感情的交流,谈的最多的便是对赵军铁索连船的看法。
王扁头奉命增援的时候,已经知道对岸的赵军将士,用铁索将战船连在一起了,因此,一路上也是忧心忡忡,心里着实缺乏必胜的信心。
赵军铁索连船,火攻自然是最佳的选择,但对如何使用火攻,三人一时间都想不出什么稳妥的招数。
毕竟,此时刮的是西北风,无论怎么放火,最后被烧的一定是晋军自己的战船。
“大哥,若是我军的小船可以深入到赵军水寨的内部,在赵军水寨的正中心放一把大火,一定可以彻底烧掉赵军的铁索连船。”王扁头正色说道。
王三听了,摇了摇头,道:“这不可能,赵军水寨外围,涉水搭建了高达四五丈的箭塔和霹雳塔,只要我军进入赵军水寨的一箭之内,便会遭到赵军大量弓弩和霹雳车的袭击,同时,赵军大营内的零散小船也会前来拦截,我军火船绝不可能混入赵军的水寨之内。”
听了二人的议论,华安陷入了沉思,王扁头所说的深入赵军水寨内部,的确是个不错的建议,只是操作起来实在是太难了,若要神不知鬼不觉的将几十条火船开进赵军水寨,实在是太难了。
“怎么样才能悄无声息的,将火船运进赵军水寨之内呢”华安自言自语了起来。
“大哥,这根本就不可能,赵军士兵又不是瞎子,就算是夜间,赵军箭塔上的火把,也可以将附近的水面照的很亮,犹如白天一般。”王三说着摇了摇头,在他心里,这种情况根本不可能发生。
王扁头思索了片刻,道:“大哥,若是江面上笼罩上一层大雾,我军的火船便有机会悄悄的深入赵军的水寨内部了。”
华安闻言眼前一亮,道:“是啊这倒是一个好主意,大雾天,伸手不见五指,赵军箭塔上的士兵一定发现不了我军的火船,而我军就有了火攻的机会了。”
“大哥,江面上几乎每天都是雾蒙蒙的,但伸手不见五指的大雾倒是极少的,要不了多久石虎的水军战船就要南下了,我军还能等到大雾的那天吗就算等到了,既然伸手不见五指,我军又如何找到赵军的水寨呢”王三一连提出了两个问题。
王扁头一听,连忙道:“找到赵军水寨倒是不难,只要我军前往对岸一次,记住赵军水寨的方位和距离,即使闭着眼,我也能找到赵军的水寨,至于江面上何时有大雾,我就无能为力了。”
“扁头,你真的可以闭着眼找到赵军的水寨。”华安连忙问道。
“只要记住赵军水寨的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