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32 章(1 / 1)

晋霸天下 御览山河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利了。”一名部将忧虑的说道。

“将军,晋军突然增援了十万兵马,近期一定会对我军采取行动。我军要做好全面的防备才是。”一名部将立马猜到了晋军可能会采取行动。

慕容恪闻言,点头道:“本将也觉得晋军接下来会采取行动,所以才与诸位商议,如何应对晋军可能采取的行动。”

“末将觉得,晋军必然会向我军的某一方向发起进攻,而这个方向必然是我军的最薄弱部分。所以,我军要做好薄弱环节的备战,严密防御敌军突袭。”一名部将说道。

慕容恪赞赏的看向这名部将,正色道:“说的好,本将也是这么想的。而我军的薄弱部分自然是左翼,所以,要通知左翼的兵马,做好全面的备战。”

显然,慕容恪也意识到,左翼的兵马太杂,除了两万燕国大军,还有增援的扶余、濊貊和挹娄的八万兵马。四方兵马是四个心思,难以拧成一股绳,一旦遭遇强敌攻击。可能会因此而溃散。

众部将闻言,皆非常认同,并表示会立即备战,并全面关注晋军的动向。

在蓟城的燕王宫之中,燕王慕容俊显得极为焦躁,慕容恪汇报的重大消息。就像晴天霹雳一般,让他如遭雷击。

他如今已经没有兵马可增援前线了。而晋军在洛阳城方向,却还有很多兵马。后备力量可谓极为充足,而在国力方面,燕国也无法与大晋长期对抗,长此以往,燕国必然会崩溃。

很快,闻讯赶来的众臣子进入了大殿,并按照官职的高低,站在慕容俊的身旁。

“王上,听说晋军又增援了十万大军,形势对我军非常的不利啊”一名大臣说道。

“是啊大王,晋军越来越多,而我大燕已经没有后备兵马了,国库也已经耗尽,我们当早作打算才是。”又一名大臣说道。

慕容俊闻言,无奈道:“我大燕的难处,本王岂能不知,不过,眼下局势如此,本王又能有什么好办法呢”说完无奈的叹息了起来。

一名大臣跪在地上,抱拳道:“大王,微臣有肺腑之言,不吐不快,眼下晋军已经打出收复幽州和平州的口号,而且,从当前的形势看,晋军的口号并非只是为了鼓舞士气,而是已经下定决心要收复幽州和平州,在这种情况下,大燕是耗不过大晋的,与其国力衰竭而亡,不如主动献出幽州和平州,投降大晋。”说完以头抢地,直至出血。

“割地投降,哼”慕容俊闻言,显得非常愤怒,眼下,除了幽州和平州的昌平郡,剩下的领土早就因为请求援军的缘故割让出去了,若是再将幽州和平州还给大晋,大燕国就没有一寸土地了,如此,大燕也就亡国了,这种情况他如何能够容忍,为此,自然是暴躁如雷了。

不过,他自己心里也非常清楚,眼下大燕国的实力,的确已经无法同大晋王师对抗了,长期的消耗下去,必然会导致亡国,但他就是不甘心,不甘心投降大晋,不甘心失去祖先好不容易才开拓的疆土。

“王上,不能投降,若是投降大晋,我等臣子可以进入洛阳城继续做官,但王上却一定不会有这么好的待遇,王上毕竟做过王者,大晋如何能够容忍王上的存在,只怕身首异处在旦夕之间啊此子为了个人的私利而误导王上,其心可诛。”一名大臣愤怒的吼道。

“没错,王上,我大燕国的勇士是没有怕死之辈的,只要我们还有一口气在,就一定要与晋军血战到底,绝不妥协。”又一名有血性的大臣,大声吼道。

慕容俊闻言,认可的点了点头,很显然,通晓历史的他,对王者投降后的下场非常的清楚,他若是投降大晋,要么被处死,要么被监视居住,做个笼中之鸟,个人的尊严将荡然无存。

对于有着天生雄才大略的慕容俊来说,这样的日子是难以忍受的,他宁愿战死沙场,也不愿意如此苟活于世,能够被人装在笼子里欣赏的只有鸟雀。而慕容俊是苍鹰,苍鹰向往广阔的蓝天,绝对不能忍受被关在狭小的鸟笼之中,否则将以死抗争,以获取应得的尊严。

“本王心意已决。誓与大燕共存亡,绝不投降晋国。”慕容俊正色说道。

“微臣愿意誓死追随王上。”众大臣见状,连忙表达忠心。

随后,慕容俊下达命令,将那名跪着请求投降的大臣拉出去斩首,以警告众大臣。再有敢言投降者,就是这样的下场。

晋军的部署行动是非常迅速的,仅仅用了一日的时间,便全部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向燕国方向发起进攻。

为了配合东路军的行动。中路和西路都同时向当面的敌军发起低烈度的进攻,以牵制当面的敌军,让其不能增援潞县附近的兵马。

在距离潞县不足五十里的一处高地,张蚝与诸葛雄麾下的二十万精锐大军已经准备就绪,只等一声令下,便可以立即向潞县方向进发。

“诸葛将军,时间已经差不多了,我们出发吧”张蚝急不可耐的说道。

诸葛雄点了点头。正色道:“将军所部为前军,我部大军为后军,立即向潞县挺进。”

“好。就这么定了。”张蚝高兴的答应,并立即亲率麾下十万精锐骑兵,向潞县方向挺进。

在一个时辰之后,张蚝麾下的兵马便已经全部离开了,此时,诸葛雄便率领麾下的十万大军拔营而去。跟随在张蚝大军的身后。

晋军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自然是无法逃过燕军斥候的。在诸葛雄亲率十万大军增援东路军的时候,燕国方面就已

经猜到晋军的企图了。并让慕容霸立即开始积极备战,同时,从中路军抽调五万精锐,驻屯在蓟城和潞县之间,只需大半日的时间便可以增援潞县,以防潞县的十万兵马挡不住晋军的优势兵力。

此时,晋军开始向潞县挺进的消息,也传到了潞县的燕军大营,燕国大将慕容霸得知晋军二十万精锐正向自己杀来,心里非常的紧张,他麾下能够使用自如的兵马仅有两万,剩下的八万大军全都是扶余等国的援军,战事激烈的时候,未必一定能调得动,这让他万分的焦急。

与慕容霸一样,扶余王、濊貊王、挹娄王等人也全都非常的忧虑,他们前来相助燕军,一是为了还人情,不想白占燕国的便宜,二是为了让晋军知难而退,从而保住燕国,毕竟,晋军这些年的扩张太厉害了,他们担心唇亡齿寒。

不过,扶余王等人,却不愿意为了燕国,而将自己麾下的精锐兵马全部拼光,因为这样损失就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