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非常巨大的优势,而且,此次北伐的理由非常充分,也算是师出有名,所以,晋军的胜算自然更大。
经过整整一日的准备,慕容恪首先率领五万精锐兵马向辽东奔去,剩余的十五万大军正在各地紧张的准备,晚一日便可以出发。
燕国大规模的集结兵马,自然很快就被华安派遣的斥候发现了,他们立即飞鸽传书,逐步将这一消息,向洛阳城方向传达。
仅仅一日之后,坐镇冀州的谢艾便得知了燕国兵马向辽东进军的消息,而此前,谢艾已经得知华安正在调遣二十万兵马前往河北,准备让自己统领四十万主力大军北伐燕国,所以,在得知燕国向辽东调兵的消息之后,谢艾立刻就意识到,燕国的目标是先荡平辽东,解除后顾之忧,然后再集中精力与自己对抗。
既然已经得知燕国的计谋,谢艾自然不能等候二十万援兵,而是要立即向幽州发起进攻,以缓解辽东方向的压力,同时,立即派人通知辽东的王午,让其立即做好应变的准备。
很快,谢艾下达紧急动员的命令,让冀州所有主力兵马立即向高阳城方向集结,准备提前向燕国发起进攻。
另外,邓羌和杨安麾下的十万大军已经渡过孟津渡口,并抵达黄河北岸,为此,谢艾立即下达命令,让邓羌和杨安二人麾下的兵马,不必等候桓冲的荆州军,立即向高阳城方向开进。
此时,在河北和辽东的大片区域,燕国和大晋都在磨刀霍霍,一场决定大晋雄起和燕国存亡的大战即将爆发。
几日后,奉命北上的桓冲军团抵达了洛水的南岸,由于天色已经比较晚了,为此,桓冲决定让麾下大军停下来宿营,第二日再搭建浮桥渡过洛水。
看着眼前波光粼粼的洛水,桓冲在心里计算第二日搭建浮桥的时间,以及麾下部队渡过浮桥所需的时间,粗略的算了一下之后,桓冲便返回中军大帐,与部下商议第二日渡河的各种事情。
“将军,北岸有一支兵马正在搭建浮桥,好像是洛阳城方向的部队。”一名亲兵走入中军大帐,大声说道。
桓冲闻言一愣,此处渡河地点距离洛阳城足有三十里之遥,他没有想到华安居然派遣部队前来搭建浮桥,如此便省了他很多事,带着好奇,桓冲与麾下的部将走出中军大帐,前去岸边查看。
这一支千余人的舟桥部队自然是华安麾下的兵马了,而华安之所以派遣他们前来为桓冲麾下的兵马搭建浮桥,完全是为了让桓冲麾下的兵马能够早些渡河,以尽快增援河北,燕国兵马的异常调动情况,已经传到洛阳城,而谢艾让邓羌和杨安麾下的兵马尽快增援高阳城,华安也已经知晓,并非常赞同谢艾的应对之策。
“将军,既然洛阳城的兵马已经为我们搭建浮桥,我们明日一早就可以直接渡河了。”一名部将高兴的说道。
桓冲点了点头,正色道:“没错,这倒省去我们很多麻烦,哈哈走,我们回大帐。”说完向大帐方向走去。
一个时辰之后,亲兵再次奔入中军大帐,汇报道:“将军,浮桥已经搭好,洛阳城的一名校尉有急事要见将军。”
“什么,这么快就搭好了。”桓冲感到有些不可思议,身旁的众部将也同样感到非常的惊诧。
“让他进来。”桓冲轻声说道。
很快,一名校尉走了进来,并告诉桓冲,大晋与燕国的战争已经迫在眉睫,并让他们加快行军速度,以尽快抵达河北。
听说战争即将爆发,原定的会师计划已经改变,桓冲不由得紧张的吁了口气,并询问粮草的情况。
校尉告诉他们,沿途粮草充足,孟津渡口已经集结了数千艘大小船只,让他们直管放心北上。
桓冲在与麾下部将,进行一番商议之后,决定第二日凌晨便开始横渡洛水,渡过洛水之后,以最快的速度奔向孟津,并在傍晚之前,让全部人马渡过黄河,抵达黄河北岸。
正文第一千零五十一章晋军逼近易水
冬季渐渐来临,天气变得越发寒冷,在中原一带倒也冷的不是太明显,不过,辽东地区的气温却已经降至冰点。
就在燕国大将慕容恪亲率五万精锐向辽东进发的时候,辽东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雪,道路被大雪完全覆盖,为此,给慕容恪麾下大军的行军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大大拖慢了大军的行进速度。
此刻,王午麾下的主力兵马正部署在辽东北部的几座城池之中,其中,襄平、居就、新昌、安市和汶县各有一万兵马,其余的数万兵马,则部署在南部的金州城和南关城,以及棋盘关、碧海关和马右津渡口。
王午军团的部署可谓是北重南轻,这也与他们所面临的威胁有关,毕竟,南部是三面环海的半岛,战备压力很小,而北部则同时面临燕国和高句丽,尤其是辽河西岸的燕国,实力不容小觑,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镇守辽东的这些日子里,王午每隔一日都会收到洛阳城方向传来的各种消息,并根据这些消息做出相应的部署,尤其是得知燕国参与何忠密谋之后,更是加强了战备,并派遣细作前往辽河西岸,对燕国大军的战备情况进行探查,以便随时掌握燕国大军的动向,以免遭到突袭。
这一日,天空下着鹅毛大雪,整个襄平城完全笼罩在一片白雪世界之中,不过,坐镇襄平城的王午却没有欣赏雪景的雅兴,他内心显得非常的忧心忡忡。
就在刚才,他收到了谢艾的示警,得知燕国大军已经向辽东杀来,这让他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燕国兵马的战力非常强悍,而且此次进犯辽东的兵马足有二十余万,实力极其强悍,尽管有辽河阻挡,但王午仍没有足够的信心可以挡住燕国主力大军。
在坚守还是撤离的选择中,王午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作为镇守辽东的主将,他自然不愿意放弃大片的辽东土地,留下临阵脱逃的名声,但若是一心坚守的话。不足十万兵马挡住燕国精锐主力的希望并不是很大,若是所部大军全军覆没,他仍然要留下败军之将的名声,甚至,他的这条小命都很有可能会搭进去。
为了应对眼前的危机。王午召集麾下的几名部将,准备与他们好好商议一番,以确定应对之策。
很快,魏统乐弘等几位部将就抵达了王午的中军大帐,并询问发生了何事。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