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因为兴修水利而损害军队的利益,这一点极为难能可贵。
河北方向的水利建设如此的顺利,这让华安放心了不少,并让华安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兖州方向。
兖州方向的局势越来越紧张,而与此同时,在江南的建康城方向也发生了一件大事,那边是皇太后褚蒜子罢免了殷浩的扬州刺史的职位,并让谢安取而代之,至此,扬州军团的指挥权归谢安所有。
当然,谢安之所以能够顺利取代殷浩,除了皇太后褚蒜子的提携之外,他自己的努力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建康城的这些日子里,谢安处置了很多棘手的问题,并得到了朝廷内外的一致好评,因此,扬州军团的将士都很服他,在殷浩屡战屡败的情况下,朝廷让谢安
取而代之,这些将领自然不会反对。
而谢安在取得扬州军团的主导权之后,立即对扬州军团进行了改革,对于那些没有战斗力的老弱士兵,立即进行裁撤,并让他们返乡务农,而对于装备缺乏的部队,立即进行适当的补充,同时,加强各支部队的训练,尤其是让那些缺乏训练的军队,加大训练强度,以迅速提高战斗力。
当然,由于扬州地处江水下游,而且东面便是大海,为此,谢安极为重视水军的建设,他不但调拨军费维修现有的战船,而且,还征集工匠,打造更多的优质战船,以全面提高扬州水军的战斗力。
水军将士最基本的能力便是水性,为了让扬州军团的水军将士,成为全天下最优秀的水军将士,谢安要求麾下的所有水军士兵,必须精通水性,凡是水性不好的士兵,立即淘汰出水军的队伍,让水性好的人进入扬州水军之中服役。
而谢安之所以要全面提升扬州水军的战斗力,为的便是维护大晋朝廷的统治,让那些想要觊觎大晋江山的人望而却步。
谢安的大规模改革,完全是为了大晋朝廷着想,为此得到了皇太后褚蒜子和众多朝廷大臣的支持,并非常顺利的开始展开工作。
正文第八百八十二章蠢蠢欲动的扬州军团将领
扬州军团所控制的区域,除了扬州的大部分土地之外,还包括徐州的大半土地,以及豫州和江州的一小部分,所以,总体来说,扬州军团的兵员,有四个州的兵员共同组成,为此,保证了扬州军团士兵的质量,尤其是徐州境内,有许多参军的士兵,都是早年从北方逃难来的人,这些人组成的军队,战斗力还是非常强大的。
谢安相信,只要苦心经营,扬州军团的实力会与日俱增,很快就会成为大晋朝廷的劲旅,从而保障大晋朝廷的顺利延续,尤其是水军的逐步强大,保证了江南不会遭受北方的威胁。
朝廷全力支持谢安的主张,而谢安也拼尽全力的为朝廷效力,一时间,在朝廷方向,出现了一片新的气象。
当然,谢安除了努力帮助褚蒜子处理朝政,全力扩充军备之外,还格外关心北面的局势,尤其是兖州和青州的紧张局势,他是最为关心的,为此,派遣了大量的细作,深入这两个地区,对那里的情况进行探查,以获悉那里的具体情况。
这些派出去的细作,自然也没有让谢安失望,他们很快就将青州和兖州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了,并及时将最新的情报,以最快的速度传回建康城,以让谢安在第一时间获悉青州和兖州的情报。
虽然青州和兖州的局势日益紧张,但谢安却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坏事,因为,青州和兖州的兵马,并不服从大晋朝廷的号令,并且近年来一直与扬州军团为敌,而且还多次打败扬州军团。所以,青州的兵马,若是与兖州的兵马打起来,对扬州军团来说,或许并不是一件坏事。
显然,尽管谢安对青州和兖州的局势非常的关心。但他并不打算派兵干预青州和兖州的局势,并乐于看见他们双方发生争斗,以坐收渔翁之利。
虽然谢安不希望介入青州和兖州的局势,但其麾下部将却想着要报仇,他们见青州和兖州的兵马已经大战在即,皆有先作壁上观,而后趁虚而入的打算,尤其是坐镇徐州的将领,他们也全都在密切注视着青州和兖州的局势。并集结各自麾下的兵马,随时准备采取行动。
在徐州的彭城和下邳,王五和王六已经注意兖州和青州方向的局势很久了,他们得知青州军团仅留下两万人马防守青州,皆蠢蠢欲动,打算突袭青州,以夺取青州的土地,不过。他们二人麾下的兵马,加在一起只有四万。万一青州军团主力回师,他们就会非常危险,而且,他们作为扬州军团的将领,没有谢安的命令,他们是不可以随意领兵出战的。否则,便是违令出战,即使胜利也要受到惩罚。
王五和王六不敢私自动兵,他们聚在一起商议一番之后,决定先集结所部兵马。而后,派遣心腹前往建康城,将兖州和青州的局势向谢安进行汇报,并建议谢安组织扬州军团的主力,趁虚攻占青州,从而扩大扬州军团的影响力。
很快,王五和王六派遣的心腹部下,便抵达了建康城,并亲自向谢安做了相关汇报,而与此同时,扬州的其余将领,也有出战的请求,如此状况,让谢安头痛不已。
此时,正是努力建设扬州军团的关键时期,贸然出兵是非常不利的,况且,青州的兵马和兖州的兵马,分别听命于桓温和华安,不论他们扬州军团向哪支兵马发起进攻,都会得罪他们二人之一,所以,最好的办法便是积极练兵,不去过问青州和兖州的局势。
但谢安心里也很清楚,这些部将之所以强烈要求出战,是因为他们在殷浩的统领之下,屡次败给这些叛军人马,如今,报仇的机会来了,他们自然想要报仇雪恨了。
而两支叛军的主力将集中在兖州的地盘上展开决战,青州的兵马所剩无几,如此,他们自然想要趁着他们两支人马,在兖州方向进行大规模作战的时候,领兵偷袭青州,并最终占领整个青州,一洗扬州军团不堪一击的耻辱。
“谢刺史,此时青州方向仅有两万兵马,这正是我军报仇雪恨的绝好时机,为何不立即领兵出战呢”一名扬州军团将领,看向谢安,大声说道。
“是啊谢刺史,我扬州军团近年来屡战屡败,已经成为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