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的魏国已经统一了河北,现在,燕国二十万精锐南下。大有一举夺取河北的气势。若是让燕国捷足先登。占据了河北之地,我军便被动了,所以。本将思虑再三,决定领兵出关,先占中原,而后渡河北上,占据河北之地,各位以为如何”说完看向王猛等人。
“大哥,将士们早就急不可耐了,此时出兵,正是时候。”王三完全建议兵出潼关。
“将军,无当飞军愿意出战。”
“将军,梁州军愿意出战。”
“将军,还有我们益州军,愿意出战。”
“将军,别忘了咱的关中军团。”
诸葛雄、陈破虏、李亮、邓羌等人,先后发布声明,便是愿意出战。
见众将大半愿意出战,而且积极性非常的高,华安自然非常的高兴,但唯有王猛没有说话,这又让华安有些担忧,难道,这次王猛有要阻止自己出兵。
“王猛,你有什么意见,不妨说说看。”华安看向王猛,轻声问道。
王猛笑了笑,抱拳道:“将军兵出潼关,必定马到成功,我没有意见。”
见王猛没有反对的意思,华安心头更为高兴,他看向王猛,说道:“王猛,你熟读兵书,但一定还未打过仗吧此次出征,让你领兵先行,可好。”
王猛摇了摇头,正色道:“将军率领主力大军出兵就好,王猛愿意留在关中,为将军守护关中八百里秦川,以让将军无后顾之忧。”
“关中方向大体稳定,留一名偏裨之将足以,前线才是需要人才的地方啊”华安有些遗憾的看向王猛。
王猛笑了笑,正色道:“将军过奖了,中原一带,目前并无强敌,以将军的实力和将士们的英勇,取之易如反掌,而关中方向虽然大体稳定,但四周强敌仍是不少,不可不防,否则,一旦关中被敌所占,后果不堪设想。”
“哦,关中正西是凉国,西南则是吐谷浑,正北则是零散的胡人部落,凉国是我大晋的附属,吐谷浑被凉国和我秦州军团两面压制,难有作为,而北方的零散胡人部落,兵众不满万人,也能算是强敌”华安疑惑道。
王猛摇了摇头,正色道:“吐谷浑和胡人部落,对关中的威胁并不大,但凉国有十万大军,实力不可小觑,虽然隶属于大晋,但也难保不会有二心,在我主力大军进驻关中的时候,凉国自然十分友好,一旦我军主力兵马离开关中,难保凉王不会觊觎关中之地,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还是小心一些为好。”
华安闻言,觉得很有道理,便开口问道:“王猛,你需要多少人马,可以确保关中无虞。”
“三万关中军团足以。”王猛自信的说道。
华安点了点头,正色道:“好,本将就给你留下三万关中军团,另外三万关中军团由邓羌率领,随本将出兵中原。”
王猛点了点头,顿了顿,问道:“将军兵出潼关,打算如何进军,首先攻占何处”
华安略微思考了片刻,正色道:“洛阳是中原的核心,主力大军直逼洛阳,而后向四周进军,以控制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区域,另外派遣一直偏师,渡河北上,先攻占河东、平阳二郡,而后直逼并州而去,你觉得如何”说完看向王猛。
王猛满意的点了点头,正色道:“将军所言极是,主力进攻洛阳,偏师向并州方向进攻,南北并进,中原河北将唾手可得。”
见王猛肯定自己的进攻战略,华安心中更加满意,并下定了兵出潼关的进军策略。
此时,在长安和潼关两地,已经囤积了数量巨大的粮草和军用物资,各种用于运输的大小船只更是数之不尽,而这些都为华安出兵中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在与王猛等人仔细的商议一番之后,华安终于确定了进攻的具体路线和各支大军的作战方向。
首先,主力大军由自己亲自指挥,一路杀向洛阳方向,而向并州方向进攻的偏师,则由谢艾指挥。
这个谢艾本是凉国的将领,被自己借来已经一年多了,在这一年多里,谢艾见并无战事,曾多次要求率领三千凉国大军返回凉国,凉王张重华也多次派遣心腹前来索要谢艾,但华安以各种理由给拒绝了,并严令杨安和赵武看住谢艾,让其无法离开潼关。
此次,让谢艾领兵作为偏师的主将,华安是思考了许久,才下定的决心,原本,华安打算让王猛领兵出征,作为偏师的主将,但王猛需要留在关中,而剩下的武将,大多实力不是很强,难以担任主将的职责,除了谢艾,真的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
况且,自己从凉国借来谢艾,是花了大价钱的,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其实,在华安的心中,之所以要派遣一支偏师攻占并州,那是因为自古以来,从北向南打,从西向东打总是容易取得胜利,而由南向北打,则多是以失败而告终,而中原是核心区域,不能不立即占领,在占据中原之后,就必须渡河北上,这样一来,就处在了由南向北进攻的态势,在气势上输了一截,而由并州东下进攻,则完全就不一样了。
华安让杨安和赵武各自领兵两万跟随谢艾出征,另外派遣四万后备人马,担任谢艾大军的后勤运输和补给。
而在华安亲自率领的主力方向,则有亲卫军一万人马,无当飞军一万人马,邓羌的三万关中军团,总用五万人马,作为进攻中原的核心力量,并配备五万后备兵团,另外,陈破虏和陈灭胡的两万梁州军镇守潼关,随时准备增援中原方向,还有李亮的一万益州军团,负责押运主力大军的粮草,也随时可以增援前方。
在关中方向留守的,则是王猛与麾下的三万关中军团,完全可以确保关中无虞。
大军远征,最重要的莫过于后勤的保障,两路大军分兵出击,对后勤的要求就更高了。
为了减轻后勤的压力,两路大军,全都依靠水路运输后勤补给,尤其是华安的主力大军,完全可以凭借宽阔的黄河,运输海量的物资,甚至,连华安的亲卫军一万人马,都乘船顺流东下,以保存士兵和战马的体力,而谢艾一路人马,则必须逆流而上,就只能用船只运输各种物资了。
在经过连续近半个月的准备,两路出征大军完全准备就绪,各种物资也全部运输上船。
华安一声令下,两路大军共二十余万人马,分别从长安和潼关出发,浩浩荡荡的向并州和司州进发。
谢艾一路人马不足十万,从潼关渡河北上,并沿着黄河向并州方向进军,华安则率领亲卫军人马和后勤运输人马,乘坐大船从长安附近出发,顺流直下,而邓羌的三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