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22 章(1 / 1)

晋霸天下 御览山河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臂膀一阵酸麻,甚至,不由自主的向后倒退了几步。

强者交锋,比赛自然是十分的精彩,在华安与这名勇士比拼的时候,周围的将士都连声叫好。

华安作为三军主将,自然不能在将士们面前认输,而那名勇士也是个不服输的主,双方大战一百个回合,居然不分胜负,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大为惊讶。

“停,一百回合已到,比赛结束。”就在这时,王三大声打断了比赛。

那名勇士猛的后退几步,大声问道:“还未分出胜负,不行,要接着打,除非,封我为将军。”

华安笑了笑,收起兵器,轻声问道:“壮士的武功果然厉害,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邓羌,安定人氏。”这名勇士直截了当的回道。

华安点了点头,大声说道:“能和本将大战一百回合,已经非常了不起了,本将现在就任命你为将领,可以统领一万人马,可以吗”

“好,太好了,那我以后就是将军了。”邓羌高兴的吼了起来。

由于消耗了太多的体力,华安暂时放弃了继续与其余勇士的比武的打算,并与王猛一起研究如何招募新军。

王猛的意见是在整个关中招募最优秀的士兵,以前曾经有过参军经验的军人优先,并决定让这些前来应募的勇士作为军官。

华安赞同王猛的意见,并给予了绝对的支持,让王猛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不过,王猛的目光不仅局限在军事方面,在经济,民生和吏治等方面,都很有涉猎,他向华安提出了许多治理关中的策略,比如,根据关中多民族的特点,建议华安加强民族团结工作,让所有民族的百姓,都可以和睦相处,另外,根据关中渭水及其支流纵横的特点,建议鼓励百姓开垦荒地,以增加作物的收成,华安听完之后,都觉得很有道理,并让王猛放心大胆的去干。

华安有一个大胆的想法,那便是将整个关中的所有大事都交给王猛负责,让王猛全面发挥自身的能力,将关中治理的井井有条,百姓路不拾遗。

可现在有一个问题,摆在了华安的面前,那便是朝廷的态度,眼下,关中刚刚被拿下,报捷的文书也送往了建康城方向,对于朝廷将如何处理关中,华安无法预测,不过,为了北伐大业,他相信朝廷会让他都督雍州诸军事,因为,如果派遣一个无能的将领前来接替自己,那么,辛辛苦苦打下的关中,有可能会立即失去。

不过,一切都要等到朝廷下发诏令之后,才能得知,在朝廷诏令下达之前,华安要做的便是全心全意的准备征兵事宜。

在建康城方向,华安率军拿下关中的消息,让整个朝廷都沸腾了,对于华安取得的巨大胜利,朝廷的大臣之中,有高兴的,也有嫉妒的,但总体上都觉得这是好事,应该鼓励,更有大臣建议,让扬州军团和荆州军团一同北伐,集三路大军的威力,彻底的收复所丢失掉的土地。

正文第五百九十二章帝位三易

大晋朝廷的文武官员,经过一番争论,决定采取稳妥的方式,让三路主力人马积极备战,并根据邺城方向的形势,伺机北伐。

对于刚刚被收复的关中平原,由于形势还不稳定,朝廷下令让华安都督雍州诸军事,尽快稳定关中的形势,并根据形势,伺机东进。

朝廷的旨意,很快便下达到了三路军团,华安开始全力经营关中,并密切关注邺城方向的形势,桓温的荆州军团主力进入荆州北部区域,并将中军大帐设在了战略要地襄阳,扬州军团的褚裒大病了一场,无法代表出征,便将经营徐州的任务交给了颇有名气的殷浩,殷浩率领扬州军团,进驻彭城,威震赵国的青兖二州,并与襄阳的桓温遥相呼应,大有齐头并进,攻取中原的气势。

然而赵国的实力仍然还很强大,桓温和殷浩在各自做了一点小尝试之后,便放弃了立即北伐的打算,而是聚集兵力,观望中原的形势。

在赵国乐平王石苞率领部下逃离关中之后,邺城的援兵才姗姗来迟,见潼关已经被谢艾攻取,便立即发动了一次佯攻,结果自然是被谢艾打得大败,只好撤回洛阳,将情况向邺城方向汇报。

见关中已经丢失,并且,晋军在关中的实力极为雄厚,石遵大惊,他很想派兵夺回关中,但目前邺城的政局不是很稳定,各方势力纵横交错,况且。敏感的他,已经嗅出了大晋和燕国的意图,为了保卫邺城等核心区域,石遵不敢将主力大军派往关中方向,以免国都不保。

另外,还有一件事情困扰着石遵,那便是大将石闵,当初在李城起兵的时候,为了得到石闵的支持,石遵答应石闵。在自己登上帝

位之后。便立石闵为太子,但石遵真的登上帝位之后,却迫于形势的需要立了石斌的儿子为太子,毕竟。石闵本姓冉。是晋朝遗民。并非羯族,更不是石虎的子孙,自然不能立为太子。否则,会招致群臣的反对,为了安抚石闵,任命石闵为武兴公,辅国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给予石闵极大的兵权。

但此时石遵有些后悔了,他的食言让石闵很不高兴,将军权交给石闵之后,他的心里非常害怕,因为,这个石闵非常英勇善战,万一他不满意了,要造自己的反,后果就相当的可怕了。

石闵作战勇猛,屡立战功,他麾下的将领自然也是功劳颇大,为此,石闵自然要给自己部下的将领请赏,让他们担任更高的职位,但石遵非常害怕石闵的实力扩大,危及自己的统治,为此,不但否决了石闵的要求,还对石闵麾下的将领进行了贬谪,这一行动减弱了石闵的势力,但却也让石闵与麾下的将士心生怨恨,随后,石遵内心更加害怕起来,为了解决自己的心病,石遵召集自己的几个兄弟,义阳王石鉴、乐平王石苞、汝阴王石琨、淮南王石昭等人,在自己母亲郑太后的房内,商议如何解决石闵的问题。

石遵看向众弟兄,蹙眉说道:“石闵英勇善战,麾下勇士如林,所有将领都惧怕他,就连朕,见了此人,也是心惊胆战,如今,石闵愈加对朕不满,这可怎么办才好呢”

“石闵本为外人,却掌管国家的命脉,早晚必将为祸,宜早除之。”石苞大声建议道。

“没错,石闵与其父本是晋朝遗民,先皇怜其勇而用之,并赐姓石,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石闵掌管军权,久必为祸,必须杀之。”石鉴也如此认同。

石遵闻言,动了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