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爆晶体炸弹,而且创世将公开所掌握的八成领先于这个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以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
这个提议理所当然的遭到了安理会所有成员国的拒绝,谈判一开始便进入到了僵局,创世代表团很干脆,安理会一拒绝,他们立刻声称将再爆炸一颗晶体炸弹,以提醒安理会谈判代表,目前谁在掌握主动权
这话一放出,安理会谈判代表立刻将信息发回了联合国总部,在得知目前全世界至少有数万枚晶体炸弹在各大城市,安理会无奈的作出了让步,允许给创世一部分权力,谈判在艰难的过程中进行着。
同一时间,藏在废弃房屋里的余中志还没有想到脱困的办法,门已经被外面的强力给破开了
出现在门口的,让余中志意外的,竟然是一个华人面孔的人带着几个同样全副武装的黑人,看到余中志颤抖的手举着手枪,愣了一下,笑道:“别紧张,我是冉丰派过来接你的。放心,自己人”说完便说出了冉丰给的暗号。
余中志听到暗号,僵硬的身子一下子软了下来:“吓死我了以为是创世的追来了”
“我们要尽快离开这里”那个人一听创世,面色一紧,“恐怕创世的人已经发现了你的藏身之处了,走”
很快,这几个人带着余中志便消失在了夜色里。最后一个人在离开之前,在房间里进行了简单的布置。
没过多久,另外一群人来到这儿,看到紧闭的门,其中一个直接举枪朝门锁射击,然后破开门进入,三秒后,“轰”的一声,浓烈的烟雾,将这个屋子连同进去的人全都淹没了
六百六十五章 导弹危击!
“彼得,要不要来一杯”俄罗斯西西伯利亚某导弹军事基层里,下士导弹兵米高扬举着特供的伏特加的瓶子,炫耀似的朝着同事上士彼得喊道,“我这里面可不多了,按你的大嘴,最多就是两口的量,如果你想喝的话,快点出价吧”
彼得看着那个独特的标志,喉头蠕动了一下,以他资深酒鬼的本质,分明看得出来,虽然那是个新牌子,却也是享誉世界,有着过半个世纪名誉的枪械设计专家的卡拉什尼柯夫所掌握的工厂制造的伏特加。
对于纯正的俄罗斯人来说,是否是正宗的伏特加并不是十分的重要只要它其中的酒精的浓度足够高高到让整个冬天都算是泡在酒精中的俄罗斯族人只能感觉到口感里的辣和身体里的热就足够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彼得看到米高扬手里的阿卡什尼柯夫牌的伏特加后,嘴里抑制不住的泛起了酸味这种酒,正是他目前所希望得到的润喉最佳饮品啊
“什么代价”彼得并不是傻瓜,米高扬既然能够提出这样的条件,那么底牌肯定是准备好了了。对他这样一个养着两个家庭的职业军人来说,金钱什么的肯定不会是米高扬的目的以米高扬平时花钱大手大脚的行为来看,这家伙比自己有钱多了。
俄罗斯远东军区士兵的工资并不少职业军人需要能够养得起一个正常的家庭,这样的工资才足以让俄罗斯军人觉得可以为这个国家卖命这是俄罗斯的总统普津的理念。当然他也是这样做的,当俄罗斯整个社会处于经济低靡期的时候,他就致力于提高军人的待遇,并且力排众议,为整个俄罗斯边疆的军人涨了工资,让他们得以凭工资养活整个家里的人,当然,如果想要更加高级的生活水平就必须要更努力的工作,升职,然后得到更高级别的待遇。不过对于普通军人来说。这远高于当前普通人的工资待遇已经足够让他们享受到了军人的荣誉感了至少在俄罗斯境内。很多人已经想着把女儿嫁到军人家庭,这是一个不错的想法,毕竟军人的工资已经足够养活一家,如果能够节省一点的话。还略有节余。来补贴自己的父母或者妻子的家里。
这是一个很朴素的概念:只要要军人有了足够养活家人的资源。他就能够没有后顾之忧的去保卫自己的祖国虽然有时候说有国才有家,但没有家的时候,会有多少人想起来国
也正因为如此。俄罗斯在经济水平还没有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时候,甚至还没有华夏高的时候,就已经挤身于世界一流军事强国之列,甚至能够在中俄军事演习的时候以足够的实力去嘲笑华夏的军事训练水平,这不得不说,和军人的待遇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
彼得作为特种军人,不仅享受着普通军人高于公民的待遇,还享受着特种军人的特殊津贴,虽然他并不知道自己看守着的是什么样的战略物资,但这并不表示他对于这个职业有什么不满。
不过四年来没有在岗位出现任何一个问题的彼得,目前对于米高扬手里的伏特加酒瓶并不是无动于衷卡拉什尼柯夫的头像他看得很清楚,问题的关键是,今年的天气异常的寒冷,现在还没有处于寒季,气温就已经降到了零下,对于他们这些还没有换冬季服装的普通军人来说,零下的温度如果没有棉衣御寒,又没有伏特加来抵挡寒冷,那这个冬天简直是无法想像的。
尽管先前已经从电视的天气预报里看到,其他地方早就换了冬装,华夏的西北也因为这次突然到来的寒流导致棉花减产、牲畜死亡,但听到电视里的消息和感受到身上的刺骨的寒冷,完全是两回事情。
也正因为如此,在寒冷的空气中执勤的彼得才更加渴望能够得到那大半瓶伏特加他的眼睛很好,分明看得出来,那瓶伏特加酒瓶里还有一大半存在,只要得到它,就足以让自己在这个寒冰的冬夜里撑过这个哨位时间四个小时,如果没有伏特加的话,恐怕站完哨自己都成免费的冰棍了。
然而,让彼得还残存了一点理智的是,自己口袋里已经没有多少卢布了,彼得和很多的西西伯利亚的军人一样,在家乡俄罗斯有一个妻子,有自己心爱的女儿,但和那个每年才能回去一次的屋子相比,西西伯利亚这儿的爱人和小孩才更加像自己的家人他养了两个家庭。
这样的情况在俄罗斯并不罕见,俄罗斯属于地广人稀的国家,没有足够的人口,就算有再多的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