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本文会暂时停更,是因为本人在评论里面看见有人说我“毁一本原著成全女主”,我想任何一个真心爱红楼的红楼迷听到有人对你说这句话的时候都会伤心难过。
本人也一样。
不过,本人以前从来都是慢慢的调试心情然后再爬上来的更文的,但是上周五,也就是三天前,本人在网络上看到台湾某综艺节目上又有人黑大陆说大陆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所以决定破例上来跟大家聊一聊小说故事以外的事情。
首先,我们就从红楼梦这本书开始说吧。
本人是个十年资历的红楼迷,当然,因为水平有限,本人从来不敢说自己是红学研究者,只敢说自己只是个红楼迷。
在本人的眼里,红楼梦阅读至少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看的是热闹。看的是书中对于类似于明清的封建时代的贵族的奢靡生活,看他们如何享受,看他们如何花天酒地,感受的是封建大贵族的土豪生活。
这一阶段,看的其实不过是个虚热闹。我虚岁十一岁的时候接触原著小说,最初的两年,因为年龄和阅历的不够,看的就是这个虚热闹。当然,这种虚热闹是十分吸引人的,本人就是因为这个虚热闹进了红楼梦这个坑。
如果把红楼梦看做是一个人的话,那么,这个阶段,就是远观,看的就是红楼梦这个人的大致朦胧形象。
第二个阶段,看的是故事和人物。也就是我在十二三岁的时候,我父亲吐槽我,“你看红楼梦就看一个故事情节罢了”。
是的,这个时候的我还是太小了,基本上书上说什么我就信什么。比方说,书上说贾母是个仁慈的老太太,非常疼爱林黛玉,也非常疼爱下面的孙子孙女。那个时候,我真是这么相信的,也相信贾宝玉是真心爱护那些女孩子的。
拜发达的网络所赐,方便了天涯海角的红楼迷们交流,所以经过深扒和交流之后,大家都知道了贾母名义上疼爱林黛玉,实际上算计林黛玉最深的人却是她;贾母说是疼爱孙女们,实际上三春在贾母跟前连猫猫狗狗都不如;贾宝玉说是爱护那些女孩子,实际上真正害惨了那些女孩子们的人还是他。
没错,当初十二三岁的我的确曾经信过原著里对那些每一个人的描写和评价。
实际上,那个时候我虽然知道红楼梦是“甄士隐”、“贾雨村”也就是真事隐、假语衬,但是具体如何隐藏真事,又是如何用假话来暗示,那个时候的我是不明白的。
不仅仅是因为阅历和人生经验,还因为逻辑思考能力的不足和手头的资料的局限性。
这个阶段,我把它称之为近看,看的是什么?不过是红楼梦的那身华丽的外衣,华美的辞藻,看原著里女孩子们作诗,觉得她们好厉害等等。
当然,这个阶段也是真正开始阅读红楼梦的阶段。我说的是阅读,不是精读,更不是研究。
第三个阶段才是开始精读红楼梦。
其实第三个阶段和第四个阶段非常接近,因为从第三个阶段开始,就已经开始分析红楼梦人物背后的那些背景、律法、社会风俗、人文舆论等等等等相关内容了。不同的是,第三个阶段十分看重人物,认为人物才是中心,而第四个阶段则认为人物在原著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背景,原著里的那些人物是为那些背景、律法、社会风俗、人物舆论服务的,人物不过这是背景的傀儡。
相信我这样说,很多书友都要迷糊了。
简单的说,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的区别,就好像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区别。第三阶段认为人物才是最重要的,背景、律法、社会风俗、人文舆论,都是通过人物来展现的,主人公的性格能够改变命运。
而第四阶段则人物,小说里面的人物是他或者她所处的社会傀儡,人物的悲剧性命运有其必然性,人物的出生背景、人生经历注定了这个人物的性格,而性格一旦确定,那么人物的命运就已经注定,无法更改。
相信喜欢文学、喜欢看名著的书友们应该明白了,这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就是网络文学跟严肃文学最根本的区别。
虽然说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都注重红楼梦的社会背景、等级架构、人文舆论,但是第三阶段依旧停留在网络文学或者是通俗文学的基础上,而第四阶段才是开始用严肃文学的眼光去读红楼梦。
所以说,第三阶段只能称之为精读,而第四阶段开始才是研究。
我现在处在的阶段,就是第四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坚信,人物是其背后的人生经历、出身、社会环境的傀儡,这也直接反应在了我的小说里面,我现在写的小说、同人,全部都是背景宏大但是人物塑造刻板、僵硬,非常平面化。
我相信,红楼梦精读肯定会有第五个阶段,这个阶段肯定是人物和小说所在的社会背景、人文环境、律法舆论的有|机|结|合,甚至是完|美|结|合。
但是,对于我来说,我还停留在第四个阶段,只是感知到第五个阶段,而没有进入这个阶段。而且这每一个阶段都是不能跨越的。我也相信,当我进入第五阶段的时候,我的小说也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只是还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够达到那一步,我并不清楚。因为对文学、对红楼梦的领悟需要时间的打磨,也需要契机。
当然,我不确定是否有第六个、第七个阶段。因为我还没有到那个水平。
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的距离非常近,就好像网络上卖的麻花手镯一样,看似是一体的,都是盯着背后的社会风俗、人文环境、舆论律法的,因此十分难以区分,只有真正达到这个阶段的人才会明白这两者的区别是多么的泾渭分明。
第三阶段的人看到的红楼梦的背景,那些社会风俗、人文环境、律法舆论,都是通过人物来展现的,因此,在分析红楼梦之后,就会采用不同时代的律法和舆论作为参照,这个时候,发现的是一座巨大的社会风俗、人文环境和律法舆论的巨大迷宫,迷宫里面,不同时代的律法、不同时代的人文风俗都混杂一起,因为红楼梦本来就是一部架空小说,使得这座迷宫越发扑朔迷离。
而到了第四阶段,这座迷宫已经基本成型,看得清主从也有了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脉络。
这就是红楼迷在阅读红楼时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没有这个阶段的累积,不可能进入第四阶段。
虽然我在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已经停留了至少十年,可我依旧不敢说,自己读懂了红楼梦,我只能说,我领悟了林黛玉这个人物的六成悲剧、贾迎春这个人物的八成悲剧,其他的人物,我能够领悟三到五成已经很了不起了。
当然,我不会在某部红楼同人下面说黑不黑的,因为红楼梦就是这样,故事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同样的事情,在不同的人看来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就以本文来说,事实上,贾赦的确贪财好色又冷酷,不把平民石呆子的性命当人看。如果换了别人在背地里骂贾赦绝对没有问题。
但是本文中的女主也好,贾琏也好,贾琏的妻妾也罢,都必须站在贾赦的角度,为贾赦说好话、为贾赦遮掩、为贾赦经营出一个良好的对外形象。
这就是古代的孝道。
在礼记里面,也有非常明确的规定:父母犯了错,儿女要跪着上谏言好生劝谏,但是,绝对不能在背后说父母的坏话。不然,就是不孝,父母可以上告儿女不孝,被人告发也是要背上不孝的罪名的。
跟原著里那样,贾赦训斥儿子贾琏办事不利,以贾琏的圆滑,他会找不到话劝谏?为什么要直接顶撞贾赦?还有平儿,贾琏都不能在背后说贾赦的坏话了,她一个通房丫头,还是贾琏的通房丫头就有资格说贾赦的坏话吗?以平儿之能,她真的没有办法遮掩过去吗?如果她对薛宝钗说“姑娘快不要问了,这不是我们这种人能说的。”薛宝钗还能追问她不成?
但是她不但没有这么说,反而一通抱怨,这就是她的错!
而且还是会连累贾琏,让贾琏背负上不孝罪名甚至很有可能因此被流放三千里的错!
这种事情如果被人告发,贾赦会背负上夺人家财、谋财害命的罪过,贾琏也会因为不孝而被剥夺继承人的身份而且还会被流放。
结合原著里林黛玉的财产被花了个干净变成穷光蛋,贾赦既然有谋财害命的例子摆着,把林黛玉带回贾家的又是贾琏,一旦外头开始清算,背负罪名的是谁?是贾赦贾琏父子!
这就是身为贾赦的女儿,绝对不能原谅平儿的理由。
因为她的这几句话看似无关紧要,实际上却已经把贾赦贾琏父子置于死地。
十年前,我写《现代娇娇女的红楼生涯》的时候,我是从十恶不赦入手,孝道为辅,但是这一次的《娇女迎春》我还是从孝道入手,就是因为,在古代,孝道有一套严格又系统的规定,不彻底了解孝道就不算真正精读红楼梦。
记住,我说的是精读红楼梦,也可以说研究红楼梦,唯独不是读懂红楼梦。
对古代的律法、人文风俗不够了解,在阅读红楼梦的时候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论。这也是为什么说红楼梦是一座大迷宫的原因。
读懂红楼梦没有那么简单,很多红学专家用了一辈子时间也只敢说读懂了一半。
还有薛宝钗。因为“毁一部原著成全女主”既然是在关于薛宝钗对薛蟠的态度问题上进行的讨论,那么,我就在这里说说薛宝钗对薛蟠的态度问题。
原著里,是她们在大观园里住了几年以后,薛宝钗跟林黛玉结义的那一段里面对林黛玉说的体己话,说她那个哥哥(指薛蟠)有跟没有一样。
很多人都说,这是薛宝钗跟林黛玉交心的证明。
要我说,恰恰是薛宝钗根本不曾体会过林黛玉的难处的证明,也是薛宝钗的冷漠的具体表现。
薛宝钗跟林黛玉说体己话,涉及了三个人物,薛宝钗自己、林黛玉,还有她们话题的中心人物,薛蟠。
而要读懂这一段,首先需要男丁对一个家族的重要性,其次要了解古代的继承法,最后要考虑谈话双方的家庭背景和族人情况。
在古代,女人只是附属品,是没有继承权的也没有真正能够当家做主的资格,就是有,也是男人们给予她们的,她们本身没有这个权力。
林黛玉为什么会过得那么惨、贾家什么人都敢让她背锅、都能作践她,就是因为她没有兄弟,甚至连五服之内的从兄弟、族兄弟都没有。如果她有个兄弟,哪怕是跟薛蟠这样的,林黛玉也可以哭着求哥哥帮忙帮她另外找一门亲事,根本就不用困在大观园,也不用吊死在贾宝玉的身上。
也就是说,哪怕这个哥哥再不成器,也可以让林黛玉平平安安地离开大观园,哪怕刚开始的时候嫁得不高、不好,以林黛玉的能力、修养和心性,就是不能把自己的丈夫培养出来也能够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材,让自己的晚年也能够过上老封君、官太太的安生生活。
相信真正了解林黛玉的悲剧的读者一定能够体会林黛玉迫切需要一个兄弟的心情。
而薛宝钗却把林黛玉最想要的手足亲情视若敝履,这就是薛宝钗的冷漠的第一重表现。她说是跟林黛玉交心,实际上根本就不曾体会林黛玉的痛苦和艰难的处境。
而林黛玉呢?心里跟针扎一样,还有安慰薛宝钗。
这也是我坚信林黛玉是个厚道人的原因之一。
这是从男丁对一个家族、对家族里面的每一个人的影响,从这个角度上来分析相关剧情人物得出来的结论。
从继承权的角度上来说,林家是五服之内没有人了,所以林家的家财都归了林黛玉。可薛家呢?看护官符就知道了,薛家可不止薛蟠一个男丁。近的就有她的堂弟薛蝌,远的,薛家还有别的族人,只不过远在金陵,不在京中而已。
也就说,如果薛蟠没了薛家的财产就应该由薛蝌继承,薛宝钗最多也就得一份嫁妆,就是没了薛蝌还有薛氏一族的其他族人,薛宝钗自始至终都只有一份嫁妆,不可能继承薛家的全部财产。当然,这是指正常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只要王子腾还在,这个可能性很小。
问题是,从葫芦案那一段我们可以看到,薛蟠在法律上已经是个死人了。当然,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贾家上上下下都知道这一点,而且,贾家的奴才们也坚信,只要王子腾愿意,薛蟠随时可以在法律上变成一个“活人”。
这就是薛家的家庭现状。也就是说,薛蟠是个半死人,还庇佑着薛宝钗。如果没有了薛蟠,比方说薛蟠被人告发,被秋后问斩了呢?薛宝钗会落到什么境地?
我相信,薛家的其他族人肯定会跟薛姨妈薛宝钗母女争夺财产,因为他们是有法律做后盾的,然后王子腾和王夫人肯定会帮薛姨妈,因为他们需要薛家金钱的供养。那么,薛家族人会怎么做?要么就是勾搭王子腾的政敌,要么就是跟王子腾、王夫人合谋,瓜分薛家的财产,就是薛家人眼下忌惮王子腾和王夫人,可王夫人会放着嘴边的肉不吃?
不论结果如何,没有了薛蟠,薛姨妈和薛宝钗都不可能继续维持她们富贵体面的生活。
也就说,截止至原著前八十回,薛宝钗能够享受到如今富贵安定的生活,完全是因为薛蟠这个法律上的半死人的哥哥!
薛宝钗受到薛蟠的庇佑还说有这个哥哥还不如没有,我只能说薛宝钗这等行为就跟我们现在骂人的话一样:端起碗来吃饭,放下碗来骂娘。
是,薛蟠之前是年轻不懂事,害得薛宝钗断了青云路,但是,至始至终,薛宝钗都活在薛蟠这个哥哥的恩荫之中,没了薛蟠,她就是另一个林黛玉!
换了林黛玉,或者是本文中的女主会如何?哪怕葫芦案的时候年纪还小,等到了大观园的时候,只怕早就磨着王子腾为薛蟠正名,恢复薛蟠堂堂正正的身份了。
可原著里面有相关的记录吗?没有。
遇到薛蟠的事情,薛宝钗只有不在乎、只有高高挂起,还有,嫌弃。
在没有结合当时的继承法对义结金兰一事深扒之前,我的确一度认为薛宝钗是大观园里面少有的聪明的姑娘,能干又有决断,还博闻强识,又比林黛玉更懂得争取。
可是结合了当时的继承法和社会背景再去看,我只看到了一个目光短浅、冷酷自私的薛宝钗,她的博闻强识全是笑话,她的努力完全错了方向。她在原著里面看不起王熙凤、觉得王熙凤愚蠢,实际上她也不逞多让。
这就是红楼梦是一座大迷宫的另一个证明。不懂当时社会背景、人文风俗、律法舆论,以及潜|规|则,对这些东西了解的程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我从来不说某部红楼梦同人很黑,因为这就是红楼梦的魅力所在,同一件事情,站在不同的角色角度上去看,得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问题是,每一个角度,都能够解释通顺,对方会跟我得出的结论不同,完全是因为对方站的角度、参考的律法条例也跟我不同。
当然,在网络开始盛行红楼梦同人的初期,那些同人作者很多都没有仔细研究过红楼梦小说的背景和相关的知识,据我所知,那是08年以前,那个时候网络上的红楼梦同人全部都是站在贾家二房也就是贾政王夫人的角度踩贾家大房踩贾赦邢夫人的。当时我还在点娘那边,是点娘的铁杆读者,点娘女生频道第一部红楼梦同人就是冬雪晚晴写的。
当时我看到她写的红楼梦同人的时候只是隐隐觉得有点不对劲,直到自己开始写的时候,才发现那个时候大家写红楼梦同人的时候对古代相关知识,尤其是孝道基本不了解,对十恶不赦有那些罪名,量刑为何也没有概念。
可以说,就是从我的《现代娇娇女的红楼生涯》开始,网络上的红楼梦同人小说才开始深入而不是停留于对红楼梦表象的理解。
我在这里这么说,并不是自吹自擂,我要说的是,如果不是当初那些作者的红楼梦同人,那么我在动笔之后会犯同样的错误。我是站在她们的肩膀上才写下了《现代娇娇女的红楼生涯》。
遗憾的是,当时我的年龄不够,阅历也不够,心性根本无法坚持到我把这部同人写出我自己满意的程度。事实上,当时我写完二十五万字的时候,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已经完全崩溃,因此后来上架以后的内容,其实是请了枪手的。
所以,看到网络上的红楼梦同人小说,我的注意力从来不在那些角色上,而在于这个作者对红楼梦背后的那些社会背景、人文风俗、那些法律舆论道德伦理的理解。
在我的眼里,这些东西比单单一个人物重要多了,而这些东西才是红楼梦的精髓所在。
会造成对人物理解产生完全不同的原因,还因为“甄士隐”、“贾雨村”。
实际上,这六个字也是文学创作中非常常用的一种技巧,也就是:故事人物在不同的场合说着跟自己的身份完全不同的话、做着跟自己身份完全不符合的事情。
而把这个技巧使用到登峰造极至今没有一部作品超越的,也只有红楼梦。
这个技巧跟社会背景、人文风俗、律法舆论等因素结合,才是文学,才是传世名著。
就以世界十大名著为例,《乱世佳人》(即《飘》)里面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内容写的是战争。主人公斯卡利特·奥哈拉(又译斯嘉丽·奥哈拉)是个完全不符合当时的淑女标准,抢自己的妹夫,喜欢勾搭男孩子看男孩子们为她神魂颠倒,自私自利。如果《乱世佳人》里面没有对战争的大量描写,如果没有通过主人公斯卡利特对黑人问题上一再坚持黒妈妈和黑大叔是她的家人却对地里工作的下等黑人的鄙视和轻慢,还有大量的对北方联邦政府对黑人的空头支票的描写,已经选举之后北方人顺利得到州长的位置而黑人们失去利用价值的悲惨命运的描写,读者们又怎么会反思《乱世佳人》的那个时代黑人的悲惨命运以及政治的残酷和无耻?
可以说,如果只看人物而没有战争和政治这个背景的话,《乱世佳人》不过是一部自私自利的小人在为自己开脱的小说而已。
同样还有《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小说用了一百多万词描绘了当时的俄国的社会画卷。如果没有这一百多万词的社会画卷描写,《安娜·卡列尼娜》也不过是一部有关贵妇人出轨的三流艳|情八|卦小说而已。
“甄士隐”、“贾雨村”,让故事人物在特定的场合说着不符合自己身份的话、做着不符合自己身份的事,这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技巧,这种技巧很容易吸引住读者的眼光,从而引发读者的思考,但是,只有社会背景、人文环境、律法舆论这些东西,才是决定一部作品的艺术成就的唯一标准,而这里面的思想冲突是重中之重。
就以《乱世佳人》为例,如果没有北方人对黑人充满谎言的无耻欺骗,我们如何知道当年林肯不过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如果不是文中对斯卡利特的离经叛道的描写,我们又怎么体悟当时的性别歧视是多么的残酷?如果不是对选举和税金的变化,我们又如何知道当年在争夺州权上经过了多少刀光血影?
在世界文学史上,大仲马在人物塑造,尤其是人物的性格、语言描写上几乎是炫技级的,可以说,玛格丽特在《乱世佳人》上长篇累牍地描写斯卡利特的心理活动用了几十页纸描写斯卡利特的困惑还不如大仲马一章塑造的人物来得让人印象深刻,但是大仲马没有一部小说入选世界十大名著,而玛格丽特就一部《乱世佳人》就在世界十大名著中牢牢地占据了一席之地。
为什么?
就是因为大仲马的小说缺少了思考,那种思想的冲突,那些对社会背景、对人文环境、对律法舆论的深度挖掘,这些大仲马没有,或者说,深度不够。
在我这里,古今中外名著,还有诺贝尔文学奖、奥斯卡佳作在艺术和思想性上分为五个等级:
巅峰之作,当然是红楼梦。当然,我这里说的红楼梦不包括后四十回的狗尾续貂,只单指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根本就是往红楼梦头上泼脏水,完全玷污了红楼梦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原著八十回,一百多万字,用最精炼的语言,构建了一个社会风俗、人文环境、律法舆论大大迷宫,如果非要找个形容,那我只能说,红楼梦用最精炼的语言建造了一座文学上的紫禁城。
三百年来,多少人进入这个迷宫却无法找到出口?又有多少人因为沉迷这座宫殿群而迷失方向?
据我所知,清代的时候,就有相关的记载说有读者因为红楼梦而举止癫狂!
“少不读红楼”,从来就不是一句虚话,也不是歧视青少年,而是因为红楼梦的博大精深,足够让人沉溺其中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而这个影响程度则跟人生阅历和意志、心性成反比。
人生阅历越是充分的长者,越是容易走出来。
我说的是更容易走出来,而不是不受影响。
世界十大名著则构成了第二阶梯,如果非要用一座建筑物来说,它们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只够得上一座人民大会堂。
中国四大名著的另外三本,《水浒传》是历史通俗小说,《三国演义》与其说是历史通俗小说还不如说是兵法教科书,而《西游记》虽然是神话志怪小说里头藏着的却是厚黑学都不在其中。
如果非要找一部小说的话,《金瓶梅》更符合这个标准。
我习惯把其他的传世名著放入第三个阶梯,因为它们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只够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卡夫卡的作品也在这个等级。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因为是系列丛书,所以我也放入了这一档。
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基本上满足艺术性和思想性上的华表这一标准,有的作品甚至能够够得上第三阶梯。
至于奥斯卡,在艺术性和思想性上,每年的最佳剧情奖完全对得起那座小金人。
我承认,这样的分类有些粗浅而且还带着很多的个人主观意识,难免有些偏颇,但是,在文学鉴赏和审美上我就是这么分类的。
我也坚信,红楼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任何一部小说都无法比拟的,而且,也绝对不许任何人玷污她!
说完了红楼梦,我们回到“毁一本原著成全女主”这句话上面来。
据我所知,我的同人文下面的评论里面,这句话是第三次出现。
第二次呢,是在《乱世佳人》同人《玛格小姐》下面。我承认,作为一个东方人,我对西方文学的审美不够圆融,甚至因为红楼梦的影响,我在文学审美上有点极端,对于《乱世佳人》的理解,我极端地把原著女主斯卡利特·奥哈拉(即斯嘉丽)的人生分成了两个阶段:
前期她是个离经叛道的大小姐,自私自利,抢别人的男人还理直气壮,同时,她还有点小聪明,也会思考,但是这种小聪明完全是基于自己的立场上的,就是思考,也十分肤浅,想着想着,就会丢开,然后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让自己成为社交界、舞会的中心。这个时期的斯卡利特给我的感觉就是不讨喜。
真正让斯卡利特成长的,是她的母亲埃伦死后,她不得不承担起家族,承担起养活一大家子的责任,因此被生活和苦难磨炼出来的光辉。
这一点,原著里面也是着重点出的。
因此,在我心里,斯卡利特的前期和后期,就是两个极端。
而我在阅读《乱世佳人》的时候,更多的注意力是集中在原著小说对战争的描写,对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的思考,而不是人物。
就跟我在前面说过的那样,红楼梦精读的第四个阶段,小说人物是小说背景的傀儡,当小说剧情、背景发生变化,人物也会跟着发生变化。
“人不是一成不变的。”
这是我写《乱世佳人》同人唯一的坚持。
至于第一次呢,应该是已经锁掉的《渣爹日记》。
至少我是在那篇文下第一次看到。
看上头我对红楼梦的认识就知道了,在我的眼里,别说是诺贝尔文学奖,就连那些传世名著,就连世界公认的十大世界名著也只配给红楼梦垫脚的,结果,台湾有家公司竟然在百度的搜索引擎上用了:“xxxxx,人物刻画生动,能跟红楼梦相媲美。”
这里的五个x就是他们公司推出的连续剧的名字。
我想,这里语文老师们可以上线了。
注意这里的两个逗号。
当初我读书的时候,语文老师对我说过的两个逗号的使用方法,按照老师的教导,两个逗号相当于括弧或者破折号,中间的内容只是解释,可以忽略。
也就是说,这句话可以这样看:xxxxx(人物刻画生动)能跟红楼梦相媲美。
或者:
xxxxx——人物刻画生动——能跟红楼梦相媲美。
而这句话真正要表达的内容是:
xxxxx能跟红楼梦相媲美。
!!!!!
如果我理解有错的话,语文老师们可以上来掐我了。
wtf!!!!
对于我这种十年以上资历的老红楼迷说“跟红楼梦相媲美”,不是招骂是什么!!!!
我从2013年十二月里看到这句话,2014年的元旦和春节、2015年的元旦和春节、2016年的元旦和春节,我一直以为他们不是有心的,他们会改的,结果!!!
等我被国外网络上刷出火气了,他们还挂着!!!
你们知道国外网络上是怎么说的吗?让我做难受的是这两句:
——现在的中国人是不是都不看红楼梦的?
——对啊对啊,要不怎么说“中国的历史只有五十年,中国的文化只有三十年。”
除此之外,我记得,安卓系统的新闻上曾经有一篇文章的标题似乎是“日本学者写文公开表示中国的历史只有五十年!”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这个标题,
但是对于我来说,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都被人一口否定掉了,这是所有中国人的耻辱!!!
没错,我的怒火一开始就是冲着台湾当局、冲着这家公司去的。
要有多大的脸,才会把“跟红楼梦相媲美”这样字眼挂在网上还一挂就是三年?!!!
还有台湾当局,你们不是时时刻刻不忘宣传不忘丑化大陆吗?是,你们的媒体、你们的艺人就喜欢在说大陆人文化水平不高,是,你们台湾的文化水平很高,你们台湾的国学教育是很到位,所以,你们可以毫不犹豫地把“跟红楼梦相媲美”这样的字眼挂在网上!
你们既然这样厉害,怎么不见你们砸两个诺贝尔文学奖出来抽我们大陆的脸呢?!!!
好像第一个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是我们大陆人吧?好像他出生在1955年跟你们台湾当局、跟你们的民国政府一点关系都没有吧?
还有那些特地跑来掐我的那些喷子,我知道,你们此刻一定很火大,很想骂我是不是,我也想骂人呢。
你们不是坚持“这个(即作品的背景、律法、舆论,社会风俗设定等等等等)不重要,只要看人物就可以了!”吗?
还不止一个在评论里面这么说。
那家公司在百度搜索引擎的词条解释上把“跟红楼梦相媲美”这句话在网络上公开挂了至少三年(我知道的只有2013年11月到2016年四月初,是不是更长时间,我没有亲眼看见,不敢说。如果网络上有人看到也愿意作证的话,请你们留个脚印吧。),结果那些喷子、脑残粉竟然跟我说作品的背景、律法、舆论、社会风俗这些统统不重要!!!!
你们不是把红楼梦扒皮抽筋是什么?
你们是那你们那些娃娃的漂亮行头跟红楼梦相媲美的啊?!!!!
借用一下陈道明先生的微博,
陈道明先生说,那些小鲜肉们手上磕一块青紫就到处说敬业,已经够恶心人的了。
你们的行为等同于什么,你们知道吗?
你们的小鲜肉(公司)直接把自己比作费雯丽、比作刘易斯,然后你们在下面捧着你们小鲜肉的臭脚,说你们家小鲜肉(公司)的作品天下第一无人能比,顺便骂费雯丽是疯婆子、骂刘易斯是神经病!!!
要不要我把我在外网上看到“跟红楼梦相媲美”这句话的的日本人话转几句给你们听听?
——中国人是这个世界上最愚昧的民族,他们根本就不懂文学,无论是他们的文学还是影视作品,完全没有艺术和思想可言!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是我见过的最水的一届!
——我看过他们政府对红楼梦的定义,通俗文学!我看他们把红楼梦当成台湾流行的那些言情小说吧?
没错,这就是你们第一次来掐我的时候,我干脆利落地说我黑你们的原因!
我就是这么单纯的一个人,在我的眼里,呵呵就是高兴,你们既然堂而皇之地把“跟红楼梦相媲美”的话挂在网络搜索引擎之上,我就用红楼梦的标准去看你的剧集。
红楼梦的精髓是什么,就是她的文化,她的律法,她的社会背景、人文环境,即便是看不懂红楼梦的精髓的人,只要高三了,基本上都知道,红楼梦的主要思想就是尊重女性、爱护女性。
这也是高考的考点,相信大家不会陌生。
结果!!!!
看完谈笑眉剧情之后,我差点气死。
一堆的拥有大智慧的先天们对谈笑眉被非法囚禁、被栽赃陷害、被侮辱被非法剥夺儿子的抚养权甚至因为儿子在别人手里而被人胁迫一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这种节目,这种剧情,这种思想,也配用“跟红楼梦相媲美”这样的字眼?!!!
“跟红楼梦相媲美”是你们的广告语,你们敢把这句话挂出来,我就敢用红楼梦的标准对你们的剧集吹毛求疵!去考究你们的剧集背景文化设定!歧视女性、侮辱女性、剥夺女性的正当权利,把女性物化,既然你们定了这个基调,我就敢顺着这个基调往下写!我就敢把社会上所有对女性的侮辱、歧视事件往你们的第一女主角身上堆!
骂我无耻!
那你们怎么不说你们直接把你们的剧集跟红楼梦划等号的行为呢?
骂我脸大,侮辱你们布袋戏,那么,因为你们,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文化被人一口否定掉呢?
怎么,想说你们是影视剧,跟文学小说不相干?你们说的影视剧的标准?
那我们去问问奥斯卡如何?
奥斯卡每年都有一堆影帝影后拍的烂片,是那些影帝影后没有演技、人物刻画不够生动?
要不要我们上推特问问那些奥斯卡评委们对电影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的见解如何?我倒是想看看有哪个评委会说作品的背景、作品体现的舆论环境、人文风情跟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没有关系!
你们想说你们不是电影而是电视剧?
行啊,我们去问问艾美奖的评委怎么样?我记得当初《唐顿庄园》得到了艾美奖评委的一致高度赞扬,不如我们去问问,没了英国的限嗣继承制,还会有《唐顿庄园》不?没了英国的限嗣继承制,《唐顿庄园》还能得那么高的评价不?
想说你们是动漫,没有这么多讲究?
当初老子因为《十二国记》而惭愧的时候,你们还不知道在哪儿呢!当初中国动漫界被日本人用《十二国记》打脸,差就差在作品的背景、律法、人文这块不如人家!到现在,关于“中国人被日本人用《十二国记》打脸”这个帖子至今还挂在百度贴吧里面呢!
作品的背景、人文环境、律法舆论等等设定不重要?作品只要看人物就够了!
想到当初这些喷子们在我的评论区里面信誓旦旦地说的这句话,如今台湾那些艺人在媒体、在综艺节目上说大陆人的文化水平不高,不知道那些喷子的脸会不会肿。
台湾当局和台湾人应该感激布袋戏的小众和大陆红楼梦学会的高大上,如果不是布袋戏够小众,看到的人够少,加上红楼梦研究会的高大上,研究会里的那些大牛们早就批你们了。
台|湾|当|局也应该感谢大陆对民众的爱国教育,以及大陆对一个中国的坚持和宣传,对网络文学外松内紧,要求我们注意两|岸|关|系、注意国家团结,我早就掐你们了。
你们第三个应该感谢的人是我!如果不是当时我觉得没有看过你们的剧集就因为“跟红楼梦相媲美”这句话就来掐你们有点不礼貌,如果不是我事情多,而你们的老剧节奏有够慢让我花费了两年时间才看完,看完谈笑眉剧情之后又忙着生气去了,不然,我早就掐你们了!
至于当初被喷子们从2016年12月27日开始掐一直掐到2017年1月14号,我都咬牙不说,是因为当时美国刚刚完成总统换届。是,我是说自己的身体不好,所以晾了你们半个月,不过,我当时的注意力都在美国大选结束后对东亚的一系列动作上,根本就没有这个心情跟你们多废话。
没错,就是因为美国大选。只要是有点政治头脑的,都会知道这次美国大选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严厉的考验。
要不是因为这一系列原因,老子早就掐死你们了。
既然你们的艺人又在这里大放厥词,说大陆的文化水平不高,难道剥掉了红楼梦的精髓,把红楼梦当成小言的你们也配提文化两个字?
你们的公司打着文化、传承的噱头来大陆捞钱,转头就把“跟红楼梦相媲美”这种话挂在网络上,让日本人嘲笑中国的历史只有五十年中国的文化只有三十年,你们也配提文化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