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
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她坐等他吃瘪。
“如果是在别的时候,本督必将在红枫城为公爵大人设宴款待,但现在是非常时期,请恕本督招待不周了。”英格列倨傲道。
他这态度哪里像是和爵位高出自己的贵族说话的样子。
恐怕也就略比对法鲁西好上那么一丁点而已。
红枫城是枫叶行省的首府。
同样是前往王都的必经之地。
“英格列大人太客气了,在来的路上本公爵对于两位大人冲突的原因略有耳闻,不过如今正是小麦丰收的时候,加上枫叶行省也有大量的商人北上,因此受阻,这对双方来说,都不是件好事呀。”
林叶笑意吟吟。
他这句话刚刚说完,玛莲的脸上就浮现出失望的神色。
想凭借讲道理说服这两位总督?
亏她还对他抱有那么一点点的期待。
这根本就不可能行得通。
“公爵大人关心我们地方上的事务,本督非常感激,但如果大人您是想来做说客的,本督还是奉劝大人别多管闲事。”英格列冷冷一笑。
这个年轻人还真是太高估自己的能量了。
如果是曾经那位大人,那他们当然不敢多言,无论那位大人提出怎样的要求,都不敢有半点的忤逆。
可今时不同往日,那位大人早已……
虽然这个年轻人表面上还挂着一个公爵的名义,但明眼人都能瞧出这不过是放逐而已。
皇帝陛下对当年的事耿耿于怀,这次他去王都自己都生死难测。
竟然还敢站出来管闲事?
还真是可笑!
法鲁西的眼神虽然不至于像英格列这等傲慢,但同样是不服气的。
要让他和英格列罢手,难如登天。
“看来两位大人不肯给本公爵这个面子呀。”林叶倒也不生气。
他笑眯眯的看着这两位总督。
玛莲疑惑他究竟哪里来的底气,英格列这样说,与当众羞辱他无异,他居然还笑得出来。
他也就只有这点骨气吗?
“法鲁西大人在三个月前,与海鸥港的某个商会签署了一份小麦收购协议吧?”林叶忽然开口问道。
这倒让法鲁西愣了愣。
这次收购是他听说有人在大肆收购粮食之后,主动派人去联系的。
对方给出的价钱非常公道,而且收购的数量达到了一个非常惊人的程度,这能够有效的解决云垂行省的粮食库存问题,总督府将赚取一大笔预算,对方还表示可以长期合作,每年都来收购。
这让法鲁西欣喜若狂,不过这是私底下的协议,这个小公爵是如何得知的呢?
第两百一十九章 公爵的面子
法鲁西满脸的疑惑,但更疑惑的是这个小公爵在这个时候提这个做什么?他又是如何得知的?
英格列冷冷一哼,他们两个谈论的事情与他毫不相关,也无法改变他的决定。
他之所以来这里,不过是出于礼节上走个形式的过场,顺带看一看法鲁西那张愚蠢的脸。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目的,也就是看一看再次扬起这面黑旗的究竟是个什么样的角色。
不过从现在看来,还真是令他失望,就这小子这样的表现,到了王都那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
也就只有让人给玩儿死的份吧。
英格列转身就打算离开,继续待下去毫无意义。
然而这个时候尚未回答法鲁西问题的林叶,将目光移到了他的身上。
“英格列大人别急着走呀,听说大人您在两个月前同鹰翔港方面达成了协议,要购买二十条船的货物,其中包括啤酒、花笺纸以及大量的玻璃制品等等,算下来差不多值四百万枚银币吧?”
林叶背负着双手啧啧称奇,即便对枫叶行省这样的富裕行省来说,这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毕竟总督府能够随时周转的资金也就六百万枚银币上下,这个数字就超过了一半。
英格列勃然色变,这同样是在私底下秘密进行的。
为了买到这批东西,他还花费了不少的气力。
倘若把这些东西弄到手,拿到西侧的几大行省去卖,绝对能够赚个盆满钵满。
他生意上边他还是非常有眼光的。
可这件事是如何泄露出去的?
这要是让别的人掌握到了进货渠道,他的损失可是非常大的。
“你怎么知道?”英格列死死瞪着这个年轻人的双眼。
对枫叶行省来说,商业就是命门,通过源源不断的商品流入流出,才能赚取巨额的利润。
现在这批新兴的商品出现,在王都刮起了一阵旋风。
他要是能够抓准商机,迅速抢占西侧还比较封闭的市场,那绝对能够在竞争中处在优势地位。
他甚至已经交代下去,让行省内的几大商会准备好开辟西部市场。
可现在这个几乎可以影响到枫叶行省未来的商业机密,竟然从别人的口里说出来。
这也难怪会令他非常的不舒服。
“两位如果执意要走的话,本公爵绝不挽留,不过在走之前,本公爵希望两位大人看看,是否认识这个东西。”林叶从梵特手中接过纸笔。
他在纸上签了一个名字,展示在两位总督的眼前。
本就疑虑重重的英格列瞬间瞪大了眼睛。
这是他从来没有见过的字体,但形状却还是认识的。
因为这正是与他签署秘密协议的商会,在协议上提供的签名。
而且这个签名还广泛应用于一种名叫钞票的东西上。
钞票上写着数字,这个数字代表着等额的银币甚至是金币。
普通的市民很难理解这种东西究竟是什么,竟然能够代表银币?
但在沿海的港口附近,这种东西畅通无阻,比起黄金都要好使。
因为它本身就代表着信誉和财富,就和皇帝陛下在行政法令上签署的名字差不多。
拿着这个名为钞票的东西,可以换取到想要的商品和货物。
最重要的是在港口还有着一个名叫的机构,拿着钞票到银行去,可以随时兑现等额的银币或者是黄金,关于银行的信用,有一个故事传得非常广。
就是有一个外地的大商人在路过海鸥港的时候,对这个银行非常不信邪。
他跟本地的朋友借了有八十万枚银币面额的钞票,到了银行,要求给他兑现。
他可不相信这样薄的一沓东西,能够真的兑换八十万枚银币。
能值八枚银币就不错了吧?
他的那些朋友说什么信誉保证,简直就是笑话。
他做了那么多年的生意,还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破东西能这么值钱的。
直到银行的工作人员跟他们的申请以后,短短两个小时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