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
他们走进一个房间,房间里有一大群人正围着一大锅肉汤,但每个人看起来都营养不良,饥饿而且绝望。原来,虽然他们手里都拿着一个可以伸到锅里的汤匙,但汤匙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他们没法把汤送到自己嘴里。
上帝又对那人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天堂。”
他们走进另一个房间。这个房间里的一切都和前一个房间一模一样,一群人,一锅汤,一样的长柄汤匙。惟一不同的是:大家都在快乐的歌唱。
那人就问上帝:“我不懂,为什么一样的环境和条件,他们快乐,而前一个房间的人却悲苦?”
上帝微笑着慈爱的回答:“我的孩子,这很简单,因为在这里,大家都在喂别人,而在那里,他们只喂自己。”
他对自己的包容和原谅,让小爱感触很深,虽然她不知道在以后的日子还会发生什么,但是两人既然相爱,那么在爱的过往中,就不要将对方看似细微或无足轻重的付出当成淡漠与敷衍,婚姻生活中偶尔可以出现夫妻间斗嘴的小插曲,但这种插曲需要一个人当提线木偶,一个人当提线人。
突然,她想起了一句歌:让懂你的人爱你。
济南故事广播访谈录—《别拿婚姻…
2009年8月23日中午12点25分,刘笑笑接受济南故事广播电台《非常连线》栏目的采访,与两位主持人对话,讨论《别拿婚姻当爱情》的小说创作和相关热门话题。
两位主持人与笑笑是老乡,采访在亲切的气氛中进行,简短的介绍和问候之后,进入正题:
主持人:喜欢《别拿婚姻当爱情》的读者被称为“紫迷”,是否源于这部作品的网络原名《紫龄佳人》?
刘笑笑:是的。
主持人:《紫龄佳人》和《别拿婚姻当爱情》这两个书名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紫龄”是个什么概念?为何有此改动?
刘笑笑:其实一开始取的书名就是《别拿婚姻当爱情》,后来被我改为《紫龄佳人》,因为小说里面的几个女子正值青春鼎盛时期,就像姹紫嫣红的花儿,代表着女人最美好的一个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是当之无愧的“紫龄佳人”。另外,紫色是高贵神秘的颜色,略带种忧郁的色彩,让人不忍忘记;紫色还代表一种强烈的感情,与红色代表的那种火热又是不太一样的……紫色的寓意放在本书的人物和他们的感情上再合适不过,所以就用了这么一个书名。
两个书名的表达层面有一些差异,出版的时候我仔细考虑了一下,小说的现实意义比较强,还是直接突出婚姻和感情这两大主题比较好,所以绕了一圈又改了回来!
主持人:原来紫龄佳人还有这样的一个意思,以后和80后女友出去喝咖啡的时候,也可以调侃她们“紫龄佳人”了,很不错的新代名词,谢谢笑笑给我们了这个信息!(80后的心月主播也是“紫龄佳人”哦,嘿嘿)
主持人:笑笑你本身是80后生人,作品关注的就是80后这个群体,我们也注意到,小说主人公的一些角色定位跟你的某些经历吻合,比如“吴小爱应聘到一家出版社做编辑”“苗燕是山东人,是一个为了文字梦想而北漂的女子”等,于是我们自然的有一种联想,是否故事中有你自己的影子?那你觉得70后、80后、90后有哪些不同呢或者说他们的代沟表现在哪里?
刘笑笑:有这样的想法是很自然的,其实有些作者也遇到这样的置疑,很多读者都会把小说的情节往作者身上靠。应该说,小说的题材来自于生活的积累,但不一定是作者自己的,不排除有些作品带有自传或半自传性质,更多的都是杜撰,也就是完全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就拿我这本小说来说,里面可以找到一些真实的原型,而且,有些设定的确是从我身上顺手拿来,比如说我是山东人,我做过编辑……不过,人物的经历和性格跟我没有什么关系,没有多少影子在里面。我常常跟他们说,要是我写武侠或者战争小说,不是要我亲自提刀上阵吧,那我可能一辈子都不能碰了,呵呵。(潜台词:读者有这种想法,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应该算是好事,因为他们可能觉得写得现实,写得生活,才会有此一问吧)
关于三个后的问题,有一件事情正好说明。去年吧,具体时间我记不得了,在网上有一个口水战,开始是一个80后骂90后的视频,一出来就引起了轩然大波,90后马上就还击了,一时间吵得好不热闹。但是请不要忘了,80后在前些年也没少挨70后之前的后们批吧?现在轮到看不惯90后了。后来,真的有70后也出来掺和,到了最后,连60后也耐不住寂寞跳出来了,这很有意思。几个年代的人在那互相掐架。
小说中陈孜铭夫妇分别是70后和80后,他们也过有类似的争议,陈孜铭对吴小爱说,区分70后和80后实际上没有多大的意义,区别只在于年纪。这话有一点道理,但不能完全苟同。有没有发觉,人总是不断否定自己的过去,而对自己的后来又感到每况愈下。和这大概差不多意思,
我在想,不管你是70后、80后还是90后,你只能代表你自己,而不是一杆子就代表一群人。那么,被代表的人恐怕不会同意,人必竟是有个性的呀。我个人觉得,这个代沟来自于年纪和时代的变化。不能否认,人随着年龄变得更加成熟,但是人也有一定的时代属性,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多少会受到时代的影响。这是个速度的年代,也是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必然产生思想上的激烈碰撞。同在一片蓝天下,一脉相承下来的嘛。毛主席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这是个多元化的社会,没有必要简单清一色,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各安其所,各领风骚吧。
主持人:书中的吴小爱时常在课堂上神游天外,别人都盼望能找份好工作,她却希望一毕业就嫁人托付终身。如今“毕业就嫁人,结婚即就业”这种想法也很具一定的代表性,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的产生?还有由此可能衍生出的“闪婚”?
刘笑笑:史瓦辛格在一部电影里鼓励一个小男孩说:你要长大,经历婚姻,还要经历离婚……这也是反映西方人婚姻态度的一个侧面。这些年中国的晚婚、离婚率也在节节攀高,婚姻已经变成一件不轻松的事情。人们对终生大事都有美好的预期吧,但是从周围的过多的婚姻悲剧中产生了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