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的连环计让敌人不得不往里面跳,更可怕的是对于敌帅完颜娄室的各种分析体现了他对于人性的揣摩到了什么程度,以人心为基准,设下计谋,让敌人无所遁逃。
他的心也够狠,拿自己的士兵牺牲,换来金兵的追击,甚至有可能的情况下,他会牺牲掉自己这三千多人,包括自己在内,但是吴璘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自古以来慈不掌兵,对敌人越狠的人,对自己人也好不到哪里去,所以人家都说当将军是折寿的事情,这也是人们普遍不喜欢军人和将军的理由之一。
其实那些文官又好到哪里去呢岳鹏展至少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干掉国家的敌人才做出这种事情,目的明确,他自己都是死过一次的人,可那些文官呢只是到争权夺利,把刀子对准自己人,对上外人的时候,就只有卑躬屈膝,甚至还愿意牺牲皇帝,也难怪皇帝对文官死心,转而拉拢武将了。
岳鹏展有得天独厚的出身和优势,不仅是状元郎,士大夫里的极品,也当过文官,政绩斐然,还在皇帝危难的时候毅然提兵北上,举世朝南,我独向北,这样的勇气也让吴璘佩服,之后的血战东京就更加值得佩服了,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硬生生以三万兵马拼掉了十万金兵,夺回了汉人的尊严,这样的战绩,也让所有武将为之折服。
他不仅做到了文官该作而没有做到的事情,也做到了武将该作而没有做到的事情,所以,没有人可以嫉妒岳鹏展,甚至不该嫉妒岳鹏展,你也可以在那个时候以死相拼,为什么没有呢岳鹏展从南向北奔驰千余里,距离是问题吗时间是问题吗
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让人心甘情愿的为他做事,甚至为他而死,吴璘一点点不满都没有,甚至为他曾经写下的四个字热泪盈眶,那是真正的忠臣和汉子才能喊出的口号,并且付诸于实践。
若是岳鹏展能打赢这场仗,把十几万金兵全部吃掉,废掉金军的主力,那么,他一个人和这三千军队的死算什么最后决战的时候,大家一样要死,如果以我的死换取大家的胜利,那么,何乐而不为
兄长,我跟随在你身后太久,被你的光芒遮掩了太久,世人似乎只知道吴玠,而不知道有我吴璘,其实,我又何尝比你要差呢兄长,不要怪我埋怨你,我本不想这样,但是这是一次机遇,让我和你并排站立在这个舞台上,一起为世人所知,一起名垂青史的机遇,兄长,这是你的梦想,也同样是我的梦想,这世上不仅有吴玠,还有吴璘
二百九十二赵桓十分期待前线的捷报
穷极大宋最精锐的兵力,穷极大宋最强的战将,这一场富平决战,比之另一个时空中的那一战,准备更加充分,情况更加有利于宋军,如果这还无法战胜金军,岳翻就准备自杀殉国了,再也没有其他的办法可以挽救宋军了。
于是,在靖康三年的正月二十三日,岳翻正式下达了总动员令,集结在富平的大军十六万全部按照预先规定的范围聚集到战场上,做好一切的准备,随时准备攻击来犯的金人,一旦开战,就是不死不休,绝对不会放走一个金人,一定要与他血战到底
正月二十四日,岳翻抵达富平战场,
同时得到了来自于吴璘的军报最多两天,金军就会赶上来,而他也会在那个时候进入预定伏击圈,等待大军的援助,如果大军不至,他将拼死一战,以实现自己的忠诚。
正月二十五日,岳飞托人送信,他已经抵达了预定位置,已经准备好,随时可以出击,西北五军也做好了准备,随时可以开战,岳翻看着手中的军报和地图,以及逐渐接近的金军的方向,紧紧握住了拳头。
他很紧张,当然了,更紧张的不是岳翻,而是大宋的皇帝,赵桓,战争一开始,最紧张的就是赵桓,不仅紧张只有七万兵的宗泽和黄河防线,更紧张西北方向的西北兵团能否扛住金兵的进攻,东京方面他至少还有预备兵马,距离也近,实在不行人海战术把它顶回去,也就好了,但是西北方面,他是鞭长莫及,只能依靠岳飞岳翻兄弟了。
但是西北军虽然强大,可是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只是依靠西北军,真的可以把金军主力打败。守住关中吗如果失去了关中,就等于失去了最重要的兵源产地,也失去了大宋民风最彪悍的地方,那是最珍贵的一块土地。绝对不能有失的,大宋最后一支主战兵团就在那里,如果不行,那么大宋就危险了。
日日想,夜夜想。赵桓吃不好睡不好,愁眉苦脸精神萎靡的样子,被一直侍立在左右的现任枢密使吴用看在眼里,也被现任宰相中书门下平章事李纲看在眼里,两人对视一眼,自然知道皇帝在如何的忧愁。
过去的一年是大宋最糟糕的一年,也是大宋最美好的一年,经历了惨痛的地域之后,赵桓升级为了真龙天子,成为一个比较合格的君王。有勇气,有胆量,决不后退,钉死在应天府,随时准备北上还都,大宋一应的要务要职全部交到了主战派手里,大量罢免主和派投降派,对金兵第二次南下期间失节的臣子进行压制分化打击,开始严重限制文官力量,提拔自己信任的武将在身边。随时保护自己。
对于宦官也是大力限制,斩杀了几个飞扬跋扈民愤极大且在东京时期助纣为虐的太监,狠狠遏制了太监的实力,再次提出了“内侍不得参政”的要求。对身边内饰也控制的极为严格,都挑选不识字的太监来做身边人,免得他们学会了什么东西或者看出了什么机密,影响自己的权力。
赵桓真的在改变,大力巩固自己的地位,培植自己的亲信掌握朝政。把徽宗朝暮气沉沉行将就木的大宋朝来了一次枯木逢春,作为代价,那就是徽宗皇帝彻底遁入深宫不问世事,做他的道君皇帝去了,当然了,徽宗皇帝不问世事之后,却还是更加担忧自己的安全,上一次的经历让他有了严重的被迫害妄想症,总觉得身边人要害自己。
听闻金兵第三次南下,而应天府没有足够兵力的情况时,大惊失色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跑到赵桓的宫殿里向他说自己要去江南避难的想法,口口声声说到时候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