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5 章(1 / 1)

靖康雪 御炎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兵力强大,战斗力远在我军之上,我军没有骑兵,没有战马,断然无法与之争锋,之前可以靠着火药和夜晚拖延时间,但是天已蒙蒙亮,再往后,天一大亮,金兵一旦聚集起来,一定会疯狂反扑。

他们有十余万兵马和战马,我们只有三万兵马,若是陛下和太上皇不能尽早离开,一旦我军全军覆没,金兵追击,极有可能再将陛下和太上皇追上,那时,臣此战便没有了任何意义,陛下,太上皇,若要将士死战,臣身为主帅,就一定要站在第一线,否则,臣有何脸面要求将士赴死

臣是罪人,唯有一死方能赎罪,还请陛下和太上皇速速离开此地,莫要留连,这里的一切臣都会在死前办好,臣仅仅希望大宋史官能在史书上为臣写上一句,靖康二年三月十六,江南南路安抚使岳翻率兵三万死战东京城下,全军覆没,无一人退缩,翻以身殉国,若是能如此,臣为国而死,死而无憾。”

赵佶和赵桓心中震撼,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但是赵桓很快又上前一步,似乎还有什么话想要说,岳翻抢先一步,对身边的王辉开口道:“阿辉,把那面旗子拿出来,立起来”

王辉闻言,瞪大了眼睛,浑身颤抖起来,张开嘴,似乎想要说什么,岳翻却怒道:“拿出来”

王辉一愣,面露痛苦之色,伸出颤抖的手,从自己的怀里,掏出了一个布包,打开来,是一快白色的布,他找到了掌旗兵,让掌旗兵把岳字战旗拿下,然后把这面白色旗帜挂了上去,犹豫地看了岳翻一眼,还是毅然决然地把这面旗帜立了起来。

天边出现了第一缕来自太阳的光芒,天地之间即将被温暖的光线充满,驱散一切寒冷和黑暗,而那面旗子,也随之飘扬,上面的四个大字,让在场所有人都亲眼目睹。

他们只是瞪大了眼睛,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看着那四个字,仿佛失去了一切言语的力气。

另一个时空中,很多年很多年以后,虚弱的四分五裂的中国面对着空前强悍的敌人的时候,有一支军队从他们的家乡走出,开赴最前线的时候,便是以此为口号,他们的装备简陋,没有补给,没有现代化战争经验,被人取笑讥讽为只会打内战的军队,但是国难当头之际,他们毅然决然地离开家乡,秉承着他们先祖的意志,开赴最前线,直面最凶恶的敌人。

那场战争中,弱小的中国空军,面对极为强大的敌人的时候,明知不可敌,却依然奋战,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他们也是以此为口号,以此为信念,奔赴最前线,在祖国的天空上和敌人拼死一战,每一次腾空而起,都抱定了必死之信念。

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敌人,那些人们从来不曾退缩过,一个一个的向前冲,一个一个的死在枪林弹雨之下,面对刺刀,他们冲锋,面对步枪,他们冲锋,面对迫击炮,他们冲锋,面对坦克,他们依然冲锋,因为他们深信,他们的死,会换取整个国家民族的生存

那个时代的所有勇士们,都是以此为口号,以此为信念,毫不犹豫毫不惜命的共赴国难,国难当头,还有什么是值得怜惜的国难当头,还有什么是值得在意的唯有一死而已。

敌寇一日不驱逐,我等一日不回家乡,非要尽逐敌寇不可否则,便是战死马革裹尸还

现在的大宋,还没有那样的集体意识,还没有那样浓厚的家国观念,但是为国而死的心,自古就有,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敌人,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痛苦,总有人会不惜一切的战斗下去,面北而死,他们的精神,他们的意志,深藏于血脉之中,代代相传,贯穿古今这份精神,这份信念,只有四个字

他们喊着这四个字,前仆后继的冲向必死之地为了国家和民族万古长存

这是岳翻在最后的夜晚写下的最后四个字,写在了一面旗帜上,岳翻觉得,能留下传世的艺术品当然好,但是,若是能留下传世的精神,更是最好不过的,这四个字,其实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对的,只是没人写出来,现在岳翻把它写出来了,那么,从

此以后,每一个愿意为国而死的英雄,都会以此为座右铭,前仆后继,代代不绝。

国难当头,总有人要为此流血牺牲,我岳翻不是第一个,很多人已经走在了我前面,但是我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只要我是其中的一份子,那就可以了,我的确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但是我和这个时代的人们有着深藏于血脉和灵魂之中牢不可破的牵绊,我愿意为他们而死,我希望,我的死,可以换来他们的锐意进取,我希望,终有一日,宋字战旗会飘扬在万里大草原之上

此时此刻,还有什么是需要言语的吗

“臣此来,已抱必死之决心,不仅是为自己赎罪,更是为全天下敢于抗击金贼之人,臣会告诉他们,即使我们占了劣势,也一定可以击败金贼,夺回国土,进而收复燕云十六州,巩固国防,西取党项贼之河湟地,夺回产马地,以五年时间打造十万铁骑,进而北伐草原,则汉唐盛世为之不远矣,大宋必可达到前所未有之盛世。

虽然臣可能看不到这一天,但是臣会祈祷,会祈祷这一天早一些到来,愿陛下秉持绝不退让决不妥协之精神,与金贼死拼到底,金贼百万口众,禁不住大宋的死拼,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大宋,诸位,在下看不到那一天了,但是我希望,在场的诸位,都能秉持这份决心,坚持到看到这一天的时候,你们受过苦难,知道金贼之凶残,知道落入金贼之手,生不如死,既如此,何不轰轰烈烈战死,还能搏一个青史留名

诸位都是大宋重臣,亲王,乃至于皇室,诸位之振奋,便是大宋之振奋,诸位之拼搏,便是大宋之拼搏,诸位还记得吗,城破之前,东京三十万百姓要求死战,百姓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只是缺少一个领袖,若是诸位愿意承担此则,大宋亿万百姓都将为大宋之战力,金贼远不及之而我大宋,全民皆兵

在下或许不该非议太祖皇帝的祖制,但在下快要死了,临死之前,也就不想再有些什么忌讳,前唐军阀混战,或许是前车之鉴,但大宋过于限制武人和军队,也造成了今日之恶果,这就仿佛两个极端,都会伤到自己,在下读史书,读圣人之言,所悟出的道理,是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各为国家之左右臂膀,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