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逃跑者斩首示众,可是到后来,连自己的亲卫队都开始开小差逃跑了,最后无可奈何,动用了谭稹带来的皇家卫队,斩杀了一百多人,把一百多颗人头挂在旗杆上,皇家卫队日夜巡逻,使用连坐制度,总算稳定住了局势。
战端未起,士气先丧,张英已经知道自己未来会有什么样的遭遇了,没有士气的军队是无法继续战斗的军队,连战斗都没有了,还谈何胜利这场趁人之危的不义之战,在张英的心里也种下了深深的阴霾,虽说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但是此时,两国的利益应该是一致的。
不仅仅是其余禁军的有见识的军官屡屡对自己提出不义之战必败,就连早些时候和自己并肩作战的军官们也有一部分提出了这场不义之战不应该去打,那些可都是平叛江南之役成长起来的军官们,虽然地位低,但是血气还在,以他们为主,越到边境位置,大军的厌战情绪越是激烈,在快要抵达前线的时候,军队的不满抵达了巅峰值,军队不愿意再往前走了。
澶渊之盟,辽和宋定下的约定,约为兄弟之国,任何一国遭到攻打,另一国都要出兵相助,百余年来,双方一起遵守,虽有小摩擦,但从未有人真正破坏过澶渊之盟,也因此,河北得到了百余年的休养,现在,辽人蒙难,我们不去帮他们也就算了,让他们自己打去,对我们也没什么坏处,可是千不该万不该,我们要背信弃义,主动进攻辽国
这是一向以礼仪之邦着称的大宋应该做的事情吗这场不义之战,我们就算打赢了,也逃不了一个背信弃义的名声那会遗臭万年的
当然,他们自知打不过辽人,这也是一个原因。
这或许只是一个导火索,而不是火星,真正的火星,是耶律大石派来的辽国使臣。
女真人兵临燕云地区,耶律大石急急忙忙的率军北上抵挡,留下来的辽国太后萧普贤女得到了边境侦察兵的报告,有一支数目很大的宋军正在缓缓朝边境开来,不知意图,萧普贤女一惊,立刻反应到,丈夫去世之前曾经派人去宋国求援,这应该就是宋军的救援部队太好了,宋人终于来了
她立刻派人前往宋军营地,求见宋军主帅,商讨救援事宜,辽国使臣带着礼物屁颠儿屁颠儿的往宋军营地跑,求见宋军主帅张英,想要和张大帅一起商讨一下用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出兵和金人战斗,战斗胜利之后许诺给宋什么好处之类的,然后他才发现宋人的表情似乎有些有些微妙
他们的主帅张英很快派人把辽使接到了主帅营帐里面,在这里,辽使终于知道了为什么他看到的宋军士兵和军官都是一副微妙的表情。
宋军不是来支援的是来夹击的是和金人约好了一起来夹击辽国,顺便收回燕云十六州的
金国就是在宋朝的帮助下从女真部落变成了大金国
完颜阿骨打是在宋人的帮助下从部落酋长变成了大金国皇帝
女真人就是在宋人的科技经济帮助下从野蛮部落一跃成为了文明和野蛮并存的原始帝国不仅掌握了炼铁打造兵器这一汉民族独有的技术,还发明出了文字文字文字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发明文字意味着什么,或许现在的人并没有太多的意见和想法,但是有一点要说明一下,从女真崛起再到他们发明出了文字,其时间不超过二十年一个野蛮的茹毛饮血的部落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就掌握了高等文明,还有文字没有更高等文明的帮助,谁信放眼天下,谁能做到这一点
宋宋宋
辽国使臣顿时就明白了一切的前因后果,一切的一切的原因,一切一切的发生,他都明白了,从神秘莫测的诡异的黄龙府,一直到辽国的上京,女真人到底经历了什么才变成了金人,或许他已经全部知道了,有武力的民族一点儿都不可怕,历史上有武力的民族多了去了,还不都是盛极一时然后被灭
有文明的民族才可怕,自己孕育出文明的民族更可怕,那才是真正的世界民族之巅,只有凭借着自己的文明走向辉煌,并且战胜其他高等文明的民族,才是真正的世界霸主,而作为文明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文字,就是最好的体现。
女真人已经有了文字有了女真语言,有了女真历史和女真纪年,还有他们自己的政治体制,从一个茹毛饮
血的原始部落,再到具有文明的帝国民族,只用了短短的不到二十年
辽籍汉人使臣脸色惨白,浑身颤抖,同样颤抖的右臂抬起来,颤颤巍巍的指向了端坐在面前的张英和侍立于帐中的一众武将,以最悲愤的话语,讲述了心中的凄凉。
“自大辽兴起以来,与中原汉人无日不战,无日不流血,可谓血海深仇,难以化解矣,前周世宗皇帝雄姿英发,北伐大辽,然英年早逝,未尝不是天佑我大辽,贵国太祖皇帝北伐大辽,功业未成而身先丧,未尝不是天佑我大辽也太宗皇帝二次北伐大辽功败垂成,未尝不是天佑我大辽也”
“自交战以来,宋人死伤惨重,我辽人难道便未有损失惨重北伐燕云燕云十六州入辽数百年,不知多少汉人为辽臣,多少汉家儿郎为辽卒,双方征战,死伤难道不为汉人宋与辽有血海深仇,宋与燕云便未有血海深仇我为汉人,亦为辽人,世受辽恩,先祖未尝未有与宋交战之人未尝没有战死者我自幼学礼仪廉耻,学儒门经典,未尝不知国家大义”
“及至澶渊之役,大辽与大宋罢兵休战,携手共定澶渊之盟,自此大宋北疆大辽南疆不闻兵戈声百余年矣百余年来,大辽与大宋虽有小小摩擦,但大宋危难之时,大辽可有趁机南侵之举大宋神宗皇帝时加岁币,乃是大宋欲灭夏大辽默许之可有欺凌大宋之意岁币三十万,一场大战何止耗费三千万岁币,一场盟约,大宋一百年岁币总值方可抵一战”
“大宋,大辽,孰胜孰败”
“自澶渊之盟以来,百余年不问兵戈之声,大宋有丧,大辽遣使泣之,大辽有丧,大宋遣使哀之,从古至今,两国之谊,可有如此者大宋念念不忘燕云十六州,言必称此为汉土,民为汉民,必收之大宋欲得燕云十六州之险要,大辽未尝不欲得燕云十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