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88 章(1 / 1)

天下王者 一景之月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清楚,不容易,不容易啊?“

下首那人听为首那人赞扬,显然也有些自得,瞥了一眼那人,呵呵一笑,道:“罗老弟不是也记得清清楚楚的么?“

为首那人道:“老拙穿破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

两人微微一愕,随即哈哈大笑起来。

这两人不是别人,正是施耐庵与罗贯中,自从一时气愤辞官归隐后,施耐庵仗着名气,在苏州一带做了一名教师先生,平日里教书育人,倒也自在,只是苏州自古是个文化古城,城里有很多的艺人们讲古道今,说起历代英雄豪杰的故事,绘声绘色。听的人津津有味,一会儿悲哀,一会儿欢喜。施耐庵也常去书场,和小贩、市民们坐在一起听人讲书。他最喜欢听梁山泊英雄的故事。北宋末年,宋江等人在梁山起义的事,后来经过民间艺人的编讲,流传很广。当时舞台上也经常上演李逵、燕青、武松等人的戏,听得他有些忘乎所以。只觉得世间怎么会有如此好听的故事呢?若是能让更多的人听到这样的故事该多好啊,有了这个念头,他在平日里听这些故事之时,也稍微留心了不少。

这一日,他外出游荡,在一家书铺里,发现有不少手抄的话本,中间夹着一本书叫《宋江三十六人赞》,书中完整地记录了宋江等三十六人的姓名和绰号。施耐庵如获至宝,立刻掏钱买下这本书。从此,他产生一个想法,要把梁山英雄的事,编成完整的一本书。于是,他就四处搜集材料,并且动手写了起来。

每写一回,便让朋友看看,一来二去,梁山好汉的故事就在苏州一带传开了,施耐庵的名气也大了些,看多了他的朋友就担心了,就对他说 “你写的那些英雄,都被官府称作‘盗贼’,替他们扬名作传,可是冒风险的事啊。”

施耐庵坚定地回答:“我就是要写这些‘盗贼’为百姓申冤,杀贪官的事。当然,为了减少麻烦,我不会提今朝一个字。”

为了一心写书,施耐庵关了学馆,请人依据《宋江三十六人赞》,画了三十六张人物画像。他把这些画像挂在房间里,每天仔细观察,用心琢磨,想象这些人物会怎样行动、说话。有时候,他还和画上的人物“对话”,人们常可以听见他一个人自问自答。

写累了的时候,施耐庵就到酒楼茶馆去坐一会儿,喝上一杯酒或一碗茶,听人们天南地北地聊天,或者到戏园子看戏。他把人们的传说和演员的扮相、表演都用心记住,然后再把这些人物加以变化,写进书里,取名叫《江湖豪客传》,写得都是一百零八位起义英雄,每个人都有一个绰号,像“呼保义宋江”、“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霹雳火秦明”、“花和尚鲁智深”、“浪里白条张顺”的故事,这些时日,正在写智取生辰纲,晁盖、吴用等草莽英雄与大名府军官杨志斗智斗勇的故事。这段故事极为精彩,却让施耐庵写起来感到有些棘手,因为整个故事都是智多星吴用用计谋夺取生辰纲,整个故事以斗智斗勇的故事写出来才更加好看,更加精彩,为了这个可伤了施耐庵的脑袋,他自小熟读圣贤之书,所学的多是圣人的仁义之举,似这般处处害人的法子,还真不多见,为此‘智取生辰纲’写了数十遍仍不能让他感到满意。正苦恼之时,一个朋友告诉他,说寒山寺有个叫罗贯中的读书人正在写一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故事,说的什么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董卓之乱、官渡之战、赤壁大战的故事,用了好多的计谋,找找他,或许他能帮你出出主意!“

^^^^^^^^^^^^^^^^^^^^^^^第一更了,新的一周又开始了!诸位请订阅了!

------------

1042章 执着的书生

“罗贯中的大名,施耐庵并没有听过,当时在他看来,这年轻人的故事一定没什么看头,三国的故事,前有陈寿已经写过《三国志》,后有裴松之作的注解,这样的故事又何必写呢?”施耐庵并没有见朋友的话头放在心生,一味的躲在小楼里写着自己一百零八个好汉的故事,但写了几遍,终究不满意,随着故事的铺展开来,斗智斗计的故事不简单的是“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醉打蒋门神“莫不是斗智斗勇的故事,心烦意乱的施耐庵又想起了朋友的那句话,心思便有些动了,这一日从朋友手中接过争相观阅的一些书稿,细细看了一遍,书稿写的是王充智除董卓的故事,就这么一个故事,王司徒巧使连环计、离间计,美人计,三十六差不多都用上了,就这么几页书稿,看的他热血沸腾,他终于看到了这个读书人的可怕,连夜写了封书信派人送到寒山寺!”

施耐庵在苏州一带颇有些名声,尤其是他元延祐元年中秀才,泰定元年中举人,至顺二年登进士,在任浙江钱塘县尹因替穷人辩冤纠枉遭县官的训诉,遂辞官回家的故事在江浙一带被百姓津津乐道,加上这些年,他隐居期间所卷写的《江湖豪客传》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的故事也颇有流传,这些罗贯中岂能不知,在收到施耐庵的信之时,罗贯中说不出的高些。

自从他二十岁那年,辍学随父亲去苏州、杭州一带做生意。但他对商业不感兴趣,在父亲的同意下,他来到了杭州,但为人性子极为内敛,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人少有来往,出了前几年受张士诚只邀请,做了府上谋士,为其出谋划策了几年,还帮忙张士诚打败了朱元璋的部下康茂才的进攻。只可惜,不久,张士诚的弟弟兵败被元朝俘虏,张士诚只好投降,想利用朝廷的实力,继续称王,苦于朝廷没答应,张士诚一气之下,脱离朝廷自立为吴王,罗贯中建议其学朱元璋缓称王,遭到了拒绝,谋士刘亮、鲁渊见张士诚只顾贪图享乐纷纷离去,罗贯中自此对张士诚失去了信心,返回老家太原。到处流浪了一阵,到此时他才返回寒山寺不足一年,正准备谢绝一切访客,闭门卷写《三国志通俗演义》,接到施耐庵的书信,自然是喜出望外了,在他想来,能与施耐庵这样的才子攀上交情,那是何等的荣耀,当下立即休书一封,名命人送到了苏兴化的书院,邀请他前来寒山寺共同研究卷写小说。

施耐庵本来不抱希望,还怕罗贯中不会答应,谁想这么快就来信了,心中顿时极为高兴,当下收拾行礼,一路瞬间顺水赶到了寒山寺。

只是这消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