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5 章(1 / 1)

天下王者 一景之月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乐,当真是天壤之别,她身子骨本就虚弱,这一路狂奔下来,早已散了架一般,只是生怕萧云叫骂,心中虽然有些感伤,却也不敢言语。在马上颠簸了一日,瘦弱的腰骨疼痛难忍,她咬牙强忍,初始尚能忍耐,到这一日黄昏,只把一片朱色的下唇咬得破了皮,深深的牙印隐隐可见。

这一切,萧云自是不知晓,他心系闯过玉玺和阿雪,恨不得立马赶到陆家堡,那里还想到有一个女孩柔弱的身子骨早已吃不消,需要好好的休息一番呢。可怜的小蝶,一路上咬着下唇,苦苦的强撑着。

这一日黄昏时分,三人三匹马齐齐的来到了榆关关口前,三人眼瞧这关口东起点老龙头,与万里长城交汇,碧空巨龙,天开海岳,气势磅礴,雄关高耸,角山长城蜿蜒,烽台险峻、风景如画,看得三人竟痴了一般,陆霏霏和小蝶倒还罢了,萧云拜二十一世纪电视剧所赐,知道这就是后世的山海关,明末大汉奸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就是在山海关,萧云记得当时吴三桂是山海关总兵,奉命驻守山海关,抵御关外的满清军队,他是明朝军功世家,父亲吴襄和舅舅祖大寿,都官至总兵。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领大顺军直指京师,崇祯诏征天下兵勤王,命吴三桂火速领兵入卫北京。吴三桂从宁远入山海关,二百里路程,走了十一天。同时李自成派唐通带四万两白银前去招抚吴三桂,吴三桂不答。等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自缢,吴三桂才到达丰润一带,犹豫观望,停止不前。

李自成令诸将发书招吴三桂,命吴襄写信劝子投降,另派人带白银四万辆犒赏吴军官兵。吴三桂和众将商议决定归顺大顺。当吴三桂领兵赴京朝见新主(李自成),走至永平沙河驿时,遇到从京城逃出的家人,吴三桂问:“我家里人好吗?”家人说:“被闯王抄了。”吴三桂说:“没关系,我到后就会归还。”又问:“我父亲好吗?”答:“被拘捕了。”吴三桂说:“我到后就会释放。”又问“陈夫人(指陈圆圆)还好吗?”答:“被闯王(一说为刘宗敏)带走了。”此时,血气方刚的吴三桂勃然大怒,厉声叫到:“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随后,掉头打回山海关,以明朝大臣的身份,向昔日的宿敌清军递去了请兵书,希望多尔衮“合兵以抵都门,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这就是“冲冠一怒为红颜”故事了。其地点便是眼前的这个叫榆关的关口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的第一更来了,各位求收藏,求推荐啊,求点击啊!

------------

083章 :神来之笔

083章:神来之笔

------------

虽是天下大乱,但这边关却透露黄昏后的安逸,守关的鞑子兵并不多,这也可能是因为关外是鞑子的天下,并不惧怕流寇叩关的缘由,故而所设的兵力并不多。这对关内的老百姓来说的确是一件好事,三人下马牵着马匹入得关内,小蝶第一次来,陡然瞧这榆关奇窟异石,泉水潺潺,宛如世外桃源。塞外明珠燕塞湖,美不胜收。不由得赞道:“好美的关口啊?”

萧云笑道:“这关口与长城交汇,碧海金沙,天开海岳,气势磅礴,又是京师屏翰、辽左咽喉,故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陆霏霏闻言奇道:“你以往来过么?你怎么知道此关口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萧云摇头道:“我听故事听的?”

陆霏霏道:“故事?什么故事?”

萧云道:“天下第一关的故事?想不想听?”

不待陆霏霏点头,一旁的小蝶早已点头犹如捣米一般。

萧云看她脸色苍白毫无血色,隐约猜到定是这一路上累得,有心想讲个故事解解乏,想起后世流传天下第一关匾额的故事,略一沉吟,便开口说道:“话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皇帝亲自降旨,要在榆关城楼上挂一块题为“天下第一关”的大匾。当时镇守山海关的是一位兵部主事,他接到圣旨后,立即派人爬上箭楼,量好尺寸,请木匠做了一块长一丈八尺,宽五尺的巨匾。匾做好了,找谁来写呢?这可是一个头痛的问题?“

小蝶和陆霏霏被他故事所吸引,为了听得方便,两人一左一右的走在萧云两侧,如此一来,三人并排一起朝山海关关口走了去,三人两个是鲜花一般的美女,一个是俊美少年,立刻引起了异样的目光,萧云和陆霏霏见惯了大场面,到还罢了,小蝶那里见过这种场面,眼看众人的目光齐刷刷的朝自己脸上望来,立马吓得低着头,左手不由自主的拉上了萧云的右臂,萧云瞧她吓得满脸通红,倒也不忍心拉开她的小手,任由她拉着,三人便在众人的目光朝关内走了去。

陆霏霏胆子比小蝶可大多了,脑子尚未忘记萧云的故事,这会儿进了关口,方才想起,急道:“后来那主事可找着人了?“

“是啊?“小蝶忽然也想起,猛的抬头附和道,这会儿方才想起自己还拉着他的右臂,不由得一阵脸红,眼瞧萧云并无不悦之色,一颗芳心不由得又是一阵暗喜。

萧云没她那么心思,听二人问题,便接着故事道:“兵部主事和部下商量了一天一夜,终于想起一个人来。这人姓萧名显,两榜进士出身,当过福建按察司佥事,书法好,近年因年老辞官,归家榆关赋闲。

第二天上午,兵部主事亲自到萧家拜访,说明来意。萧显沉吟了半晌,才点头答应。不过他提出,写这种字,不能急,不能催,兵部主事只好答应下来。

转眼二十多天过去了,没有消息。兵部主事让手下人预备好了几样东西:几匹绫罗缎匹,几枝大型湖笔,派一名亲信给萧显送去。时间不长,送礼人回来了,禀报说:“萧老先生在偏院里练功,每天起早贪黑地在院里耍一根长扁担。”兵部主事不解,这耍扁担跟写字有何关系,不管他,已经等了这么多天了,那就再等等吧。

又过了二十多天,还是没动静。兵部主事又让手下人准备了一些上好的徽墨、宣纸,派亲信带着东西又到了萧家,送礼人回来禀报说:“萧老先生正在屋子里吟诗,背诵着什么飞流直下三千尺呀,什么疑是银河落九天呀……什么来如雷霆收震怒啊,罢如江海凝青光呀。……”“他见到礼物后怎么说?”“他说再过一月就可以写了。”

“啊,一个月,这……?”听到这里,小蝶满脸的惊讶,倒是一旁的陆霏霏笑道:“此人到也有趣,区区五个字,竟要写上一个月,真不知他写的是字啊,还是自己!”

萧云微微一笑,接着说道:“ 兵部主事对这话